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剛出生寶寶就被綁手綁腿,這樣做有哪些利弊?

剛出生寶寶就被綁手綁腿,這樣做有哪些利弊?

關於「剛出生寶寶就被綁手綁腿,這樣有哪些利弊?」這個話題,之前我在自己的頭條育兒號「親子關愛」或「育兒教子」上發表過類似的文章。現在再詳細的述說一下:

在一些鄉下地區,養育孩子還往往採用一些傳統的方法,比如新生兒一出生,就將他「包裹」起來。方法是這樣:

一、先將寶寶兩臂兩腿強迫順直,

二、再用布或小被子緊緊包裹,

三、接著,再用帶子結結實實地捆成一個小包,

四、整個過程,看上去是把新生兒「打包」了。

據一些傳統的概念與老人認為,這樣「包裹」寶寶的原因主要兩點:

一、從保暖的角度考慮,防止新生兒伸胳膊、伸腿活動時,踢開小被子受涼氣;

二、怕新生兒睡覺時四肢抖動,影響安睡;並且,防止日後新生兒的腿、臂長不直。

因此,傳統的育兒方法,是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再把寶寶的兩臂,貼在身體兩側固定起來,認為這樣孩子才睡得香甜,可不受驚嚇。

其實,這種做法限制了孩子在睡覺時的自如動作,一個長期固定的姿勢,會使肌肉處於緊張狀態。所以,「捆綁」的方式,嚴重地妨礙了新生兒正常的活動和體位。至少有以下幾點弊端:

一、科學地說,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四肢,應該是處於外展屈曲狀態。寶寶的上肢應該呈「W」型,下肢應該呈「M」型。

二、「打包」樣的捆綁方式,與新生兒正常體位有著極大的差別。長時間這樣,會使寶寶的活動受到很大限制,從而極不利於新生兒的生長發育。

三、捆綁後,新生兒的手指不能自由地觸摸周圍的物體,那麼,寶寶觸覺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

四、包裹過緊,不易透氣,從而影響寶寶皮膚的散熱而易出汗。

五、由於包裹過緊,出汗後容易使皮膚皺褶處發生糜爛;這樣,汗液和糞便的污染,易引起皮膚感染,從而給新生兒帶來傷害和痛苦。

事實上孩子患「羅圈腿」是佝僂病的癥狀,不是捆綁,就可以預防的。因此,寶寶在睡覺時,四肢應處於自然狀態。並且,睡眠中四肢活動活動是自然生理狀態,不是受驚嚇的結果。

根據自己帶孩子的經驗,我認為新生兒睡覺時,可用睡袋來代替包裹。因為睡袋不僅保暖、舒適,又能使寶寶的四肢得以自由地活動,這樣才有利於小傢伙的發育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教子 的精彩文章:

三國曹操為什麼說「生子當如孫仲謀」?生個優秀的兒子很重要嗎?怎樣讓孩子很優秀呢?
媽媽,我喜歡你,就選了你:不可思議的胎前記憶,驚人的前世因緣

TAG:育兒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