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人是晉國的第一位權臣,他的改革直接導致了後來晉國的滅亡

此人是晉國的第一位權臣,他的改革直接導致了後來晉國的滅亡

話說當年晉文公回國即位後,晉國結束了動蕩不安的局面,原來跟隨他逃難的人,一下子都加官進爵,成了晉國顯赫一時的人物,最主要的那幾個人甚至進入了晉國的核心決策層!史書記載:「晉文公即位後,文倚狐偃、武用先軫」,整個晉國高層和氣一堂,大家同心協力,晉國國力急速增強,人口增長非常快,很快晉國已越入強國之列!

強國必先強軍,文公召集眾臣,重組晉軍:將原晉國二軍,擴大編製為三軍(在春秋時期,大一點諸侯國可以設三軍;次一點諸侯國可以設二軍;小諸侯國只能設一軍),三軍分別為上軍、中軍、下軍。這一創舉,宣布晉國正式步入大國行列!

問題就出在這裡,三軍的統帥被稱為六卿(每軍正副統帥各一名),其中中軍統帥為六卿之首(正卿,相當於總理)!這六卿的任命基本原則是:公族為主,外戚為次,遠親為輔,他們不但掌握了軍隊還有各自的封地(有點像周天子分封諸侯的意思)。晉文公活著的時候,這六卿那是相當聽話,令行禁止!但是如果他死了呢?六卿都是晉國的新舊貴族代表,會甘心聽命於年輕的國君嗎?這個問題其實晉文公也曾想過,比如他舅舅狐偃資格老,功勞大,還有點恃功傲寵的感覺,他死之前必須把他撤掉,留下一個老實可靠忠心耿耿的趙衰當正卿,輔佐他的兒子(後來的晉襄公)。

趙衰死後,年輕的兒子趙盾(趙宣子)為正卿。趙盾是晉國出現的第一位權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擔任執政,號稱正卿,法治晉國。他在晉國執政期間,權傾朝野,使晉國君權首次受到衝擊與削弱,樹趙氏之威,使趙氏一族獨大晉國。他一生侍奉三朝,維護了晉文公開創的霸業!晉襄公死後,趙盾開始了對晉國長達20年的專權。

那時候晉國還是中原之霸主,趙盾經常以臣子身份作為晉國國君的全權代表參加諸侯會盟,所有國際事務都由他一手打理,甚至在會盟中行使的是完全只有霸主才能夠擁有的權威,趙盾因此馳名國際!

由於本身能力出眾,趙盾在朝中利用強勢手腕,震懾諸卿,鞏固統治;在對待其它諸侯上,恩威並施,四處征戰,建立不少功業!從而諸侯各國只知晉國趙盾,不知晉國國君耳!

趙盾為了發展卿族勢力,重新設立公族制度,但和以前公族頭銜只傳給國君的公子、公孫的制度不一樣,他設立公族頭銜的人不局限於晉國的公子、公孫,而是海納百川,由朝中的有德之士來擔任,而且還可以將公族大夫授予卿的嫡子,這樣六卿也能夠世襲罔替了。自此,君權日衰,卿權日強,世卿對晉侯權力的滲透大大加速。可以說,晉宗的喪鐘也就在趙盾設置公族大夫那一刻起已經提前敲響!

果不其然,六卿本來由狐、趙、先、郤、胥、韓、魏、欒、范、荀氏等卿大夫輪流坐莊,後來他們各家明爭暗鬥,弄得你死我活,連趙家都差點被滅門,還好有一個趙氏孤兒(趙氏孤兒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了,無非就是政治鬥爭而已!)繼承了趙家社稷!

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趙、魏、韓、范、智、中行氏六家。

到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兩家被滅,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其中以智氏最強。

晉陽之戰後,智氏被其餘三家消滅,此後只剩下韓、趙、魏三家,晉國公室名存實亡。

公元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認也沒有用,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

打那以後,韓(都城在今河南禹縣,後遷至今河南新鄭)、趙(都城在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都成為中原大國,加上秦、齊、楚、燕四個大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三家分晉」也標誌著中國古代史正式由春秋時代轉變為戰國時代,由此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霸權政治結束,七雄兼并的戰國序幕揭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人物故事會 的精彩文章:

此人用一生在闡述什麼叫做禍國殃民,最終害人害己全族被滅

TAG:歷史人物故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