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真和樂:瓷器上的童趣世界

天真和樂:瓷器上的童趣世界

中國古代遊戲的萌芽肇始於史前時期,嬰戲圖,便來源於現實中孩童玩耍的場景,是中國傳統藝術創作中的重要題材之一,與遊戲的發展脈絡一致。

圖1 宋 蘇漢臣秋庭戲嬰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嬰戲題材萌芽於戰國,後來從唐代描繪婦嬰的題材中脫胎而出,這一時期嬰戲的題材表現手法略顯稚拙,因嬰戲的畫法脫胎於成人,故早期嬰戲畫中常出現「小大人」的特徵。

圖2磁州窯瓷枕圖像摹本

兩宋時期是嬰戲題材的一個巔峰。宋代的孩童形象一掃前代的拙樸,而是趨於精準。造型準確生動,形體精鍊,狀物寫神,文雅精妙,更富真實感和世俗性。這一時期,既有以蘇漢臣為代表的表現上流社會審美意趣的《秋庭戲嬰圖》(圖1)等宮廷繪畫,也有以磁州窯瓷器上筆觸流暢、童趣天真表現民間兒童遊戲的形象(圖2)。到了明清兩朝,嬰戲題材往往場面中人數眾多,姿態各異,技法以工筆為主,體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和希望,一直以來深為社會各個階層所鍾愛。

圖3唐持蓮童子圖執壺

瓷器上的嬰戲題材,目前所見較早的實物器是湖南長沙唐代銅官窯遺址出土的持蓮童子圖瓷壺(圖3),其造型和畫法對其後景德鎮陶瓷製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到了元代,瓷畫上嬰戲圖仍大行其道,及至明清兩朝進入嬰戲圖的鼎盛時期。清乾隆時期,孩童形象在瓷器豐富多彩的紋飾中甚為奪目,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天真和樂的童趣世界。

圖4清乾隆青花百子圖將軍罐

嬰戲題材是中國古代民間生活的真實寫照。煙台市博物館藏清乾隆青花百子圖將軍罐(圖4)作為民窯青花器中的翹楚,以活潑俏皮的表現手法再現了初春時節孩童們在庭院內進行遊戲活動的景象。該罐高43.1厘米,青花發色明快清麗,繪畫工整,構圖繁而不密,有清新明朗之感,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圖5迎狀元歸

這件青花百子圖將軍罐上還繪有5個小童,2個小童扛旗在前面開路,2個小童緊跟在後,其中一人還打著傘蓋,中間一簪纓者身騎竹馬,右手揚鞭,立於橋上,好不威風(圖5)。這是玩「迎狀元歸」的扮演遊戲,在清代焦秉貞的名作《百子團圓圖》(圖6)中也有相似的場景。騎竹馬模仿躍馬奔走的傳統遊戲方式,最早見於漢代記載,是漢魏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兒童遊戲之一。之所以說這是一幅活靈活現的春季遊園圖,在於其中包含了不少「賀春」的遊戲。

圖6清 焦秉貞百子團圓圖迎狀元歸 國家圖書館藏

嬰戲圖的表現對象為天真爛漫的孩童,也寄託了許多特殊的寓意。百子圖繪百名兒童遊戲,是嬰戲的集成,寓意百子千孫,人丁興旺,以此表現繁榮盛世,太平景象,是中國人趨吉求福質樸願望的體現。

在清乾隆時期的瓷器紋飾中,吉祥圖案增多是其特點之一。

圖7清乾隆青花粉彩開光嬰戲圖雙蝠耳扁瓶

另一方面,明代以後,嬰戲題材尤為皇室所愛,進入清代,嬰戲題材與吉祥圖案相結合,並逐漸向吉祥題材轉化,成為固定程式。如煙台市博物館藏清乾隆青花粉彩開光嬰戲圖雙蝠耳扁瓶(圖7)將富麗精緻的宮廷藝術與充滿生活氣息的審美意趣相結合,並最終達到了絕妙的平衡。

圖8撲蝶

該瓶為一對,高20.1厘米,裝飾工藝複雜,採用了清乾隆時流行的雙蝠耳,風格細膩精緻,是當時官窯瓷器中的精品。以雙開光的形式描繪了兩組孩童玩耍的場景。兩組均為三名小孩,一在撲蝶(圖8),一在剖瓜(圖9),神態活靈活現,動作流暢自然。在中國民間的歲時八節中,有一個花朝節,古時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賞花之餘互相唱和,而撲蝶正是花朝節的節物風俗之一。而剖瓜也是嬰戲中經常出現的場景之一。小瓜為「瓞」, 始生時雖小,但其蔓不絕,會逐漸長大,綿延滋生。「蝶」與「瓞」同音,瓜與蝶在一起寓意「瓜瓞綿綿」,兒童形象與綿綿瓜瓞的結合,可謂對子孫延綿不絕、興旺發達的雙倍希望。

圖9剖瓜

值得注意的是,撲蝶是難得的女孩可以參與的遊戲之一。而剖瓜則更為明顯的指向女性。二八剖瓜,瓜字初分,指的便是女子十六歲之時。兩幅嬰戲圖都帶有或多或少的女性色彩應該不是偶然。偏重於女孩的遊戲也為數不多,借嬰戲題材陶冶情操、培養性靈,抒發對女性的角色期待意識,是文人審美趣味的一種體現。

圖10.1清乾隆青花十六子圖碗

可見嬰戲題材還承襲了文人畫的趣味,尤其是在官窯瓷器中,文人審美趣味的影響更為深遠。煙台市博物館藏清乾隆青花十六子圖碗(圖10),高8、口徑15厘米。整器造型規整,構圖飽滿,發色濃淡相宜,年款書寫嚴謹,是乾隆官窯青花中的上乘者,十六子圖案最早出現在明永樂年間,後來在清代大行其道,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出現較多。瓷碗上的十六子分為兩組,各八名。其中一組著短衣長褲,敲鑼打鼓,面含喜色(圖11)。

圖10.2清乾隆青花十六子圖碗

另一組則只穿肚兜,笑容可掬(圖12)。十六子是賢臣才子、治世能人的象徵。寫實與誇張的藝術手法在技法和題材上的交叉運用,是嬰戲圖的藝術特徵之一,如陳洪綬《戲嬰圖》中的兒童(圖13),頭大身小,造型誇張,均為明末清初繪畫技法演變的表現。官窯產物寄託的仍是祈盼國運昌隆、政通人和的嚴肅宏大主題,但嬰戲元素的加入,為其增添了些許自在輕鬆的意味。十六子圖碗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裝飾技法,傳遞出中國藝術長期追求的自然素樸之美。

圖10.3清乾隆青花十六子圖碗

此外,瓷器上點景的芭蕉、梧桐,都是文人士大夫們所鍾愛的植物。芭蕉自古時由東南亞的熱帶國家傳入中國,在南朝宋以後更是逐漸成為象徵文人士大夫形象的植物,廣泛出現在文學藝術與繪畫藝術中。

圖13明陳洪綬戲嬰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綜上,出自民間藝人筆下的嬰戲題材,無論在藝術表現手法上,還是在其所要傳遞的主旨用途上都表現出民間藝術的審美取向。與宮廷藝術的結合,為宮廷藝術增添了別樣光彩。另一方面,文人意趣的影響也持續存在。這是一個難得的實現了人們對「美」的定義雅俗相諧的題材,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對待。

原文作者:邱真文章來源:《收藏家》2016年10月刊《天真和樂——瓷器上的童趣世界》(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漢代海昏侯國考古出土——古玉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此人冒死上書乾隆,求娶一女子做老婆,乾隆看完大笑,後改其命運
乾隆會佩服宋仁宗嗎?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