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央企走出去發生新變化 將提高全球市場經營質量

央企走出去發生新變化 將提高全球市場經營質量

國資委與世界經濟論壇簽署合作備忘錄 (資料照片)

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央企在全球市場的經營質量有望進一步提升。多家央企負責人日前表示,未來將加快國際業務部署、提高在全球市場中的開放水平。東道國民生福祉、經濟協同都成為央企負責人介紹海外業務的關鍵詞。而在不斷探索產業園、金融創新、基金投資等「走出去」方式的同時,央企也正在逐步向「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邁進。

「走出去」發生新變化

在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看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國企「走出去」能夠帶給全世界的東西,和以往相比,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設計理念、技術水平與設計水平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從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海外發展之路,可以一窺央企從產品「走出去」到產業「走出去」,再到資本「走出去」、模式「走出去」的升級腳步。從一般貿易、設備成套,到工程總承包、海外投資運營,再到境外併購逐步發展,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為行業國際化經營的探索者和引領者。依託中國基礎設施的發展經驗、建設速度,與世界各國互聯互通、互利共贏、聯動增長的平台正在成型。

「如今,很多中國企業在世界同行業當中排在前列。去年世界500強就有48家中央企業,例如國家電網,中國石化(6.300, -0.08, -1.25%)等企業。他們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僅帶去了可借鑒的裝備、設施,更把他們在國際化過程中的經驗和對未來的設想,帶到了所投資的國家和地區,對當地的經濟、社會有較大的帶動力。同時企業的影響力和貢獻力都在不斷增強。」肖亞慶說。

以作為國際經貿投資合作通用語言的「標準」為例,國家電網董事長舒印彪表示,近幾年,國家電網在國際上做的標準已經達到39項,都與新興產業有關。這對於全世界共享中國技術發展的成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走出去」之路的升級,央企參與海外經濟建設的方式也逐漸多樣化。經貿合作區的建設已成為「一帶一路」的亮點。2016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達到145億美元,中國企業已經在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增加了近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

3年來,中國政府主導設立了多個資金平台,包括亞投行、絲路基金,中國—中歐合作基金等。對此,中國保利集團旗下的保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海外工程事業部總經理苗澤純和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孫子宇不約而同地提到,這些新型金融機構的成立,對企業布局「一帶一路」效用明顯。「新型金融機構與傳統金融機構一起,形成了產融結合新局面,促進海外項目的規範運作、市場化運作。」孫子宇說。

此外,金融創新的案例也在不斷湧現。中國保利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念沙表示,金融資源是企業成功走出去不可或缺的要素,金融服務及其槓桿優勢對企業而言尤為重要。2011年,保利國際公司以賣方信貸模式承攬了尚比亞盧薩卡約50公里的城市道路工程。該項目2015年10月正式交付業主,獲得盧薩卡城市委員會的高度評價。目前,工程款已經全部收到。在徐念沙看來,這就是利用開發性金融——賣方信貸的一次實踐。

協同互惠深耕國際市場

肖亞慶表示,新時代的中國帶給全球的機遇就是發展繁榮,這個發展繁榮的機遇是共建共享的。「中國的思想是『和為貴』,『和氣生財』。與其說我們更容易學會競爭,不如說在當今時代和未來時代,我們要在競爭再加上兩個字——合作。」肖亞慶還表示,如果沒有合作的思想與基礎,央企很難競爭,很難取得進步。所以在新時代,在合作上應該更加大力度。

在中國中車副總裁余衛平看來,央企「走出去」,應該和客戶、合作夥伴去尋找共享點,甚至和競爭對手去尋找我們的共享點,不斷推動國際業務發展。以此為出發點,中國中車在進軍白熱化的歐美市場時,獨創性地總結出四種共享方式:與競爭對手共享;與客戶共享;與當地政府和民眾共享;與歐洲的大學、科研機構、諮詢機構等共享。

在深耕「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走出去」的「國家隊」一直秉持合作共享的原則。「我們不僅關注企業自身的風險和效益,也要關注項目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環境的效益和風險。同時,與所在國積極分享先進的工程技術。」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晏志勇表示。他舉例說,某個國家嚴重缺電,邀請中國電建為其建設一座應急燃煤電站,解決當務之急。在電站建設過程中,作為負責任的企業,中國電建向該國建議:該國缺乏優質煤炭和天然氣資源,全靠進口無法確保燃料安全。而該國水力資源、風力資源、太陽能資源豐富,應啟動研究中長期電力規劃,開發本國儲量豐富的資源,確保中長期電力供應,並能夠把電價維持在合理水平。我們提出的「科學開發,綠色發展」的建議,贏得了該國政府的高度認可。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王會生告訴記者,國投的海外員工中,本地員工佔比高達97%;國投貿易2012年在中非棉花主要產區——博桑戈阿投資建設年產能3萬噸的棉花軋花廠,幫助10萬中非棉農解決就業和收入問題。「國投從提供工作崗位、帶動周邊商業發展、扶持優勢產業等方面,帶動貧困地區人口就業,提升職業技能,增加居民收入。」王會生說。國投中魯濃縮果汁產品出口率佔到90%;亞普公司生產的高性能汽車油箱銷量穩居全球第三;中成集團承建的孟加拉沙迦拉化肥廠,有效緩解當地化肥短缺問題,每年為當地節省用於進口外匯約2億美元。通過充分發揮自身投融資和產業優勢,國投將資本投向全球戰略性稀缺行業,助推當地經濟發展,實現共贏目標。

國際化戰略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是十九大報告對國企改革發出的新的「動員令」。記者了解到,多家央企正在結合「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調整海外市場機構布局,用國際化戰略、全球化視野助力「世界一流」這一目標。

中糧集團負責人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糧的國際經營戰略更加關注在黑海地區、中亞地區和南亞地區進行貿易和投資。「十二五」期間,中糧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大米、玉米、棕櫚油、食糖、小麥、木薯等品類總量達916萬噸,總金額39億美元。中遠海運則進一步加強了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域的碼頭布局,特別是投資了荷蘭鹿特丹和新加坡的集裝箱碼頭,收購了希臘港務局67%的股權,引發了全球航運界的廣泛關注。據悉,中遠海運將加大港口的油輪碼頭、汽車碼頭、集裝箱碼頭、物流園區等方面的投資,全面提升港口經營能力。

「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我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到2025年,公司進入世界500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資本投資公司具備雛形。」在王會生看來,國投可以在世界舞台上發揮投資公司的獨特作用,為美好生活補短板,為新產業發展做導向,積極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新動能,共享發展成果。根據國投2018年工作會議,下一步國投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加大對能源及稀缺性礦產資源項目的投資布局力度。立足突破國內「卡脖子」技術,國投將在關鍵零部件、與大眾健康相關的醫藥技術等領域加大併購力度。此外,國投還將探索搭建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設計服務、國際工程承包網路,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並拓展境外融資渠道,為集團「走出去」提供資金保障。

「中國中車正在向中車中國轉變,其所追尋的把中國中車打造成源自中國的世界品牌、總部設在中國的跨國企業的夢想必然實現。」余衛平說。中車北美公司已於2017年1月5日在美完成註冊,中車拉美公司也已完成註冊,中車中國、中車北美、中車拉美、中車歐洲都是未來中車的一部分。兩家區域試點公司的成立,開啟了中國中車推進區域公司建設的新局面,通過試點引路,將加快完成區域公司的合理化全球布局的步伐。

「『一帶一路』不僅是中國企業參與,全世界都應該參與進來。」肖亞慶表示,這樣帶來的好處是全世界共享的,「一帶一路」倡議是長期的,而不是短期的。在他看來,「一帶一路」會持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會推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自身發展。同時,也會產生一些新的更好的市場機會。

( 編輯:張明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2018達沃斯論壇:最大看點是什麼?
非洲球星總統承諾:腐敗者將沒有容身之地!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