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篇有點年味的推文

一篇有點年味的推文

「二十三,糖瓜兒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滿街走」

曾經的兒歌,記錄了傳統年俗的味兒

然而「過年也沒什麼好玩的,年味越來越淡…」

這句話近幾年我們卻常常能夠聽見

但年味是什麼

是過年迫不及待想穿的新衣

是小孩塞滿瓜子花生糖果的口袋

是每家每戶門口紅紅火火的對聯

是大年三十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是得到壓歲錢那強烈的興奮感

還是全家人圍在火堆旁聊天看春晚

和爸媽趕集買新衣

年前街上的年貨目不暇接

小時候爸爸媽媽上街買年貨

屁顛屁顛的跟著後面以便買新衣

那是趕集最大的盼頭了

那時的我們一年也買不了幾件新衣服

現在買新衣服很平常

沒那麼期待,也不會在等到初一才穿了

貼對聯

記得每到年二六二七

爺爺就會鋪好紅紙研好墨自己寫對聯

現在只需上街買就好了,對聯花樣也多了

三十上午快要貼對聯了

家人就開始熬漿糊

熬成一鍋粥似的,黏黏的

用刷子刷在對聯背面,很容易蹭到手上

現在只需一卷膠布就可以完成了

一頓私人定製的年夜飯

不管身處何方

大年三十前的我們總會想盡一切辦法趕回家

只為那頓爸爸媽媽特別制定的,忙活已久的年夜飯

雞、鴨、豬、魚肉是年夜飯上不可少的菜

總記得電視里播出的一則廣告

父母家人在屋內忙活飯菜

屋外飄著雪花,這時門鈴響了

在外工作的兒子女兒趕回來陪同一起過年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新年的喜悅

現在的我們一起去趟酒店就好了

春晚

說到春節,看春晚是必不可少的項目

年夜飯後都守在電視機前等著

1983年,春晚第一次開播

《難忘今宵》是春晚的結束曲目

趙本山小瀋陽的小品《不差錢》已有十年了

馮鞏一出場就會自帶那句「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可想死你們啦」

現在也許是各自玩各自的手機,看自己喜歡的節目

春晚過後,社交網路上遍布對春晚的花樣吐槽

壓歲錢

小時候的壓歲錢總是被爸爸媽媽以各種理由收回去

「壓歲錢先放我這,萬一你弄丟了」

「來,壓歲錢幫你交學費」

「壓歲錢給我幫你存起來,你要的時候在給你」

然後就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的我們已沒有得到壓歲錢那種純粹的強烈的興奮感了

更多的是在手機上爭分奪秒的搶紅包

馮驥才在《過年的味道》一書中曾提到:「年味」,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濃濃的年味,其實是被我們自己的無知所消解的。它緣於我們對自己的文化及其價值的無知,對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無知。 我們缺少的並不是對"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與新載體。「年」是告別過去,面向未來的特殊時刻。因此,一切生活的理想都在這個時刻煥發出來。在過年的日子裡,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年,實際是一種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種理想話的生活。而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就有了年的意義。

是的,年味沒有變淡

它包含了太多的東西

一種期待、嚮往

一種喜悅感

一種由心而生的儀式感

變得只是那種形式

但那顆大年三十家人團聚的心依然沒變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

舒亮創客空間

新老大學生的孵化平台

眼鏡格子鋪讀書餐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舒亮創客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舒亮創客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