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遇見神-第2篇——《靜謐與光明》感悟

遇見神-第2篇——《靜謐與光明》感悟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提過幾個問題:

1.如何建築設計方法和建築樣式皆有規律可尋,那麼建築師可發揮的度在哪裡?

2.為什麼有些建築樣式看起來過時了?

3.建築設計何謂之「好」?「好」有時代性嗎?還是經久永恆?

4.「好」建築有規律可尋嗎?凡用此「規律」皆可造「好」建築嗎?

《靜謐與光明》分為3章加附錄,第一章是路易斯康原話,第二章是作者對路易斯康思想的一些解讀,第三章是路易斯的作品介紹,附錄記載了路易斯康的生平。並不像《路易斯.I.康的空間構成》那樣具象而深入細緻,《靜謐與光明》整本書猶如一本建築哲理詩集,裡面並沒有提及具體設計方法。但透過路易斯康的話,能看到路易斯康的思考出發點是對人、對建築材料、對特定建築空間、對光線運用的本質性的思考。

以下是我用心感悟書本觀點以後,嘗試從康的角度回答問題(加粗文字為路易斯康原話):

1.如何建築設計方法和建築樣式皆有規律可尋,那麼建築師可發揮的度在哪裡?

2.為什麼有些建築樣式看起來過時了?

問題1和問題2都關於思考和學習:建築師作設計思考原點在於用心靈去領悟事物的本質,人有什麼空間需求,光線如何動人,如何尊重每種建築材料的特性等。而不是套用現成經驗。由於每個人的天賦各異,每位建築師的感悟和直覺是不同的,這才是最有個人味的。每個人所具的天賦不相等,無人不具天賦,問題是你的特色要如何才能發揮,因為你不可能學會任何不屬於自己的事。如果腦中裝滿了那些不屬於你的東西,你會忘掉它們,它們永遠不會留在你腦中,而且你會喪失對於自我價值的意識。

3.建築設計何謂之「好」?「好」有時代性嗎?還是經久永恆?

問題3牽涉建築史。縱觀歷史會發現,不同文化的建築表達的世界觀各異。為了了解這個世界,每一時代的建築師都向內在與外在探索。埃及、中國、希臘以及哥特時期的建築師,分別發現暫時的澄清,直到世界再度變遷。現代建築師理性主義世界觀的一種表現方式,理性主義從兩方面表現:一是機能主義:一座建築,除了滿足它直接的實用目的,沒有其他目的。這個定義否認了裝飾的傳統,拒絕參考以前的歷史樣式。二從抽象的直線形,象徵著現代工業材料和施工技術的規則性和重複性。現代建築師認為,理性主義的工具基於數學和自然不滅定律,讓科學性、普遍性的建築超越歷史樣式。理性是了解現有事物的訓練,然而如果我們想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一個包含還沒有和已有的世界,那麼我們需要一種更有力的訓練,一種詩人所用的方法,既:道。道存在。道隱藏在萬事萬物背後的原則,以一種存在意志表現,是一種事物在超越時間之外的起源所具有的特質。

4.「好」建築有規律可尋嗎?凡用此「規律」皆可造「好」建築嗎?

問題4,關於設計方法和美學原理:你所擁有的規則事實上正在接受考驗。當規則提升至更高一層領悟則會參賽另一項新規則,發現一項新規則就是發現一條新的表達途徑。這就是為什麼處理美學、藝術的規則是很不可靠的。我認為人不應該引用任何美學,美學是從作品的獨一性中領悟而來的;一個對規則運用很敏感的人,在作品中創造一套美學原則。美學實在創作之後才有的,不是在創作前。

以下為書中部分句子摘抄:

在所有感覺中,首先感受到喜悅。第一種感覺是觸覺,衍生出視覺,然後產生美的領悟,能感受完美的和諧,進而產生藝術。從美,產生驚異,它是對直覺的第一回應。驚異無關知識,你感受到知識不像你的驚奇感那麼重要,驚奇是一種不要條件、不要任何義務、不講理由的美好感覺。由驚異得到領悟。領悟出於直覺。直覺記錄著創作中所有下過重要決定的偉大步驟,是最精確的感受,是最可靠的感受,是最有個人味的。是它,而不是知識,可視為你最偉大的天賦。每個人所具的天賦不等,雖然都很了不起,但卻不相等。無人不具天賦,天賦無所不在,問題是你的特色要如何才能發揮,因為你不可能學會任何不屬於自己的事。如果你腦中裝滿了那些不屬於你的東西,你會忘掉它們,它們永遠不會留在你腦中,而且你會喪失對於自我價值的意識。

空間

空間有它的音調,我想像自己正將空間譜成高聳的、有穹隆的或是在圓頂下的,以賦予它音樂的特性,交錯著空間的調子,高而窄,從銀色、明亮逐漸隱入黑暗。

材料

尊重材料的本質,你的作品便會呈現出美。切莫以次等的方式使用材料,若是這樣,這種材料只能等待另一個人來尊重它的特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會聊天的男人都知道這些小技巧,你知道嗎?
陳道長的年記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