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菜市口,慘慘慘慘慘!

菜市口,慘慘慘慘慘!

原標題:菜市口,慘慘慘慘慘!


北京的衚衕多,介面也多,名氣最大的要數宣武門外的菜市口。菜市口名氣大是因為在清朝這裡是殺人的地方,是刑場。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斬首在菜市口。



小時候看電視,電視劇里一有斬首的情節,就看到老百姓們都往菜市口跑,看殺人的。


犯人被殺後,屍體被人運走,血跡即被黃土蓋上,爾後便有人在此賣菜,菜市生意興隆,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菜市口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是舊京貴族文化和市井民俗文化的結合部。在絢麗多彩的宣南文化圈裡,菜市口就如明珠般耀眼。


法源寺


北京最古老的寺


法源寺位於宣武門外教子衚衕南端東側,始建於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剎,1956年在寺內成立中國佛學院、1980年又於寺內建立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是中國佛教協會所屬的宗教類博物館。



法源寺天王殿內正中供奉著明代製作的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尚銅像,高1.12米,袒胸露懷,表情喜樂詼諧。



西鶴年堂


真正的老北京


位於菜市口的鶴年堂是由元末明初著名回回詩人、醫學養生大家丁鶴年所創建。老北京有這麼句老話:「買成藥,丸、散、膏、丹,到同仁堂;抓湯藥,還是鶴年堂講究。」「湯藥」就是湯劑飲片。



傳說1899年,金石古文字學家王懿榮患病,大夫開的處方中有味葯叫「龍骨」。家裡人從鶴年堂將葯抓回來後,王懿榮打開藥包查看,無意中發現「龍骨」上刻著類似篆文的文字,他感覺到「龍骨」上的道道劃劃都有一定的規律,很像某種古文字,於是派人去鶴年堂將這種「龍骨」全買了回來。經仔細比對,終於斷定這是古人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文字。舉世聞名的甲骨文就這樣在藥鋪被發現了。



鶴年堂是真正的「老北京」,它比故宮和天壇要早十五年,更要比地壇早一百二十五年。


會館


名人坊


會館最早出現在明朝中期,類似於現在的「駐京辦」,主要作用是為本地進京趕考的舉人們提供免費吃住。


外地人進京,多從城西南經盧溝橋至廣安門進城。於是,廣安門內的菜市口地區便成了會館區。



菜市口會館區又被稱為「大吉片兒」,東起粉房琉璃街,西至菜市口衚衕,南起南橫東街,北至騾馬市大街,鼎盛時會館多達六七十家。


賈家衚衕


歷史悠久



歷史悠久,從金代開始就叫此名了,明時也曾稱「賈哥衚衕」,清時「哥」諧音為「家」,即又改回賈家衚衕,此後一直未改,沿用至今。有河南會館、開鄭會館、福建莆陽會館等。


林則徐故居



林則徐故居,賈家衚衕31號。

丞相衚衕


丞相聚集地



即現在的菜市口衚衕,菜市口衚衕建成於明代,當時有制繩為業的工匠居此故稱繩匠衚衕,並沿用至清代,清《乾隆圖》稱神仙衚衕。清晚期逐漸訛稱丞相衚衕。曾號稱是北京名人舊居最多的衚衕。



明清時期,住過許多丞相,如明朝的許維禎、清朝的陳元龍、李鴻藻等。



清丞相李鴻藻故居


衚衕內35、37號,明時為休寧會館,巷內16號為左宗棠故居。


休寧會館遺存的功德碑


清朝著名文人徐乾學、畢沅、洪亮吉等也在此巷居住。李大釗曾辟《馬克思研究》專欄的《晨報》編輯部亦設在此。



北京最早的女學堂設此,秋瑾任教習。秋瑾主編的全國性第一份報紙——《中國女報》在女學講習所代售,該所今為菜市口衚衕小學。



曾資助周恩來赴歐勤工儉學的齊崇佑大律師住在衚衕中段路西。



1999年8月菜市口正式被建成菜市口大街,菜市口衚衕成為過去,上述的名人故居幾乎不復存在。


湖廣會館


建於嘉慶年間,原本是私宅,歷史上住過很多名人,如張之洞的爺爺,曾任監察御史的張惟寅乾隆年間住在這裡。



館內有鄉賢祠、文昌閣、寶善堂、楚畹堂等。園中種有竹木花草,並堆有假山、太湖石等。前清時名流學士常在此宴會唱酬,成為宣南一勝地。兩湖旅京人士,更定時在此聚會、禮神和祭祀鄉賢。



現保存完好。內設看戲、聽相聲、吃飯、喝茶等娛樂項目。



舊時的菜市口,不像如今是個十字路口,在菜市口衚衕(丞相衚衕)尚未改造成菜市口大街時,這裡是標準的「丁字型」。


米市衚衕


多官僚文人


米市衚衕形成於明朝,當時這裡有米糧集市,形成街道,故而得名,延續至今。自清朝以來在此居住許多官僚、文人。如王崇簡、王熙、潘世恩、潘祖蔭、曹秀先、任蘭枝、徐寶善等。衚衕43號是以前的南海會館,即康有為故居。


南海會館



位於米市衚衕的南海會館舊址,現為康有為故居。


半截衚衕


南半截北半截



形成於明代,因衚衕西端只到中街,不通南大街,為其他衚衕之半,故名。曾有東半截衚衕之稱。曾有江蘇、吳興、湖州、潼川、四川、瀏陽等會館在此開設。


江蘇會館


嚴嵩


明朝「青詞宰相」嚴嵩的別墅「聽雨樓」後來改為江蘇會館,建國後成為了北半截衚衕小學。


瀏陽會館



半截衚衕41號為瀏陽會館,譚嗣同在戊戌變法時曾住在會館主房北套間。自題為「莽蒼蒼齋」。他的許多詩文、信札都在這裡寫成。這也曾是策劃變法活動的場所。


紹興會館



位於南半截衚衕7號,是魯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之一。紹興會館裡那些頹敗的老建築,使魯迅產生了這個著名的關於「鐵屋」的比喻。不是在沉默中爆發,便是在沉默中死亡。而恰恰是紹興會館的寂寞與壓抑,打造出了一位未來吶喊的戰士。


廣和居


廣和居位於北半截衚衕南口路東,是一套大四合院,「八大居」之一。廣和居除了可以燒出非常味美的名菜、名點。還與晚清至民初一百多年中的政治、文化有著很密切的關係,是和清代上至王爺、貝勒,下至名士、名伶、名妓都有著極密切的關係。


粉房琉璃街


粉條產業



乍一聽很有歧義的名字,男生會立馬聯想到花街,女生會想到一些可愛的東西。然而都無關。此街在明初名為粉房劉家街,當系做粉條的劉家居住在這兒。清初稱粉坊街。清末改今名。


新會會館



又稱梁啟超故居,梁啟超進京趕考就住這裡,後來的「百日維新」又住在這裡,婚後還把此地當做婚房住過一陣,合著他把此地當自個兒家了,想住到什麼時候就住到什麼時候。



2014年粉房琉璃街拆遷,新會會館被當做文物單位保留下來。


爛漫衚衕


天真爛漫地兒



一個很可愛的名字,天真爛漫,起初名為「爛面衚衕」(好像知道了改名的原因)。這條會館裡有濟南會館、湖南會館、常熟會館、湘江會館、東莞會館和漢中會館。


常熟會館



光緒的「帝師」翁同龢曾在這裡住過。


東莞會館



聽起來很不正經,其實人家很正經。這裡曾是康熙雍正時一位大將軍的私家花園,建築歷史300年,1918年由陳伯陶捐資,籌建為北京東莞會館。上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會館裡東莞籍文化名人薈萃會館裡有康有為題的匾額,也曾是容庚避難修學之所會館。


湖南會館



一說到湖南會館,首先想到的就是毛主席,1920年,毛澤東曾在湖南會館召開了千人參加的「湖南各界驅逐軍閥張敬堯大會」。李大釗在該會館發表過演說;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的羅榮桓曾於1923年時住入爛漫衚衕的湖南會館就讀。


血染之地


透著邪乎勁兒



菜市口被評為京城七大邪地兒之一,那股邪乎勁兒你感受過嗎?


話說在菜市口附近有這麼一家裁縫鋪子,由於手藝好,生意很旺盛。時間久了就遠近都出了名。就說這有這麼一年,夏景天兒,菜市口外砍死了一個亂黨。當天晚上,裁縫鋪掌柜的睡著正香,突然發現屋裡有人走動,心裡一想,八成鬧賊。可又一想,這賊就讓他鬧吧,反正我這屋裡一件值錢的東西都沒有。就眯縫著眼睛瞅著,這賊摸索了一會,倒也懂事出門隨手把門給關了。



第二天,掌柜的起床看看丟沒丟什麼東西,一收拾發現自己的針線笸籮不見了。就在這時外頭有人喊:掌柜的快出來看看吧。掌柜的出門跟眾人到荒郊一看,昨天那個斬首的人,腦袋和身子連在了一起。而且脖子上有一串細細的線痕,旁邊就扔著裁縫鋪的笸籮!



一位清朝高官被處刑


菜市口是清朝皇帝砍頭的地方,「秋後問斬」就是在過完秋天冬至之前將囚犯推至菜市口砍頭。



砍頭時,囚犯由東向西依次排列好,劊子手手執鬼頭刀,手起刀落,人頭滾地,掛在或插在街中木樁子上示眾。



死在此處的人,不計其數。有窮凶極惡的犯人,也有無辜的百姓,還有身居高位的官宦,更有起義造反的志士。



宋有文天祥被斬於此,據說當時圍觀者人山人海。



戊戌變法六君子均被在此斬頭。



然而無論是何人被拉到此處斬首,百姓只會叫好,他們都堅信著朝廷的判決,堅信著被斬首的都是「壞人」。



初中學的課文中還學過魯迅先生寫的小說《葯》,一個封建時代的老人為了救自己得了肺癆的孩子,尋找偏方——沾了菜市口被斬人的血的饅頭。其入木三分的描述,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菜市口的了解和群眾的愚昧麻木。



犯人殺完後,用黃土掩蓋血跡,人們在上面買菜,生意興隆,一切如往常一樣。



自清朝覆滅以後,刑場被移到天橋外,菜市口逐漸變得繁華。




建國後,菜市口越來越繁華,從點心鋪、紙店、乾果鋪、剪刀鋪到茶莊、當鋪等等,五行八作,無所不包。


南來順



南來順飯莊是有著近70年歷史的京華老字號,其創立於1937年,位於北京。以爆、烤、涮等烹飪特色聞名京城,其小吃宴更是精美絕倫,獨領風騷。最吸引人的就是炸貨系列,焦圈是人們最喜歡的。


百貨商場



女同志的天堂,絢麗的布匹,洋氣的服飾,看的人眼花繚亂。


文化用品商店



每周都會上新的產品,新奇的轉筆刀、橡皮和鉛筆盒等等,還有各色的圓珠筆。每個星期都會攢下一點兒錢去放肆購買一番,周一開學全班已經都用上了。


蘭馬拉麵



三合店的飛爐扒雞,校場口的小碗拉麵,一吃就上癮,如今拉麵館開在回民學校門口了,一碗二細和一盤醬牛肉再加個雞蛋,一貫是標配,味道沒變。


胖哥的羊肉串



胖哥的羊肉串,從油鍋炸的,到碳烤的,從東邊隨著拆遷的步伐一直吃到西邊,腰子和蹄筋,味道就是棒!


上海餐廳



上海餐廳的水煎包,米市衚衕新疆館的大拉條,在那個時代都算是奢侈消費了。


衚衕理髮館



衚衕里的理髮館總是人滿為患,匯泉浴池的拖鞋總是「沒大沒小」。


五穀老糧店



誰在五穀老糧店拎過醬油,打過醋?


滿園果品店



誰又在滿園果品店被滿屋子果香嗆得喘不過氣?


菜市口小學



有跟這兒念過書的么?舉個手!


德緣烤鴨店



親戚走動,請客吃飯就來這兒,小丫最喜歡吃的是藍莓山藥。


菜市口附近最好的醫院


宣武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創建於1958年,是一所以神經科學和老年醫學的臨床與研究為重點,以治療心腦血管疾患為特色,承擔醫療、教育、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任務的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菜市口最好的學校


回民學校



北京市回民學校是一所具有90年歷史的老校。她是在1925年4月24日建校。1949年10月,學校的前身成達師範、西北中學和燕山中學一起,組建了我國解放後第一所少數民族學校——國立回民學院。1985年8月回民中學和六十八中兩校合一,改名為北京市回民學校。


菜市口美食


爆肚馮



推薦:肚領、散丹、羊雜湯、麻豆腐、爆肚仁、炸松肉


人均:74元


地址: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南蓮花衚衕(楓樺豪景西側)


小腸陳飯莊



推薦:大碗鹵煮火燒、炸灌腸、干炸丸子、老乾媽溜肥腸、蓑衣黃瓜


人均:44元


地址:南橫東街194號


菜麻



推薦:麻醬涼麵、麻辣牛肉、炸酥肉、素丸子、雞蛋炒飯


人均:79元


地址:菜市口路口向南500米路西(近菜市口地鐵)



回憶美好,是因為一切已經漸行漸遠。



丞相衚衕那一片兒拆遷,過街天橋沒了,丁字街終於變成了十字路口。



兩廣路拓寬,菜百換到了白廣路,南來順遠走南菜園。



四號線貫通,沿線的很多衚衕人家搬到了右安門的翠林小區



七號線後來也貫通了,菜市口也算是「海陸空」整了個齊全。



菜市口的會館效應,名人光環;菜市口的陰陰森氣,刀光喋血;菜市口的喧囂鬧市,煙火氣息,都在滄桑歲月中,痕迹模糊。



如今,菜市口殘留的衚衕院落,與新建的現代建築聯袂並存,還是如此愛煞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狂老北京 的精彩文章:

北京的冷知識,大多數老北京人都不知道!

TAG:瘋狂老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