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種正在瘋狂擴散的小龍蝦,到底是吃貨的福音,還是生態災難?

這種正在瘋狂擴散的小龍蝦,到底是吃貨的福音,還是生態災難?

2018年2月5日,英國權威期刊《自然·生態與進化》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首次報告了大理石紋鰲蝦的基因組序列。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的表觀遺傳學教授弗蘭克·呂克(Frank Lyko)和他的團隊發現,大理石紋鰲蝦是甲殼綱動物里唯一一個無性繁殖的品種,它們均來自於無受精卵子的克隆,因此這個種群只有雌性。研究揭示了這種單性繁殖的動物,如何從德國寵物貿易的寵兒,變身馬達加斯加的強大入侵生物。

更可怕的是,大理石紋龍蝦還攜帶「龍蝦瘟疫真菌」。呂克解釋,歐洲和非洲的小龍蝦對這種瘟疫真菌不具有抵抗力。一旦大理石紋鰲蝦入侵,當地原生的小龍蝦族群將遭嚴重影響。

不過,在中國,目前公眾可能不必過度擔憂。一位寵物愛好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國內,這種龍蝦早就在水生寵物圈流傳,大家稱之為「龍紋」,但養者並不多。

沒人知道克隆到底是什麼時候第一次出現的,但人類在21世紀初才察覺有這回事。

德國的一位水族館老闆讓克隆第一次進入了科學家的視線。1995年,他從美國寵物商手中購買了一袋「德克薩斯小龍蝦」,後來發現,他的水族箱里莫名其妙地到處都是這種動物。原來它們都是克隆出來的。

按照生物學規則,龍蝦媽媽和龍蝦爸爸需要配合,才能生出龍蝦寶寶,但在有些時候,在某些地方,這一規則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那位水族館老闆的小龍蝦全是雌性,它們的卵子沒有經過受精,而是成長為它們「母親」的複製品。這個過程被稱為「孤雌生殖」。

小龍蝦專家大為吃驚。沒人見過這樣的怪事,但證據就擺在眼前。2003年,科學家把這種動物稱為大理石紋螯蝦。

科學家很快意識到,大理石紋螯蝦不僅存在於德國的水族館。這種可以自我複製的生物在野外也有,且入侵性極強。「每一隻都能自我繁殖,每一隻都能創造出一個新的種群。」德克薩斯大學裡奧格蘭德河谷分校的甲殼綱動物研究員澤恩·福克斯(Zen Faulkes)說。大理石紋螯蝦在網上很容易買到(但目前在歐盟和美國的一些州被禁售)。這種生物已經出現在德國、義大利、斯洛伐克、瑞典、日本和馬達加斯加的野外。「我們正在被一支克隆大軍入侵。」福克斯說。

如今,科學家第一次對大理石紋螯蝦的全部DNA進行了測序。實際上,測序對象不是一隻大理石紋螯蝦,而是十一隻,包括來自德國寵物店和在馬達加斯加野外捕獲的大理石紋螯蝦。這些動物確實是彼此的克隆體,都源自同一隻龍蝦,它不知怎麼地獲得了自我繁殖的能力。這些大理石紋螯蝦的基因多樣性水平極低,在它們的整個DNA序列中,最多只有四個編碼是不同的。

領導這項研究的弗蘭克·利科(Frank Lyko)說,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大理石紋螯蝦是三倍體動物,也就是有三組染色體。而大多數龍蝦(以及其他大多數動物)只有兩組染色體,一組繼承自母親,另一組繼承自父親。至於大理石紋螯蝦的三組染色體是否就是其自我複製能力的原因或是結果,答案尚不清楚。儘管有了DNA序列,但柏林洪堡大學動物學家格哈德·肖爾茨(Gerhard Scholtz)說,「孤雌生殖的原因和起源仍然是個謎。

利科之所以對大理石紋螯蝦感興趣,是因為他在研究表觀遺傳學,也就是研究在基因編碼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如何開啟和關閉。他目前在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工作,專門研究癌細胞領域的表觀遺傳學。但大理石紋螯蝦堪稱表觀遺傳學的典型系統。它們的基因幾乎完全相同,但大小和紋路各異。這些差異或許是表觀遺傳所致。

利科還與馬達加斯加的科學家展開了合作。在馬達加斯加,大理石紋螯蝦正在驅趕當地的龍蝦種類。馬達加斯加科學家更關注的是生態影響。他們估計,過去十年里,大理石紋螯蝦種群在馬達加斯加的活動範圍擴大了100倍,儘管當地人喜歡吃它們。大理石紋螯蝦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個當地物種演化而來,因此它們喜歡溫暖潮濕的氣候。「馬達加斯加的氣候就是這樣。可德國的氣候並不是如此。」利科說。

馬達加斯加

然而,人們在德國的湖泊中也發現了大理石紋螯蝦。利科說,他所在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生在她家附近的一個湖中,發現了大理石紋螯蝦。他們還把一些大理石紋螯蝦烤著吃了。利科自己不太喜歡吃這種蝦。「我吃過其他龍蝦。」他說,「坦白講,我不太喜歡大理石紋螯蝦。所以,我不會急著去吃它。」

今日互動話題:

你敢吃這種「變異」小龍蝦嗎?

編輯丨蔡蔡

翻譯丨于波

校對丨其奇、LUSEN

來源丨The Atlanti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造就 的精彩文章:

一場強流感,再次拷問脆弱的中國兒科
任何一個面向未來的好奇者,都不該錯過今天這場演講

TAG:造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