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北京人懷念舊社會的 「禮兒」

老北京人懷念舊社會的 「禮兒」

北京的城市現代化日新月異讓人瞠目讓人振奮,但同樣令人傷感的是城牆沒了,衚衕、四合院也支離破碎了。還有一些老北京人固有的文化傳統也在逐漸退化。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禮兒」,就是從刮刮墜地的嬰兒算起,幾天之後就要進行「洗三兒」,處處講究「禮兒」的老北京人說起話來也總是那麼彬彬有禮、熱情大方?有些南方人見到老頭兒老太太,問起歲數常常是:「你幾歲了?」被問的老人肯定不高興,心裡想:都七十多了,怎麼還幾歲,說話你你的,也不會說個您。南方不少地方問起歲數對兒童到老翁都用「幾歲了」,可到北京就被視為「不會說話」。北京人之間哪怕素不相識,都有一堆規範的禮貌的見面語等著你:「大爺、大媽、大叔、大嬸兒、大姐、大哥、先生、小姐、老闆、掌柜的……」。解放後,先生、小姐(這個詞兒如今又不能叫了)、老闆、掌柜都不叫了,一律叫同志了,文革中工人階級領導一切,都叫師傅了,改革開放後恢復了一些老北京的叫法兒。老北京長幼有序,對年紀大的、對老師、對長輩,都要無條件地恭恭敬敬。但近些年又亂了,一切都以職務劃線,80歲的老教授見了50歲的校長,80歲的人反而要畢恭畢敬,50歲的人還受之無愧。

經歷過老北京的溫情脈脈的人,總是懷念那個時光,比如您不經意擋住了別人的路,被擋的人會和聲細語地說:「勞您駕,借個光!」聽了這話您怎麼能不讓開呢!(說到老北京講話的禮貌,不少老北京也感嘆,如今不少年輕人不會說「借光」,騎個車會沖行人喊:「嘿,靠邊兒!」)您要是問個路,那可不能上來就問,您要看看對方的年齡再給人家一個稱謂:「大爺,麻煩您,花兒市怎麼走啊?」大爺會和熱情地告訴你:「您出了哈德門往南走,過了上頭條、上二條、上三條、上四條,再往東拐。您可數好了,過四條衚衕,別走冤枉路。」給您指了路,還讓您心裡熱乎乎的。再比如吃飯,老北京人都是對最年長者說:「您先請」。飯桌上擺上酒和菜肴,還會真誠地指著最好的菜說:「您來這個?」如今一大家子吃飯都是圍繞著「小皇帝」,這在舊社會是不可能的。還有您到商店買東西,只要您在櫃檯前一轉悠,掌柜的或者夥計就會熱情地問:「您看上什麼了?」「哪個和您心意?」哪怕您不買,他也會說:「買不買沒有關係,您隨便兒看,有功夫多來看看。」所以有人說北京話是「說的藝術」。

剛才說到過「您」,誰都知道「您」是北京人禮貌語言的集中體現,對「你」的稱謂充滿著敬意,這大概是地方語言中最有人情味兒的「你」。所以「您」已經被各地語言所吸收和利用。北京人隨便的甚至有點例行公事的一句「吃了嗎」「您遛彎兒呢」,包含著對對方的一種關心。前些年北京流行的「沒事兒」已經風靡全國,在「沒事兒」之前肯定有句「對不起」,這六個字就把潛藏的矛盾化解了。

(文轉自新浪博客:金汕 畫:楊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皇城根衚衕串子 的精彩文章:

春打六九頭!春天今兒來嘍!吃春餅嘍!
憶京城——四通八達的鮮魚巷

TAG:皇城根衚衕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