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簡述額葉癲癇

簡述額葉癲癇

還有一周多就要過年了

GIF

本期科普醫生:洪鵬

洪鵬,醫學碩士,陸軍總醫院附屬八一腦科醫院神經外科醫師。

小編

大家好,即上一期洪鵬醫生講述「顳葉癲癇」後,我們收到了很多熱情關注者的詢問,這一期,讓我們來再聽洪醫生講講「額葉癲癇」是什麼吧~

額葉癲癇

的發病率僅次於顳葉癲癇,占第二位,多為繼發性癲癇,少數為原因不明的特發性癲癇。

額葉癲癇發作短暫伴輕度或無發作後意識錯亂,易被誤診為功能性。

腦電圖可發現一側或雙側額部出現廣泛性異常放電,反覆檢查可確定出致癇灶的部位與範圍在一側額葉局部。

CT或MRI檢查可發現病側側腦室呈局限性擴大,變形或腦室穿通畸形,結合臨床癥狀和發作過程分析則可確定額葉癲癇的診斷。

額葉主管人的隨意運動、言語、嗅覺、視力、植物神經功能及精神活動等方面,不同癲癇灶位於不同腦葉區,會引起不同的癲癇癥狀。

1

運動皮質區發作主要表現為單純部分性發作,常伴有繼發泛化,發作後可出現麻痹。中央前回下份的病例可有語言抑制、發音困難、對側面部強直-陣攣運動或吞咽動作,發作常常擴散。在中央區,部分運動發作無進行性發展或傑克遜發作,特別見於由對側上肢開始的發作。旁邊中央小葉的病例發作表現對側的強直運動。

2

額極癲癇發作包括強迫性思維、意識喪失、頭和眼向對側轉、軸性陣攣抽動、跌倒和自主神經癥狀,有時可擴展到對側軀幹、肢體的轉動,常發展為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

3

輔助運動區發作異常放電起源於輔助運動區,臨床常表現為姿勢性、單純局部強直,如典型的擊劍樣姿勢,常伴有發音和語言頓挫,部分複雜發作伴小便失禁。發作時腦電圖顯示低平節律性多棘波(16-24Hz),以及繼發性泛化,常需深部電極檢查。心理檢查示語言障礙(優勢半球)或畫圖障礙(非優勢半球)。

常見病因為腦萎縮、腦腫瘤和腦靜脈畸形。

扣帶回發作多為複雜部分性發作,常以自動症開始,伴有自主神經癥狀、情緒和情感變化、小便失禁。需行深部電極描記。心理檢查和病因與輔助運動區類似。

4

眶前區發作表現為複雜部分性發作,起始為自動症或嗅幻覺、錯覺、自主神經癥狀和小便失禁。發作腦電圖示低平節律性多棘波(16-24Hz)和繼發性泛化。應行鼻咽部和眶部電極檢查。病因常為外傷、星形細胞瘤和少枝膠質細胞瘤。

6

6

額葉背外側區發作多表現為單純局部強直性發作,少數情況表現為陣攣性發作,伴頭眼轉動和言語停止,並有部分發作的自動症。島蓋區發作多表現為流涎、吞咽等口咽部癥狀,言語停止,上腹部先兆、恐懼、自主神經癥狀等,有時伴有面肌陣攣或手部麻木等。通常發作間期和發作期頭皮腦電圖檢查滿意。常見病因同眶額癲癇。

臨床實踐中上述依據解剖部位劃分的額葉癲癇臨床表現常相互重疊,這可能由於異常放電常非局限於某一功能區,而向周圍擴散從而波及多個腦功能區的結果。

治療主要依靠藥物,常用的藥物有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及拉莫三嗪等。病人經過長期藥物治療無效者,病灶只局限於額葉時可考慮額葉癇灶切除。約1/3病人發作可完全消失;1/3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發作程度減輕;餘1/3病人有的無變化,有的可使輕微發作頻率減少,因此手術療效稍遜於顳葉癲癇。

治療主要依靠藥物,常用的藥物有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及拉莫三嗪等。病人經過長期藥物治療無效者,病灶只局限於額葉時可考慮額葉癇灶切除。

約1/3病人發作可完全消失;

1/3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發作程度減輕;

餘1/3病人有的無變化,有的可使輕微發作頻率減少,因此手術療效稍遜於顳葉癲癇。

1

END

1

也許你還想知道其他關於癲癇科普的文章:

感謝您的閱讀,福瑞康癲癇工作室,長期為您全方位提供癲癇相關知識,幫助您正確了解認識癲癇疾病,走出癲癇認識誤區。

歡迎您的留言,提出問題或者意見督促我們的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成贇福瑞康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丁成贇福瑞康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