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俠劇翻拍再度「井噴」,原因或為玄幻劇風光不再?

武俠劇翻拍再度「井噴」,原因或為玄幻劇風光不再?

一線導讀:近期市場對翻拍經典武俠劇突然信心爆棚,一系列翻拍作品也開始「井噴」。那麼當年國產電視劇金字塔尖的IP為何突然邊緣化?如今再度大熱的原因又是為何呢?

文 | 楊文傑

來源 | 北京青年報

早已江湖地位不保的武俠劇翻拍,最近突然「井噴」:1月20日,《新射鵰英雄傳》導演蔣家駿再接再厲開拍金庸「射鵰三部曲」中最具有偶像氣質的《倚天屠龍記》;2月7日,《新射鵰英雄傳》監製郭靖宇監製的新《絕代雙驕》舉行了開機儀式;3月初,優酷將開播光線版《新笑傲江湖》。

此外,2018年還有《神鵰俠侶》《鹿鼎記》《萍蹤俠影》《九月鷹飛》《陸小鳳傳奇》等十多部改編自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人的經典武俠作品將通過翻拍再度搬上熒屏。市場對翻拍經典武俠劇突然信心爆棚。

一度曾因玄幻劇擠壓而邊緣化

經典武俠小說曾是國產電視劇金字塔尖的IP,無論早年的港劇還是後來的央視版本,乃至後期於正跟湖南衛視合作的幾部,都有著極高的社會傳播度和關注度。

但是,2014年李易峰、楊冪主演的《古劍奇譚》大火,影視圈掀起了一股玄幻熱,玄幻IP開始成為影視市場追捧的香餑餑。加上之後的《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玄幻劇持續發力,讓大家看到玄幻題材的市場潛力。於是乎,影視圈開始扎堆拍玄幻劇,連帶著網文市場的玄幻IP價值也水漲船高。

2016年,起點中文網作家唐家三少以1.22億元的版權稅高居中國網路作家富豪榜榜首,令業界震動。

而在此期間,改編自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武俠大家的作品卻接連受到市場冷遇,多部劇不僅沒有在市場上激起任何水花,甚至無緣衛視——嚴屹寬、李依曉主演的《新蕭十一郎》,劉愷威、楊蓉主演的《飛刀又見飛刀》,張馨予主演的《新邊城浪子》等武俠劇幾乎是在悄無聲息中播出,新版《六扇門》首輪更是無緣衛視平台,只在騰訊視頻播出。

因此,一直被視為市場靈藥的武俠IP被打上「過時」、「不符合現代審美」的標籤。

四大因素促武俠劇再度回歸

但無法否認的是,武俠劇本身擁有許多其他題材不可取代的優勢:2017年,蔣家駿執導、郭靖宇監製的《新射鵰英雄傳》能夠「絕地逆襲」,雖說是經典武俠翻拍被邊緣化多年之後的價值回歸以及玄幻劇急速消耗掉市場信心雙重作用下的機會,同時也證明了這個題材類型不可磨滅的經久生命力。

首先,武俠作品多是講述縱橫江湖的故事,有兒女情長,也有家國天下,不僅能滿足女性觀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滿足男性觀眾的審美。為業界共識的是,在文娛消費方面,男性的付費意願遠超女性。

而近年來影視市場上男性向的東西一直十分空缺,今年《白夜追兇》《無證之罪》的大熱,也驗證了男性付費市場隱藏的巨大潛力。因此,對於許多影視公司來說,男性向的武俠劇對當前的市場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其次,相較於玄幻劇來說,武俠劇的市場風險更小。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的玄幻IP幾乎被炒成了天價,為保險起見,拿著大IP,自然不敢敲小演員,頂級流量的片酬又奇高,這樣兩兩相加,玄幻劇的投入像滾雪球一樣,只能越滾越大。

昂貴投入、價高而質量難保的後期特效花費,以及用了也不一定換來收視率的「頂級流量」,這種高投入所帶來的高風險,使得即便手裡拿著大IP的影視公司也要三思而行。

去年《擇天記》《上古情歌》等多部高投入玄幻劇的撲街,也讓大家看到了這一題材背後隱藏的風險。至於武俠劇多是硬橋硬馬的打鬥,幾乎沒有特效投入,版權費相對也更合理,兩相對比,當然是武俠劇更實惠。

再者,對於有藝人經紀的公司來說,武俠劇也是培養新人的一大利器。武俠劇講述的都是少年意氣、挫折成長的故事,故事架構很適合磨練新人演員,除了楊旭文、李一桐因《新射鵰英雄傳》而大火外,梁朝偉、古天樂、黃曉明、陳曉等兩岸三地的眾多演員都曾因出演金庸劇而大火,足見經典作品的造星能力。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即文本本身的質量。從劇作方面講,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人的小說經過了市場的檢驗,故事都十分成熟。金庸武俠小說受歡迎的原因,除了其為成人建構了一個「童話世界」外,也得益於金庸本人在歷史、文學、民俗、武術等多方面的底蘊修為,其作品不容忽視的一大魅力是能做到「上達天文、下至天理」,這是當下許多暢銷網文作家力所不逮的。

兩大法寶助「新射鵰」翻拍成功

重獲資本青睞,對武俠IP而言當然是好消息,但對市場和觀眾真的是利好嗎?影視圈素愛扎堆,果不其然,2018年武俠翻拍的項目就立刻顯得擁擠泛濫了。翻拍劇在市場中始終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在於現成的題材、紮實的觀眾基礎、熟悉的主情節、宣傳上的優勢、市場的關注等等。

翻拍、扎推本身都不是「原罪」,決定結果的還是出發點——如果出品方是為了用所謂的數據、流量去說服平台採購,以脫離創作的態度去運作一個項目,那就絕對談不上是好的現象。

這一輪武俠劇翻拍熱的導火索,無疑同去年的《新射鵰英雄傳》有關——幾千萬的投資回報率超過百分之百。「新射鵰」成功的經驗之一就是起用新人,省下演員成本,儘可能營造真實感,沒有刻意使用特效,不過於追求視覺上的華麗。這些最終贏得了觀眾認可。

翻拍的意義當然在於出新,找到符合時代精神的契合點,但也絕不是簡單地用武俠外衣包裹或者混搭古偶、言情等所謂時尚。事實上,武俠IP前幾年受冷遇也與過於「迎合」觀眾的口味有關,在言情、玄幻、戲謔中迷失了「本性」,讓江湖失去江湖味的改編方式最終反而自絕於江湖。所以,新一輪武俠翻拍出產的作品究竟成敗幾何,關鍵還得看打算怎麼拍、為誰拍。

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聯繫授權。如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與後台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節目一線 的精彩文章:

十大關鍵詞解讀2018年網路視頻內容發展趨勢
通過審查順利上線的《河神》突遭下架,網劇該規避的審查雷區有哪些?

TAG:節目一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