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視頻 | 坐無人車去開年會,禾多科技展示了一個新的自動駕駛方案

視頻 | 坐無人車去開年會,禾多科技展示了一個新的自動駕駛方案



究竟什麼是倪凱口中的「自動駕駛 L3.5 級結構化道路解決方案」?他做了一個視頻讓你更清楚的了解。



一輛汽車高速行駛在車流中。外觀上,這輛車與普通的小型客車幾乎看不出差別,不同的是,駕駛座上的人雙手把玩平板電腦,而車輛的轉向、變速、超車等一系列操作,全都由車輛自主運作完成。



這是倪凱創業半年交出的一份成績單。


作為前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高級科學家,如今的無人駕駛創業者,倪凱創辦的 HoloMatic 禾多科技,研發出自動駕駛 L3.5 級結構化道路解決方案,並完成了道路測試。


近日披露的這則路測視頻中,倪凱親身出鏡,向外界展示了公司的 L3.5 自動駕駛方案。




「降維」的 L3.5 自動駕駛是什麼?


當前,汽車自動駕駛等級劃分一般採用 SAE(美國汽車工程協會)制定的從 L1 到 L5 五個階段標準。業內公認,L4 級解決方案距離技術成熟並真正實現商業化應用,還需要經歷較長的一段時間。但因為自動駕駛的應用場景和環境的不同,導致 SAE 的自動駕駛的分級非常「粗略」,所以很多人只是把它當做一個「標籤」更好的理解自動駕駛的程度。

2017 年,倪凱提出一個新的 L3.5 級研發方向。



在倪凱看來,L3 階段標準要求人類在緊急情況下接管車輛,但並沒有對接管的頻率、系統本身的冗餘、緊急情況下的處理能力等作出具體的規範。用戶被頻繁要求接管駕駛任務,這樣的系統既不安全,對用戶來說也不夠友好。而 L4 階段雖然能夠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但由於技術和成本的制約,距離大規模產品化還很遙遠,而且也並非汽車消費者的剛需。


禾多科技找到的獨特切入點,是研發一個在技術上接近 L4 的系統,在產品中將它「降維」到 L3 來使用。這套被定義為 L3.5 級的解決方案,在特定場景下擁有自動駕駛的能力,且具備緊急情況處理的模塊,並且降低了系統請求接管的頻率,從而使用戶獲得更接近於 L4 的體驗,同時確保安全性。


這套方案主要聚焦兩大落地場景:一是結構化的道路,也就是高速公路、環路、封閉道路;二是代客泊車,實現車輛自行完成停車到召喚的全流程,無需人工操作。




如何讓大眾「買得起」自動駕駛汽車?


從 L3.5 概念的提出到成功完成結構化道路測試,禾多科技僅用了半年時間。


L3.5 系統降維使用了一部分「物廉價美」的 L4 技術,實現覆蓋完整高速場景,能上下匝道、自主變道,全程無需駕駛員介入操作。


從車輛外觀和使用空間上,這套方案讓無人車更接近於量產。從路測視頻可以看出,禾多科技用於測試的這輛無人車已經沒有厚重的支架和「車頂花盆」,可說是「摘帽成功」,外觀與普通量產車幾乎看不出區別。汽車後備箱沒有雜亂的線束和冷卻風扇的雜訊,為車輛實際使用中放置行李、雜物等需求留足了空間。


團隊在研發之初就捨棄難量產的多線束激光雷達方案,相當於放棄了多線束帶來的現成易用的感知和定位方案,換來整套系統的可量產性。


藏在車裡的感測器也拋棄了高成本的高精度組合慣導加上實時差分定位的方案,計算平台也選用了接近量產的嵌入式平台,不再使用大功耗的圖形處理器來提高演算法的處理速度。這些看似簡單但實際落地卻很艱難的選擇,讓禾多科技的無人車向量產化又走出了一步。


「量產」最重要的一個考量標準則是成本,從產品落地應用成本方面,禾多科技將目標鎖定在為整車廠面向消費端提供一套充分本土化、低成本且聚焦具體應用場景的自動駕駛「交鑰匙」解決方案。禾多科技表示,預計在未來 3 到 5 年內,總體成本有望控制在萬元級並實現量產,讓大眾都能買得起自動駕駛車輛。


自動駕駛技術離我們越來越近,買不買的起其實不是那麼重要,但像視頻這樣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你想不想優先體驗下這樣的服務?




本文由極客公園原創

轉載聯繫 zhuanzai@geekpark.n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Ken Goldberg:看的機器人越多,越喜歡瓦力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