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年去雍和宮燒頭香靠譜嗎?趕緊轉給朋友!

新年去雍和宮燒頭香靠譜嗎?趕緊轉給朋友!

原標題:新年去雍和宮燒頭香靠譜嗎?趕緊轉給朋友!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看春晚不吃年夜飯,寧可跋山涉水數百公里排隊等待20-76個小時也要在每年大年初一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去北京雍和宮燒頭香。



我們不禁會去思考,雍和宮燒頭香許願真的靠譜嗎?


雍和宮

雍和宮的全名叫雍和宮藏傳佛教藝術博物館,位於北京東城區北新橋北路東側,雍和宮南北長400米左右,東西寬近120米。佔地面積66400平方米,中軸布局,左右對稱,擁有殿宇上千間。



雍和是一座極其具有「帝王之氣」的府邸。康熙三十三年的時候曾經在這裡建造府邸,然後賜給了老四也就是雍親王。雍正三年,改王府為行宮,此時就正式稱之為雍和宮了。雍正帝駕崩後靈柩曾停於雍和宮,且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也是在雍和宮出生的,因此雍和宮被譽為「龍潛福地」


乾隆九年,雍和宮正式被改為喇嘛廟,因其輝煌的歷史,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喜迎新年大法會


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標誌著新年伊始。在清朝中後期,每年這時候都要從雍和宮選出36位僧人,在紫禁城的中正殿朗誦《迎新年喜經》。



現如今,每年正月初一凌晨兩點,雍和宮的僧人們就要起床在殿上集合,朗誦《大威德金剛經》和《吉祥天母回供經》一直到天明。到了初一早晨,僧人們還會伴著寺廟內的鐘聲,穿過院落來到法輪殿,朗誦《永保護法》等經文。為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而祈禱。


當然在大年初一早上並非只有僧人們進行祈禱,來自全國的信眾們都會虔誠的來此禮佛燃香等活動,而頭香爭奪戰對於香客們每年都會上演。

百姓的頭香故事


在大年初一燒頭香成為了很多信眾們的選擇,他們認為能燒得頭香是虔誠的表現,所以每年成千上萬的民眾會來到雍和宮燒頭香的方式慶祝新年的第一天。


提前排隊


2014年,有位市民王先生曾排隊守候48小時搶到了頭柱香。當天清晨六點半,等待燒香的隊伍已經從北新橋排到了二環附近。



七點雍和宮開門迎客,排在隊伍前列的王先生燒的頭香,王先生稱自己兩天前就在雍和宮門前守候,堅守48小時成功燒的頭香。


為了頭香自帶火源


2015年,有一位來自湖北的周先生排了24小時的隊,因為他跑得快,披著毯子第一個到達了雍和門大殿的香爐前,卻因為火源沒有準備充分,被排隊75小時的王先生率先點了頭柱香。



沒錯,就是2014年的那位王先生。

徹夜排隊的微信建群


在歷年的熬夜等燒頭香的過程,並非是枯燥無味的。在2016年的正月初一零點整雍和宮外已經排了50多人的隊伍,很多排隊的人手持著香,在春節零點時都面向雍和宮方向鞠躬大喊「新年快樂」。伴隨著綻放的煙花,香客用獨特的方式排隊守歲。其中還有一位小夥子身穿黃色孫悟空的服飾扮成美猴王來呼應新年的到來。



這位美猴王曾表示要自己帶打火機,而且向其他燒香的朋友分享搶頭香的經驗,不過這位先生很理性表示「心意到,事在人為」。


劇報道,除夕夜的晚上九點,前十位香客組建了「微信有緣群」並且拍照留念。


大家能聚在一起熬夜等候,就是緣分!


燒香注意事項


小編在雍和宮北邊的和平里出生,打小就在那邊活動玩耍。雖然沒去過雍和宮內,但還是有很多經驗上的建議。因為去雍和宮燒香還是需要很多注意事項的。


門票


燒頭香是需要門票滴~一般情況下每人25元。


很多人會有疑問,去雍和宮燒香是不是需要自己帶香呢?



記住!千萬不要自帶香,雍和宮會免費提供環保香,雍和宮外賣香的商販可能會想方設法誘導買他們的香,請各位明辨。


公交及路況


在大年初一的凌晨開始,北新橋北路會採取封路措施,原有的公交車會繞行。如果要開車前去的請提前繞道並找好停車場,如果停其他居民小區內請留下電話號以備挪車。



在大年初一當天,雍和宮地鐵站一般會採取甩站措施,如果地鐵前往應該在盡量靠近的站提前下車,例如安定門、和平里北街、北新橋等。


餐飲


因為大年初一的香客眾多,再加上地壇廟會同時開了,附近的餐飲容量令人擔憂。所以大家應該提前做好相應準備。


這些注意事項都是小編依據經驗總結的,有問題您可以隨時評論,小編看到後盡量解答~


頭香的文化內涵


燒頭香是虔誠的中國香文化,凌晨在神佛像前,為表虔誠而焚燒的第一支香。這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習俗,源遠流長。



雍和宮住持胡雪峰則提出「不搶」。他表示,「佛家提倡頭炷香。但頭炷香對個人而論,你初二燒也是新年的頭炷香。若你虔誠敬佛,心香依然。」


這就表示:其實哪天來燒,都是新年的頭柱香,都代表著平安、吉祥。


燒頭香能夠延續至今,說明對於現代人來說,追求好運和吉利仍然是永恆不變的主題。對於傳統,我們完全可以剔除迷信的內核而保留真誠以及文化儀禮的形式。


計時的腦洞有多大?請看這隻神秘穿越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13首中國歷史朝代順口溜,你上學的時候教的是哪首?
教你古人最實用的「八個三」養生法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