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有五毒,命有五傷!古中醫如何解毒延壽?領略過的都說好

人有五毒,命有五傷!古中醫如何解毒延壽?領略過的都說好

本文理論依據:《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列位看官,我們人類進化了如此長久的時間,對於自己的身體和生命的興衰,卻始終沒能完全認識。確切地說,醫學發展到現在,很多事情依然處於探索之中。

其中有一件事,古往今來,人們始終在探求。這就是,到底是什麼引發了疾病。一個本來健康的身體,為什麼到最後百病叢生。

對於這件事,我們的華夏祖先很早就嘗試總結了。漸漸地,先賢的目光,集中在寒、濕、氣、血、痰這五個字身上。古人稱它們是「五積」——寒積、濕積、氣積、血積、痰積。

這是什麼意思呢?其中的寒積,指的是人外感風寒,內傷生冷,也即是說體內虛寒,外受風寒。其中的濕積,和氣積、痰積,經常一起出現,就是說寒邪引發氣滯,氣滯使得濕邪不運,聚而成痰,這就形成了痰濕凝阻、氣滯不暢的局面。體現在人體上,主要為消化系統的異常,比如說食欲不振、噁心欲嘔、胸腹脹滿疼痛等等。至於血積,指的是在寒凝、氣滯的影響下,血行不暢,出現了血淤,體現在人體上,就是局部疼痛,以及女性行經期間的腹痛。

總而言之,這「五積」,以寒積為首,一個連著一個,就像連鎖反應一樣,最終將人的健康深深影響。這樣的一組癥候,總地來說,可以歸納為外受風寒,內傷生冷,氣滯血瘀,濕濁內積。百病叢生,由此而來。

這就是聰明的古中國人所總結出來的「五積」之論。我們可以把它們簡單理解為「五毒」。五毒興,則性命傷。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有該怎麼辦呢?

下面,我們和您一起來領略一張中醫學裡面十分著名的方劑。它集中體現了古人對上述問題的理解,奧妙無窮。組方如下——

蒼朮、桔梗各15克,枳殼、陳皮各9克,芍藥、白芷、川芎、當歸、甘草、肉桂、茯苓各5克、半夏5克,厚朴、乾薑各6克,麻黃6克。這些藥物研碎為散,每次服用9克,加生薑3片,水煎服即可。此等用法用量,參考自《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方劑學》一書。

這叫做「五積散」,源於《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中醫世界裡面非常有名的表裡雙解劑。它的功能,就在於化解「五積」。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對它有所了解。

它是如何化解五積的呢?

解決寒積——我們用麻黃、白芷、乾薑和肉桂。麻黃、白芷負責驅散肌表之寒邪,乾薑和肉桂可以溫里,驅散脾腎之寒邪。

解決濕積——我們用蒼朮和厚朴。這兩味葯都苦溫燥濕,兼具行氣之能,氣行則濕除。

解決痰積——我們用半夏、陳皮,配合茯苓與甘草。這組成了古方二陳湯。它是專門來化痰的。其中的半夏能化痰燥濕,降逆止嘔。陳皮能理氣消痰。茯苓健脾利濕杜絕生痰之源,甘草固護中焦。四味葯綜合運用,痰濁自消。

解決氣積——我們用枳殼和桔梗。兩味葯都是行氣的。桔梗性上升,能開提肺氣而寬胸。枳殼性沉降,可以寬中除脹,一升一降令氣機重歸運行。

解決血積——我們用當歸和川芎。當歸養血,川芎行血,血淤作痛者因此而大大化解。

你看,如此一番搭配,五積得散,五毒得解,諸症自除。

那麼,說了半天,這方法到底是用來治療什麼的呢?總地說來,針對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具體說,就是身熱無汗、頭痛身痛、脖子後背發硬、胸腹滿悶、噁心欲嘔、腹痛,女子痛經、月經不調。

由此可見,這方法能治療的疾病太多了。只要病機集中在「寒濕」二字上,就有應用的可能。比如說一個人腰痛,陰天下雨發作,天氣冷的時候發作,再一看,平時怕冷,舌苔白膩,好了,這就是外有風寒之邪,內有濕濁阻滯,引發血淤而作痛。寒積、濕積、血積、氣積都佔了,就用五積散來加減調理。再比如說,女子痛經,感寒而發,疼痛的時候小腹發涼,小便頻而清長,四肢發涼,經色淡薄,這就可能是寒積、血積、濕積所致,醫家就可能用到的五積散加減。其他的,比如說坐骨神經痛、慢性盆腔炎、慢性腹痛、胃痛等等,凡表裡內外、臟腑經絡因為寒濕陰邪而致病的,都可以考慮應用。

當然了。方劑雖好,我們還是要在中醫師的辯證指導下才能應用。不經辨證而盲目應用,是不可取的。但是,作為一張體現中醫精髓思想的古方,我們是不能不了解的。通過它,我們可以領略古代中國人對生命的理解,對疾病的詮釋。這對於我們今天的養生保健來說,意義非凡。

好了。全文完。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門診 的精彩文章:

吃抗血栓藥物時,這些食物要遠離,醫生沒有提醒你?
身體垮下之前,你該如何自救?第一篇:不順心就發火

TAG:微門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