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人工智慧來了!如何保住自己不被淘汰?

人工智慧來了!如何保住自己不被淘汰?




憑藉科幻小說《北京摺疊》獲得2016年雨果獎的女作家郝景芳最近出了一本新書——《人之彼岸》,裡面有六篇科幻故事和兩篇科普文章,探討的都是「人工智慧」這一時下最熱門的話題。


 

在《人工智慧時代應如何學習》一文中,她說,可以肯定,人工智慧在很近的未來就會取代很大一部分人類的工作。面對AI的威脅,每個人都應該思考如何「未雨綢繆」。簡而言之,就是

加強那些機器沒有、人類獨有的能力,比如情感感知力、由常識構築的世界觀、創造力,等等。


 


而以上種種的基礎之一,是培養我們閱讀的重要能力,簡稱「閱讀力」。這一概念的提出和推廣者,正是

青年文摘「隨銳杯」作文&朗讀大賽嘉賓、「全民閱讀」的倡導者和推廣人——聶震寧


 


什麼是閱讀力?並不是能識字、會閱讀就擁有了這種能力,而是要經過一定的培養和鍛煉才能獲得,

其中包含著思想力、學習力、創新力、凝聚力、競爭力等一系列能力


 




延伸閱讀


 

一個人如果能夠與書結緣,讓閱讀成為習慣,除此之外,他還能掌握一些閱讀的具體方法,那麼他就能擁有較強的閱讀力。




下面給諸位介紹一些閱讀方法。我總結為「三動」:

動口、動手、動心


 


1


先說動口


 


現代人的閱讀基本上是默讀,只使用了視覺功能,而

朗讀則不僅使用了視覺功能,還發揮了聽覺的功能。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內容,經過幾番朗讀,人們的記憶往往更快更深。




宋代大儒

朱熹

十七八歲讀《中庸》《大學》,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誦讀十遍。他終身喜好背誦屈原的《楚辭》、諸葛亮的《出師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和杜甫的詩歌,熟讀成誦就是他學習的秘訣。


 


朗讀還會幫助理解和想像。

中國古人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可見聽人講述得到的效果驚人。默讀可以一目十行,浮皮潦草而過,可是,朗讀卻沒有辦法浮皮潦草,不會念的字句你得先念對了,否則將讀不下去,不理解的詞語你得先理解一下,否則斷句可能鬧出笑話。這不就幫助我們把書讀好了嗎?


 


當然,默讀終歸是今人閱讀的常態,但也不意味著默讀就與動口無關。我們主張讀書之後還是要動一動口。或者選擇一些書中精彩段落大聲誦讀,讓自己愈發記憶深刻,或者找機會與別人講述一番。




為此,

我們讀了一本好書,最好能向家人和周圍的人推薦,讓他們也一起閱讀,讀後相互交流讀書心得

,倘若你再有所評析,觸類旁通,使用書中一些觀點歸納演繹,生髮開去,那你的閱讀力必定突飛猛進。


 


2


讀書最好動一動手


 


前不久整理藏書,忽然找到了自己四十多年前讀過的幾本書,其中一本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書上面竟然有當年十幾歲的我畫過的許多橫線、符號,以及批註,半懂不懂、半通不通地發表自己對生產、消費、分配、交換之間的關係的意見,熱情表達對馬克思觀點的服膺和理解。現在隨便一讀,就發現自己當時無比的稚嫩。可是,我捧著這本被自己畫上了許多記號的舊書,感覺到的是相當深厚的一份親切感。


 


在所讀之書上標註符號,記上評點,古已有之。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史記》五色圈點本,至今仍堪稱精品。明末清初最有影響的評點本則是金聖嘆評點的六大才子書,即《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金瓶梅》有張竹坡評點本,《三國演義》有毛宗崗評點本,《紅樓夢》有脂硯齋評點本,讓我們窺得當時的評點之風正盛。


 


當然,如果不便在書上寫寫畫畫,也可以

動手抄摘名句段落

的辦法把閱讀引向深入。曾國藩對自己的兒子就主張讀書要勤於摘抄。




雍正

帝都說過:





「披閱經史之餘,旁及百家小集。其有寄興蕭閑,寓懷超脫者,佳章好句,散見簡編。或如皓月當空,或如涼風解暑,或如時花照眼,或如好鳥鳴林,或如泉響空山,或如鍾清午夜。」




四阿哥讀書都能夠心目相通、手眼並用,足見其勤勉精思。


 


讀書摘抄,初學者往往追求詞藻富麗,摘抄多在詞藻上用力,隨著學識漸長,則應當在文章內容意境上多所體會,在學理邏輯上多下功夫,在思維辨析上多做理解,這樣的摘抄就有了深度,所讀之書才能進到讀者的思維學識中間。


 


3


讀到好書要動心


 


簡單說來,動心就是指讀書人

讀書要投入自己的感覺





如果你打算讀了這本書要與別人交流,那麼,就得在書中尋找內容的主幹、要點和足以引起人們興趣的細節;




如果你打算讀了一些書也要去寫書的,那麼,就得在書中去感覺有哪些東西不妨試著學一學的;




如果你並不為了什麼,只是要享受閱讀的樂趣,那你就尋找閱讀快感,不能讓你快樂的就跳過去,總之要設法讓自己歡喜。


 


我們注意到,大凡優秀的作家都很注意閱讀中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一點東西。作家王蒙在小學二年級時能夠為「皎潔」一詞怦然心動,透露出這位大作家自小讀書就有對語詞而心動的閱讀力。


 


作家

鐵凝

在20世紀70年代初,還只是一個初中小女生,一個偶然的機會偷偷讀到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她首先對著扉頁上題記的兩句話心動了: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這兩句話使她深深感動,她說自己忽然有了要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的衝動。


 


莫言

堪稱一個學習型、閱讀型的作家。他還坦言,當年讀李文俊先生翻譯的美國作家福克納的名著《喧嘩與騷動》,只讀了李文俊的序言,他就激動得不能讀下去,而是立刻想著可以這樣去寫。




莫言還說他讀過法國一位大學教授撰寫的紀實文學作品《合法殺人家族》,書里記錄了一個劊子手家族七代人二百年充當劊子手,發明過斷頭台,斬首路易十六及其皇后,斬首過羅伯斯庇爾和丹東等革命黨人,莫言的長篇小說《檀香刑》就從中得到啟示。特別是書中對「示眾和看客」的描寫,對他的《檀香刑》書中的深層次描寫和人物刻畫都具有直接的啟發。


 


所謂動口、動手、動心,顯而易見,最難做到的就是動心。前二者只是習慣的形成,後者卻是心智的養成。一個人要能做到這些,需要有強烈的求知慾,需要有敏銳的心理感受,更需要有相應的人生感悟能力——

也許什麼都不需要,只需要一瞬間的怦然心動。




本文摘自聶震寧著《閱讀力》一書


 


春節假期,在走親訪友之餘,讓我們留出一點時光,多多動口、動手、動心地去閱讀,培養一些戰勝人工智慧的能力吧!







更多精彩課程,點擊

「閱讀原文」

移步報名網站,完整收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文摘 的精彩文章:

小男孩電梯里猛親小女孩,這樣的「狗糧」,我笑不出來
男神用低音炮的嗓音把你征服,是有科學依據的

TAG:青年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