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I開始創作令人驚嘆的作品時 你的雙眼已被蒙蔽

AI開始創作令人驚嘆的作品時 你的雙眼已被蒙蔽

小明評測智能家居網訊:據外媒Venturebeat報道,AI的工作效率無疑是很高的,不像會受到情感因素干擾的人類,AI可以非常快、非常準確,毫無障礙地完成我們交託給它的任務。一個演算法就能讓AI干那些索然無味的重複性工作,在數據處理方面,每台計算機的性能都能像「雨人」那樣強大。

但如果說讓AI去進行藝術創造,你覺得可行嗎?因為藝術是將科學和技術結合到一起的產物,我們通常傾向於在那些邏輯需求大過情感需求的「創作世界」之外的領域,讓AI來協助我們完成工作。這是很自然而然的想法,因為就目前來說,AI機器還缺乏情感智慧和所謂的「直覺」。但當代碼要求AI去進行藝術創作的話,它們也是有能力能創作出富有創意的作品的。

AI在這方面的進步非常突出,目前的AI已經能寫詩、作畫、講笑話了。除此之外,它還能創作菜譜、寫流行歌、報道新聞——這些傳統的創意工作此前一直被人類創意工作者所牢牢地把控著。

雖然,「藝術家」的角色在短期內還不太可能會被AI完全接管,但AI具備能進行藝術創造的能力的這事兒,也催生出了一個關於藝術品本身的哲學問題——當我們評論一件AI藝術品的藝術性時,誰應該得到褒獎。

AI藝術與人類藝術相比如何?

即便是最老練的藝術批評家,他們有時也無法區分開AI的藝術作品和人類的藝術作品。日前,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藝術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一個科研團隊編寫出了一個演算法,它可以基於自己對人類藝術史的認識,創作出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

這個科研團隊所開發出的一種神經網路能以一種全新的AI創作風繪製畫作,在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上參觀過這幅畫的觀眾中,有53%的人認為它是人類創作的。

而這個團隊開發出的另一種模仿現存繪畫藝術風格的神經演算法,則表現得要稍差一些,但也有35%的參觀者認為,它所創作出的畫作是人類的手筆。

更令人驚奇的是,當科學家們詢問那些看過這些藝術品的人,這些畫作是否能鼓舞他們?或是,是否給他們造成了情感上的共鳴時,AI所創作出的藝術品的得分在所有的藝術風格里,都要略高於人類藝術作品的得分。

在寫作上,AI在某些方面表現得很好,在另一些方面也會不盡如人意,神經網路和預測性演算法離「完美」還差得很遠。當科學家們用7部《哈利波特》小說對一個AI系統進行訓練後,它所創作出的一個章節非常滑稽,但缺乏深度。例如,有一段是這麼寫的:「羅恩打算變成一隻蜘蛛,事實上他已經成了一隻蜘蛛。」

類似的,科學家們用海量的科幻劇本訓練這個AI系統後,它還創作出了一部名為《Sunspring》的短片,得益於許多知名演員的傾力演出,這個電影的可觀賞性還是很高的。

在音樂和詩歌方面,AI的進步也顯得尤為明顯。AI曾以Beatles樂隊的風格創作出了第一首AI流行歌曲,雖然與Beatles那些金曲的高排名相比,這首AI歌曲的流行排名還不是很高,但它還是捕捉到了Beatles成員們的音色特點。

除此之外,AI演算法在經過一些易於理解、簡短而抽象的詩歌的訓練後,還創作出了一些十四行詩和各類詩詞。

機器人記者或許是AI目前所涉足的那些藝術媒介領域裡,表現得最為成功的一個。目前,在我們所處的互聯網上,到處都存在著它們忙碌的身影,我們已經很難判斷出一篇報道的作者,究竟是人類?還是AI?

AI能做啥?AI不能做啥?

為什麼AI在繪畫上表現得很出色,但卻拍不了電影呢?為什麼它寫出的詩歌很生動,但寫小說就不在行了呢?一篇圍繞著AI創作十四行詩的分析報道,在總結AI目前在藝術世界裡所取得的成功和犯下的過錯時,曾這樣寫到:「這些由機器人寫出的十四行詩...似乎什麼也沒講。」AI確實能寫詩,但它還無法講述一些連貫的故事。

藝術需要講述一個故事嗎?雖然對絕大多數小說來說,它們是需要一個核心故事的,但有些藝術媒介其實只依賴於一些圖片或是隱喻,它們能引發觀看者的情感共鳴,或幫助他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所以,雖然可以沒有核心故事,但筆者認為要創作藝術還是需要具備三個必要條件:一是技術能力;二是創造力;三是目的性。

AI能非常出色地模仿前兩點,比如給它足夠的信息和方向,AI就能再現一種繪畫風格,亦或者學會一首詩的韻律結構。

創造性就要難懂一些了,我們可以用對想像力和原創性的應用來定義它。其實AI要實現這兩點並不困難,原創性是可以通過代碼去實現的,事實上,人類常常受困於自己的邏輯常識,而無法取得創造性的突破,但機器人卻沒有這樣的限制。舉給例子,IBM的「Watson大廚」,它常常會出於好奇,出人意料地將一些不同尋常的食材組合到一起,幷創造出新的美味。AI設計師還能從你的衣櫃里找出你從未想過,但搭配得很完美的服飾。

在顏色、辭彙選擇和其它一些藝術性的決策方面,AI也表現得非常棒,它往往能超越平凡,帶給人以全新的藝術靈感。

AI能在技術能力和創造性方面媲美人類,那麼要想創造出真正的藝術作品,就只剩下目的性這一點了——目的性是啟發一件藝術作品誕生的源頭,也是這件作品想向人們傳達的訊息。然而,人工智慧和其開發者的智力卻是相互獨立的,開發者開發出的AI機器能依據它所接收到的信息作出決策,學習新知識,甚至自我進化。

如果一個AI機器畫了一幅抽象畫,那麼這幅特殊的藝術畫作的意圖,不能被簡單地歸結到開發出這台AI機器的程序員身上,但它也不完全屬於AI機器的本身。這種藝術或許很有魅力,但它背後所想表達的意思卻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這讓我們很難去讚美它。

藝術家的角色

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都具備一些意義和價值觀,因為這些作品背後往往都有許多故事和情感。比如梵高的《星空》,它就是用從收容所的窗戶向外看的視角,去看夜空。同樣的,畢加索的名畫《格爾尼卡》也描繪了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情景。

當我們面對一件由AI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時,我們有許多選擇,我們可以無視其創作環境,單單從我們所處的人類的視角,基於帶給我們的感受去評價它。設想一台計算機給我們造成的情感上的觸動會大過人類,是一件很彆扭的事兒,但在我們所處的21世紀,我們將不得不去習慣這一點。

我也可以評價藝術家——在AI創作的情況下,指的就是開發出AI機器的開發者。程序員如果作為一名藝術家的話,即便在AI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曾一次或多次地獨立於創作過程之外,但他/她也有過自己的觀點和意圖。

最後,我們還可以考慮「為什麼」。出於實驗性的目的讓AI去進行藝術創作是一件很有趣兒的事情,但我們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像其它工作那樣,讓創造性的工作也變動自動化?用奧斯卡、普利策獎、格萊美獎來褒獎那些程序員,而剩下的我們就坐在下面,靜靜消費它們(如果我們消費得起的話)?

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當我們小心翼翼而又果敢地在我們的生活中,在事業里,在娛樂時,在消費時,我們都必須時時刻刻在腦子裡想著這樣一些目的性的問題。

就目前來說,一台被藝術史「熏陶」過的,想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作品的AI機器,它和一個藝術專業學生所能做的事兒沒什麼不同。他(它)們都得到了別人的幫助,而AI本身就是我們相互合作的證明,AI能做的事兒,也是人類創造力和能力的合理延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明評測 的精彩文章:

大量資金已注入 2018將給物聯網帶來什麼?
1月12日物聯網、智能家居、人工智慧新聞早知道

TAG:小明評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