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狗年快到了,你跟雞的那點事還沒完!

狗年快到了,你跟雞的那點事還沒完!

你看,雞年沒剩下幾天了。不過喵敢保證,這個狗年,你一定不會忘了跟了你一年的那些雞。

過年的時候,你更別想跟她們撇清關係。

作為廈門菜的重要食材,不管是不是雞年,雞在你的過年舌尖上都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在經典的老廈門菜中,有幾隻「雞」如今已經少見,但依然想起來依然好愛好愛。

清燉雞

「清燉雞」有個更好聽的名字,叫做「香露全雞」,也是一道老廈門名菜。

它要殘忍地選擇未下過蛋的嫩母雞,去毛和內臟後,洗凈血水,在雞腹上鋪上熟肉火腿和水發香菇,又放入一小杯的高粱酒、丁香子,放入清水缽罐中猛火蒸一小時半到兩個小時,便大功告成。

成品後的雞呈整雞狀,缽罐中的高粱酒已變清水狀,酒香及丁香子的美味已經完全滲透雞身。

這道菜最講究的地方,是必須從背部剖開雞,再橫切三刀,這對於是否充分入味非常關鍵。百分之百的「原汁原味」,雞肉軟爛滑嫩又爽口不膩,雞湯醇香濃郁,是補冬的美味佳肴。上世紀五十年代,「雙全酒樓」的老廚師陳如琢,最為推薦的春節食譜就是此雞。

糧食豐收雞

廈門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之一,別稱「糯米雞球」。

它其實是一道風俗名菜——廈門原名「嘉禾嶼」,這道菜的食材中,以韭菜花代表稻穗,象徵著糧食豐收,因而得此菜名,頗有鄉土風味。

大廚介紹,製作「糧食豐收雞」,首先要把雞肉、冬筍、香菇、鮮蝦肉和蔥等切碎搗成泥,再加入鹽、味精、紹酒、蛋清等調料,攪拌均勻並捏成「雞球」。糯米浸泡後瀝干放置盤中,將「雞球」表面滾滿糯米,上屜旺火蒸20分鐘取出,鋪上氽過水的韭菜花。再往「雞球」上淋上豬骨湯勾芡,最後撒些胡椒粉、芝麻油。

此菜質地軟嫩香甜、清爽可口,是廈門菜中的上品之一。

燒酒雞

由台灣料理店引入廈門的一道特色菜,在閩南「四物燉雞」的基礎上,用酒點火燒制而成,燒制時畫面感極強。

主料為烏雞一隻,「四物」(當歸、川穹、白芍、熟地)、燒酒(多為高粱酒)等輔料備用。烏雞洗凈去除內臟後切塊,加入四物稍燉煮,雞塊半生不熟只剩湯汁之時撈出放置砂鍋中,再將半斤左右的高粱酒倒入並點火燃燒,一直煲到酒火熄滅,最後加入鹽和味精。

此菜融合了酒香、雞香和藥材的香味,出鍋時香氣四溢,饞到沒朋友。雞肉和中藥滋補身體,尤其適合老人和婦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廈門的鷺台大飯店等出品的「燒酒雞」,是當時的網紅雞。

凍菠蘿雞

廈門飲食名師黃土俤的拿手名菜之一,採用童子雞、菠蘿和紹酒等原料精製而成。

童子雞宰凈經沸水氽熟後,去除頭、翅膀,雞肉切成菱形小塊。菠蘿切成扁塊和雞塊一起加調料拌勻。番茄切菱形塊,放碗里墊底擺成花狀,上面鋪上雞肉和蘿蔔塊,將溶化後的瓊脂淋入,放進冰箱里速凍,雞肉凝結時取出,倒扣裝盤,再放上先前斬除的雞頭、翅膀、腳,又擺回整雞的形狀。

經過關鍵的一「凍」,此雞成品晶瑩透亮,甘鮮爽口又軟嫩清涼,配酒是一絕。

遊子戀彩鳳

又名「雞湯燉響螺」,但是上面這個名字是不是濃濃的文藝風撲面而來呢?

這是好清香酒樓的一道名菜。響螺切成角塊,填入雞腹中,和人蔘一起放入高湯鍋里,慢火燉爛,最後加入精鹽、味精等裝碗。

此菜軟爛清香,淡爽味醇,是滋補的佳品,加上菜名起得相當精絕,很多廈門老華僑當年回來都必點此雞,以抒思鄉之情。

鳳吞魚肚

作閩菜泰斗童輝星大師的經典代表作之一,鳳吞魚肚也一樣有個生動的名字。「鳳」,自然也指的是雞,魚肚是山珍海味里的「八珍」之一,也有人稱之為魚膠。

首先要將土雞宰殺、褪毛脫骨及清洗後,用精鹽、味精和紹興酒等調料腌制一段時間。備好的魚肚和乾貝要先用水泡發下,然後再將水發過的魚肚和冬筍、冬菇等切成骨排片,和乾貝等放入旺火的炒鍋中迅速翻炒。

這時候的炒鍋已經下過熟豬油,隨後加入適量雞湯、精鹽、味精、紹興酒等調料,顛炒至熟,待取出冷卻後,從雞背頸的開口處填入雞腹內,再用竹籤封口。整雞焯水,用清水洗凈,盛入雞盅放入雞湯、精鹽、姜、蔥,加蓋後上籠屜蒸2小時取出,一道滑潤甘鮮的「鳳吞魚肚」就上桌了。

人蔘烏雞

廈門傳統滋補藥膳,以烏雞、人蔘為主要食材,具有補血養氣、口味醇厚等特色。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廈門賓館就推出了人蔘燉烏雞的葯膳。家養雜食的烏雞,富含豐富的黑色素、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E等,民間稱其為「黑了心的寶貝」。

將烏雞宰殺後去毛去五臟,用水氽透瀝干置於砂鍋中,溫水浸泡人蔘直至其發軟,切成斜片後放入碗中,和高湯一起蒸煮半小時後取出。把一半的人蔘放入雞胸膛內,另一半和高湯一起倒入砂鍋,放入香菇、火腿片、鹽、蔥、啤酒等旺火燒開後,小火燉煮3小時即可。

炸酥梨雞

作為閩菜泰斗童輝星大師的另一代表作,炸酥梨雞是一道用土雞腿肉和肥膘肉、香菇等配料一起製成的菜肴。

雞肉、肥膘肉、香姑、冬筍、荸薺分別切成米粒狀,煸炒後加上蔥、精鹽、味精、澱粉、胡椒粉、蛋液拌勻攪成餡料。韭菜用熱水泡軟,瀝干水分後備用。

取15厘米見方的玻璃紙,其中一面均勻地塗上雞油。煸炒好的雞肉餡料分成等量,捏成雞圓,蘸上蛋液,再滾上一層麵包末,分別放置在塗有雞油的玻璃紙上,包裹成梨狀,用韭菜捆紮成「梨雞」。最後將「梨雞」下鍋炸約3分鐘,撈起瀝油後即可裝盤。

無火雞

無火雞是一道廈門名菜,又有人稱之為「殼灰燜雞」,聽起來都是小時候偷雞吃的場景。

將腌雪菜和雞腳一起填入殺好的母雞 腹中,整隻雞放在缽里用姜、蔥、花椒、白醬油、高粱酒等拌腌半小時加蓋密封;腌過的雞還要用大豬網油和開水燙軟的荷葉緊緊包住,並用小麻繩捆紮,里外「五花大綁」。

隨後將雞向上埋入生粗殼灰堆里,澆水攪拌後灰水立即散發出熱氣。多次澆水攪拌,待有熱氣冒出來後取一個鴨蛋塞入灰中,熟之後再放入第二個,連續放三次,等三個蛋都熟了,雞肉自然也就全熟透了。

看看,當年蓉兒給七公做的叫化雞,怕也沒這麼講究吧。

八寶葫蘆雞

葫蘆是傳說中神仙藏寶的器物,「八寶葫蘆雞」形似葫蘆,內包山海珍品,既醇厚可口又有營養豐富,是八九十年代廈門人的傳統菜譜之一。

雞宰殺脫毛,從頸部處割開三公分左右的小口,剜掉全骨,掏出內臟,整隻雞保持完好,再用清水洗凈。將蝦仁、瘦肉、豬腰、水發香菇、乾貝、豬內臟、荸薺、鴨肫等八寶切成細丁,放入開水鍋中氽一下,潷出水汁,調入適量食鹽、味精,抓勻後填入雞腹內。

把雞脖子串紮成結,防止內料外漏,再用雞腸從雞的中部紮成葫蘆形,整隻雞焯水後放入大的燉罐中,調入適量清水、食鹽、薑片(也有加沉缸酒或雞骨架、裡脊肉等),封上罐蓋,上籠屜蒸熟。

另外,上世紀八十年代「綠島飯店」曾經有過雞肉配炒香菇的「夙嬌探姑」、臘腸蒸雞的「風流天子」,那時候的「雞」,真比如今更加風情萬種呢。

春節有空,在家自己做做?喵給的菜譜夠意思吧,收好不謝,祝各位饞友們新春快樂,雞祥如意旺旺旺!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廈門飲食文化》

作者:洪卜仁、許曉春(沙喵喵)

作者簡介

洪卜仁,1928年生,福建惠安人,著名廈門文史專家,曾任廈門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編審,廈門市政協文宣委研究員,被譽為「廈門地方史的活字典」。著有《廈門史地叢談》、《廈門舊影》等,主編《廈門文史叢書》32種。

許曉春,畢業於廈門大學外文系,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員、廈門市作家協會會員,長期致力於閩南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和撰寫,對廈門鼓浪嶼、海滄、沙坡尾等地的人文、歷史、民俗進行過系統專業的梳理、考證和撰寫,已發表的文字達60多萬字。

內容簡介

廈門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閩菜」的重要代表,以閩南風味為主,台灣、東南亞風味為輔,以清鮮、淡爽、鮮嫩和善用甜辣為主要特色。廈門菜以烹制各種海鮮菜肴見長,又兼具了傳統小吃名點、素菜、葯膳等特色「招牌」,飲譽海內外。《廈門飲食文化》內容包括廈門傳統菜譜和美味佳肴、風味小吃和特色茶配、名廚名店與市井美食、加工食品與茶酒飲料、家常食糧和節慶食俗等部分,力求全面、系統地反映廈門飲食文化悠久的歷史和發展,挖掘閩台飲食文化積澱和內涵,是一本時間跨度長、涵蓋範圍廣的「老廈門」飲食文化專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坡一尾貓 的精彩文章:

TAG:沙坡一尾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