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儒家故事——疏廣散金

儒家故事——疏廣散金

本期儒家故事的主要人物為【疏廣】

疏廣

疏廣(? -前45),西漢道家。字仲翁,號黃老。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西南)人。自幼好學,精於《論語》、《春秋》。本始元年初,漢宣帝征其為博士郎、太中大夫。地節三年封為太子太傅。疏廣還樂於創辦私學,治學嚴謹,注重學生的德學兼優。早年家居教授,從游弟子甚眾。與其侄疏受(太子少傅)俱受宣帝器重,數獲賞賜,朝廷上下成以為榮。後在身為太子太傅、獲有令名的情況下,與侄子疏受共同主動提出辭官回家。為世人所稱讚。退休後,將財產分與鄉里,防子弟因富而驕,使鄉里人心悅誠服。

儒家故事

疏廣散金

漢宣帝時,東海(今蘇北)有個大學問家疏廣,精通《春秋》,在家設私學教授學生。許多青年人,不遠千里,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宣帝知道了,就把他徵召到京城裡,任命他為太子太傅,要他專門教導太子學習儒家經典。疏廣有個侄子疏受,年齡和叔叔差不多,也以舉賢良的名義征進京城,被任命為太子家令,管理太子的家事。

宣帝有次到太子宮來,由疏受主持接待。他熟習禮儀,富於詞令而又小心謹慎,事事得體。宣帝十分歡喜,當場升他為太子少傅,命他叔侄兩人一起輔導太子讀書。

太子的外祖父許伯想推薦自己的弟弟許舜為太子家監護,宣帝便來諮詢疏廣的意見。

疏廣說:「太子應該廣交天下英雄豪傑,不宜和外戚過分親熱。再說太子宮裡太傅、少傅官屬都已具備,再添設一個外戚擔任的監護官,反使天下人以為皇室有私心,對太子樹立威信沒有幫助。」

宣帝認為很對,又去問丞相魏相。魏相道:「這樣好的見識,臣萬萬不能及!」

於是宣帝對疏氏叔侄更加器重,太子每次朝見皇帝,太傅在前引導,少傅在後扶持,滿朝大臣見了,都羨慕不已。

轉眼間過了五年,太子已通讀完《論語》、《孝經》等經典,學業有成。疏廣對疏受說:「有句老話叫做『人知足,不受辱;功成身退,合於天道。』我們叔侄兩個到今天的地位,應該適可而止了。不然,只怕會有後悔的事情發生。再說,我們都老了,長久地擋著後來者的進身道路,也是很不應該的。不如我們兩個一起告老還鄉,安享天年,不也是十分恰當的嗎?」

疏受極為贊成。於是叔侄兩人便一同上書,請求退休。宣帝見他們年紀實在太大,就准了奏,每人賜黃金二十斤做養老用途。皇太子捨不得先生離去,又加送了黃金五十斤。

臨去那天,舊日同僚們在長安東都門外設宴相送,文武百官傾朝而出,送行的馬車多達幾百輛,盛況空前;京城的民眾也幾乎全體出動,一睹兩位老大臣的風采,讚美之聲不絕,有人因為惋惜而流了淚。

疏廣回到家鄉,三天兩頭大開宴席,宴請老親戚、老朋友、老賓客、老鄰居們,成天和一班老人在一起享受人生樂趣。一年多下來,銀錢用去不少。

子孫們著急起來,就暗中向幾位老親戚說:「太爺天天大宴小會,把金銀都快花光了。我們還巴望著太爺為家裡添加一些產業呢。請老大人們去勸勸太爺,趁手裡還有錢,趕緊去購置田地宅園,也是為這個家打一些根基」。

老人們向疏廣轉告了這些話,疏廣說:「我難道真的老糊塗了,不顧子孫?我出去做官之前,本來有些田地宅園,他們盡可以拿去,只要努力耕作,小心經營,自然衣食不缺。再添加田產,只怕他們會因此懶惰成性,四體不勤。好人發橫財有損意志,壞人發橫財增加罪過。財富招人怨恨,我怎能把眾人的怨恨當作遺產留給子孫們呢? 再說這金子是皇上、皇太子給我養老的,我若是用它來為子孫購置產業,對得起皇上、皇太子對我的深情厚恩嗎?用來和老人們一起享受晚年的安樂,才是最合適不過的。」

這些話使大家心服口服,那些沒出息的子孫們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二疏的故事流傳千餘年,成為一段歷史佳話,一直為人稱道。

好了,翰林書友會本期的儒家小故事到這就講完了,您有什麼收穫和感想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一起分享哦,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個小故事吧。

熱門儒家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林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好書推薦——靜心閑書
《顯微鏡下的大明》記一件有意義的小事

TAG:翰林書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