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晚,拿回憶當宵夜——反芻一些看過的電影和書籍

今晚,拿回憶當宵夜——反芻一些看過的電影和書籍

雖然標題是那樣寫,我們還是得先從書籍說起,就從我記憶中最先接觸到的小說開始吧。

一、有一種愛叫兩小無猜——《牛虻》和《紅樓夢》

這兩本書在我十四五歲的時候反覆看過很多遍,在記憶中也就無比親切。把它們列在一起,純粹是因為是同一段時間內讀的緣故,那時我上初中,接觸到的書籍尤其是好書有限,所以這兩本小說我讀過的次數比較多,部分章節總是反覆讀。

《牛虻》讓我第一次領略了外國小說的魅力。印象中我對中國現代小說總有種偏見,覺得是有些雞零狗碎的,在人與人之間猜來猜去,怎麼著都逃不過人情和吃喝拉撒。外國小說不然,他們有種形而上的理想主義在裡面。中國人必須是沒有個性的,比如女人,要溫婉,要大氣,得會說話,會持家,能容忍,這是絕對正確的標準,絕對不能有個性,也不能說出格的話,中國的小說也是這樣的,他們後來學習了外國小說的寫法,才開始追求個性。看《紅樓夢》裡面的人物,一個和一個好似不一樣,但他們都有一種共同的東西,使得他們每個人模糊在一起成了一堆群像,他們追求的是「人情練達,世事洞明」,他們溫文爾雅地干著壞事,不溫不火,軟塌塌的沒有激情,今天的中國人依然在追求這個。這個真是老子所說的「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的真理的表現嗎?

《牛虻》給我的衝擊就是,牛虻的個性,對信仰的追求,他的悲痛,他的憤怒,他的愛,都像火一樣在燃燒,像滂沱的大雨在傾瀉,像狂風在怒吼,這是力量的表現。看了《紅樓夢》我不會睡不著覺。但看了《牛虻》我晚上激動地睡不著,腦海里翻來覆去都是牛虻這個熱情又絕望的人,他的辛辣諷刺的語言和洞察一切的微笑。這本小說從同學借給我那一刻開始,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捧著讀,在睡覺時讀,結果不到五個小時我就把它讀完了,我很遺憾我怎麼這麼快就讀完了!

「無論我活著,或者我死掉,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牛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給瓊瑪的信里寫到,瓊瑪看後哭到心碎,因為愛情蘇醒的同時也是永遠的失去,正如周傳雄的《黃昏》里所唱的一樣:「愛情進入永夜」。

正是這本小說培養起了我對外國文學的熱愛。

如果一定給《紅樓夢》和《牛虻》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小說裡面的愛情都很樸實也很動人。主人公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牛虻和瓊瑪之間,寶玉和黛玉,他們都是屬於耳鬢廝磨兩小無猜的愛情。還記得讀過牛虻寫給瓊瑪的最後一封信里的表白,他說:我愛你,從你還是一個難看的小姑娘的時候,我就愛你了。讀到那些文字,我渾身有被電擊的感覺。

寶玉也有一次對黛玉表白,他的表白完全是中國式的,他說:你放心!我心裡只有一個你。都是因為你不放心,才得了這個病。但凡你多少放些心,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了。

黛玉聽了那些話,猶如五雷轟頂。那是封建社會,即使男女兩情相悅,恐怕能夠把話說得那麼透白,也是很少見。所以黛玉內心的震顫可以理解。她聽了寶玉的表白的內心獨白是:素日把他當個知己,果然是知己。可是在表面上她還得假裝生氣走掉,那才符合大家閨秀的風範啊。

只可惜,兩人雖然剖白了心跡,卻還是造化弄人,悲劇收尾。年紀輕輕的牛虻死了,留給瓊瑪的是心碎。年紀輕輕的黛玉香消玉殞,於是寶玉心灰意冷,看破紅塵。

二、美麗而致命的女人——《蝴蝶夢》《亂世佳人》

美麗的、人見人愛的女人並不見得都是好人,或者她是騙子,抑或她根本是惡魔。《蝴蝶夢》里的綠貝卡,從一出場就死了,通篇都是在他人的口中被逐漸凸顯出來,但她是惡魔。小說有種詭異的氛圍,因為綠貝卡雖然死了,男主人公卻基本一直生活在她的陰影里。同名的電影我也看了,經典翻拍的電影還是挺耐看的。

《亂世佳人》(又譯《飄》(我很喜歡它的原名《Gone with the wind》)。斯嘉麗跟綠貝卡當然不能同日而語,等於一個是小說里的反面人物,一個卻是作者費盡心力塑造起來的正面人物,儘管作者看起來把斯嘉麗寫地很壞,絲毫也不掩飾她的驕傲,自私和無情。因此小說里斯嘉麗的所作所為確實讓人大跌眼鏡。明明心裡愛的是艾希禮,卻因為現實的原因搶走了妹妹的未婚夫弗蘭克,導致自己的妹妹成了再也嫁不出去的老處女,斯嘉麗要是在中國,得被人當成道德敗壞的淫婦沉塘吧?要命的是,斯嘉麗永遠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和弗蘭克結婚,弗蘭克戰死後,又因為生存選擇嫁給了深愛她的瑞德船長。

但正因為如此,我覺得斯嘉麗才是個符合人性無比真實的人物。

瑞德船長是我在小說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他看似狂放不羈,實則胸懷大愛。他把自己對斯嘉麗的愛深深地掩藏起來,因為他完全明白斯嘉麗是什麼人,並且他透徹地了解斯嘉麗和自己是一類人,儘管他明白斯嘉麗心裡另有所屬,還是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她,他說,我們都一樣自私,冷酷,利益至上。他也明白一旦斯嘉麗發現別人愛她,就會把那種愛當做鞭子在對方的頭上揮舞,也就是說,愛她的人如果駕馭不了她,結局都會變得卑微甚至悲慘。

以至於到最後當斯嘉麗愛上瑞德的時候,卻礙於兩人之間的誤會無法開口表白,已經被傷透心筋疲力盡的瑞德最終選擇離斯嘉麗。

但斯嘉麗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女人,沒有什麼能夠打敗她。比起愛情,她永遠把生存放在首位,儘管愛情也讓她迷惘,痛苦,但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斯嘉麗儘管自私,不講理,但她身上蓬勃的生命力還是讓人不得不欽佩她。

我覺得每個女人身上都有些斯嘉麗的特徵,比如喜歡被男人圍著轉,愛物質,愛享受,自私又任性等等,這麼說,不是否定女人,女人也有很光輝和母性的另一面,那才是女人最重要的品質。

《亂世佳人》以美國的南北戰爭為背景,同類題材的小說我也喜歡《湯姆叔叔的小屋》,不過這兩本小說的立場是完全不同的。《亂世佳人》代表南方的奴隸主保守佬們,要是這麼說不準確的話,起碼主人公們確實都是這些人。

而《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站在黑人的立場上的,裡面的黑人湯姆叔叔,是一個勤勞質樸而善良的人,他的白人主人也同情黑人,厭惡奴隸制度。有人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直接導致了黑奴解放運動也就是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我記得裡面有個完美的小姑娘叫伊凡吉琳,——Evangeline.當時馬上拿來給自己做了英文名呢。在讀到伊凡吉琳死了的時候,我特別難過。

三、英國傳奇姐妹夏洛蒂的《簡愛》和她妹妹艾米麗的《呼嘯山莊》

《簡愛》是我在初中畢業之後的暑假讀完的。《呼嘯山莊》則是在上師範期間讀的。英國的女作家確實出手不凡,在這個盛產紳士與淑女的國家,紳士淑女的愛情往往也是最讓人稱道的。我比較喜歡《呼嘯山莊》,小說神秘的氛圍比《簡愛》更強烈,筆觸也更瀟洒。記得希刺克利夫這個悲劇人物,他和凱瑟琳之間令人絕望的愛情。好的作品,對人性的挖掘和表現也是淋漓盡致的。

還有不知為什麼,我對《簡愛》里羅徹斯特的那個瘋子太太總是印象深刻。這個女人很像《蝴蝶夢》里的綠貝卡,因為貪慾和縱情享樂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並且又胡拉八扯地聯想到金庸名著《天龍八部》里那個又美貌又淫蕩又愛嫉妒又心狠手辣的馬夫人康敏,一代英雄喬峰就完全莫名其妙地被這個女人可怕的嫉妒心和佔有慾害慘了,連人生走向都改變了。

說實話,現實生活中我真的見過類似的女人。她是我幾年前的一個同事,那個同事其實也曾美麗過,好像也被人愛過,但是她懶惰,自私,刻薄,把逃避工作和挖苦取笑別人當成人生第一要務,結果就是硬生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遭人嫌棄的廢物。

這些女人,只讓我感受到一個真理:人,無論如何要懂得剋制自己,絕不能放任貪慾之心湮沒了人性。這樣的女人在近幾年比較流行的外國小說《島》里也有一個,在這本曾名噪一時如今已在書店裡銷聲匿跡的小說里,也有這樣的一個女人,最後好像被情人開槍打死了,和綠貝卡的結局也比較像,只是,我把她的名字忘記了。

有時候,天使和魔鬼真的僅僅只有一念之遙。

另外我很喜歡的外國小說還有《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古老的山莊,優美的風景,優雅的人們對他們的繁文縟節津津樂道。在這些小說里,處處可以感受作家對他們家鄉的深情與自豪感。這個在中國的小說里是很少見的,我們似乎天生沒有安全感,人人自危,無論大漠飛沙或者燈紅酒綠,周圍的環境一定是烏煙瘴氣的。

近年來我讀過最愛的小說叫《柑橘與檸檬啊》,因為太愛太感動,還寫了長長的讀後感,這裡不再贅言。

四、說說有些印象的電影。

好電影太多了,就只我看過的好電影,也能用數不清來形容。我看過兩遍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還專門寫過一篇自我感覺不錯的觀後感,我想我理解1900那個人,是的,那是個以年份作為名字的人,沒人知道他父母是誰,他被人遺棄在頭等艙,也許是個私生子吧,1900或許就出生在船上,他短暫的一生也就在船上度過,在船上結束,他從未被任何世俗所熏染過,卻有種天生的異能,完全能夠感知大海之外的世態人情,也能夠無師自通出神入化地彈奏著鋼琴,這部電影讓我很感動,但我想,好東西有時候真的無法分享,只能獨自感受。

今天介紹另一部反應二戰題材的電影《美麗人生》:為愛,一個面對死亡都能做出滑稽動作的人,一個把死亡當做遊戲表演給兒子看的人,他擁有怎樣非凡的勇氣與智慧?這很難想像,它因此變成了我看過最好的勵志電影,也不知這樣定義對不對,但是在最糟糕的時候,我會想起擁有幽默與搞笑天分的父親在面對死亡時所傳達給兒子的信心與勇氣——沒有喊口號,他在表演,因為他要讓兒子相信,這只是一場遊戲。死亡也不能打敗他。那麼我們活著的人,還能夠被什麼打敗呢?

說起來二戰題材的電影我看過的也不少,比如《拯救大兵瑞恩》,《穿條紋睡褲的男孩》,《辛德勒的名單》,《血戰鋼鋸嶺》,《朗讀者》等,都是好電影。《朗讀者》書我也讀過,特別喜歡,我記得在那段時間裡,我讀了《朗讀者》,也讀了《藝伎回憶錄》,私心地說,覺得小說比拍出來的電影要好看的多,這大概是我更喜歡文字的魅力罷了。

從前我都不怎麼看內地電影。比如我曾經就特別不懂張藝謀的大製作電影《英雄》,那部電影的主演們集齊了名流大腕,如梁朝偉,陳道明,李連杰,張曼玉,章子怡等等。場面宏大,細節精緻,特效震撼,章子怡死的時候原本金燦燦的樹林啥時間變得像血一樣紅,視覺的效果真的相當炫目,相當讓人震撼。

只是那些悶騷的主角,一言不發就開戰,兩個愛人之間(比如梁朝偉和張曼玉)也因為國籍或政治信仰的不同就要分個你死我活,且那麼毫無表情義無反顧,這讓年輕的我看得好悶啊。那時的要求明顯比現在還要高,不是用真情和熱血打動我的,一律看不下去。當時《英雄》也被網友罵得厲害,今天人們再回頭來看,卻發現,《英雄》也算劃時代的作品,也是不可多得的經典。

後來在碟機上看了周星馳的《功夫》,推薦給弟弟,結果就是弟弟一遍不過癮,看了十幾遍,每次都笑得比較失控。還有馮小剛單導演的《夜宴》,我喜歡周迅和吳彥祖的表演,尤其那段戴著面具的唱段:「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周迅的表演乾淨而清新,讓人心生憐意。《夜宴》是中國版的《哈姆雷特》。

也很喜歡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集齊了帥氣,義氣,匪氣,俗氣,痞氣。令人難忘的情節就是張國立的兒子張默扮演的那個老六因為一碗涼粉切腹自殺,這個場面讓我不敢再把《讓子彈飛》看第二遍。

然後就是特別喜歡周星馳拍的《美人魚》,鄧超的演技稍顯浮誇,不過星爺的無厘頭搞笑風格還是讓人笑掉大牙。最後人們一擁而上屠殺人魚,青碧的潭水馬上變成一片血紅,讓人聯想到紀錄片《海豚灣》里日本人對海豚的屠殺。我記得有個《老梁說電影》的節目,裡面主持人批評周星馳的《美人魚》,我不懂專業術語,回頭想想,還是覺得《美人魚》很好,在電影院看的,3D效果非常壯觀。

後來又在電腦上花錢買會員看了馮小剛的《老炮兒》,很喜歡許晴的表演。年初還在電腦上看了《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是我特別喜歡的國產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剛一開始名字我不懂,也沒有上網看影評,自己想了想,得出這樣的結論:故事的背景是在上海,舊上海本來一片鶯歌燕舞,歌舞昇平,是歡樂場,是宴會場,有工人血淚,也有黑幫大佬,有黃包車夫,也有外國傳教士,是盛產紳士淑女的溫床,也是各類冒險家的樂園。但戰爭讓一切不復存在,舊上海的驕傲和秩序也不復存在。如果把舊上海當成是羅曼蒂克,那羅曼蒂克的時代的確是終結了。後來在網上觀看了比較專業的影評,知道自己的感覺雖然朦朧,也還算比較準確。

時間的先後順序我不記得了,總之還看了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儘管范冰冰放低身段扮村婦,她的演技依然有待提高。不過,這部電影那種類似於黑色幽默的搞笑風格確實很出色,張嘉譯等老戲骨對官員們形象那種不動聲色又入木三分的刻畫,真的讓人拍案叫絕。真的是辛辣地諷刺了官場上的各色人物,各種醜態,讓人在捧腹之餘,恍然大悟,又感嘆,又無奈,我覺得片名應該叫《現代版官場現形記》才對,只是那樣的話,電影怕就不能上映了吧。

看了幾部好電影之後,漸漸地對國產電影也有了信心,願意看國產電影了。

不知在哪個電視劇里看了這樣的台詞:在你親王子之前,可不得親幾隻癩蛤蟆么?

為了搜尋好的電影,好的書,好的歌,在這個搜尋的過程中,不得不經常遭遇上一些爛電影,爛書,爛歌,浪費了我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一邊罵著,一邊鍥而不捨地繼續尋找著。

在這個搜尋的過程中,我遇到了龍應台,看了她的人生三部曲:《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和《目送》,她的散文也許不是最講究修辭手法,精鍊語言和句子的,但的確是我最喜歡的風格,我喜歡語言所傳達出的人生和社會現象以及你我都能感知的生活真理,而不喜歡盯住一個細節長篇大論地無病呻吟。這三本散文時不時地翻出來還要看幾遍。

現在能回頭再讀的書實在不多,因為心境偶爾也不平和,看過而後就丟開了。

那段時間,我也很喜歡王小妮的《上課記》,但好的書,不是為了純粹消遣而讀的書,總會讓人發現一些比較沉重而又無能為力的問題,比如中國教育的問題,中國大學的教育問題等等,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一個龐大可怕又看不見摸不著的機制或體制提溜著耳朵鼻子走,看後讓人覺得心痛不已。

這也是我們日常中碰見的問題,看見自己的孩子被作業壓得透不過氣來,而作業是千篇一律,老師基本也是千人一面。好老師少,不好不壞卻實實在在誤人子弟的老師多,也是無語。

曾有一段日子,喜歡上宮崎駿的動畫片,幾乎在電腦上搜看完了。日本這個國家我不喜歡,日本人我也不喜歡,但日本的動畫片,日本人寫的小說,日本人唱的歌,凡是我欣賞過的,我的印象都比較深刻。

比如宮崎駿的動畫片《哈爾的移動城堡》,《千與千尋》、《風之谷》、《幽靈公主》等等,連帶著也喜歡久石讓的音樂,比如《天空之城》、《夏天》等。

另外有一部日本動畫片《佛蘭德斯的狗》,在一個動畫貼吧里看到推薦就去看了,的確是好乾凈的畫面,好感人又好凄美故事,就是我覺得藝術似乎是特別推崇死亡,老拿死亡來大做文章,主人公本來不應該去死,卻偏偏死了。那時,老公在身邊睡得沉沉的,我卻在深夜哭成了狗。所以,後來就基本拒絕看比較壓抑或者悲情的電影。

但我們總無法拒絕悲劇。因為人生總的來說,基本都是悲劇。所不同的只是身處其中的我們所取的態度罷了。

有些人願意麻木,我有時也特別羨慕混沌和麻木,自己在做人上也追求遲鈍和坦然。但是在精神層面,我願意清醒地對待問題。

所喜歡的多是無用之物,比如書籍,比如電影,它們並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可以不需要的。可是我卻認為這些都很重要。一個人一輩子要花很多時間和自己相處,在所有的關係中,和自己的關係排列在第一位,你得取悅自己,讀書,看電影就是我取悅自己的方式。好的電影好的書,都是我的朋友,且是千姿百態也極其可靠的朋友。

列舉了不少外國小說和外國電影,但我本質上是個很保守的中國農村人,我熱愛我們的大地,也熱愛我們頭頂的天空,更熱愛簡單質樸一心撲在紅塵中毫無信仰與追求的我的同胞們。

最後,想說,讀書,看電影和聽歌的時光,真的是最幽靜也最優美最快樂的時光,真的比較懷念,那種一門心思扎進自己喜歡的事物中的年輕任性和激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需要知道的流感的一切
多少從容的轉身,是旁人不懂的情深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