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種相,叫不著相的相

有一種相,叫不著相的相

《宗鏡錄》卷第二十五

夫一代時教了義諸經,雖題目不同,能詮有別,皆目一心之旨,終無識外之文。凡掛一言,盡歸宗鏡,橫周法界,皆同此釋。

如稱《妙法蓮華經》者,「妙法」,即是絕待真心,稱之曰妙。「蓮華」以出水無著為義,即喻心性隨流墮凡而不染垢,返流出塵而不著凈。乃至下之七喻,此況皆同。火宅,即是第八識體,起四倒八苦之火,燒三界五陰之身;鬼神,配利使諸見之邊邪;禽蟲,喻鈍使根隨之煩惱。乃至一切經教無量法門,或譬喻說,或因緣說,或廣略說,或橫豎說,所有名相句義,皆是心王心所之法。若迷一念心,執著外境,隨處生著,即入火宅義。若悟一念心,通達一切,無非實相,即出火宅義。但是生煩惱時,有業留處,即是系縛,即是生死。若了煩惱性,空無有業處,即是解脫,即是得道。

如《思益經》云:「佛言:我坐道場時,唯得顛倒所起煩惱畢竟空性,以無所得故得,以無所知故知。」如雲不得一法,即與授記,是斯旨也。

若《信解品》內法喻之文,「長者」即是心王,「窮子」即是妄念。一念才起,五陰俱生。背覺合塵,名為「舍父」。伶俜五趣,號「五十年」。「歸家」,是返本還原。「付財」,是悟心得記。三草二木,同會一心;化壘草庵,即示真實。「系珠」,指懷中之佛性。「鑿井」,出心地之智泉。

乃至《觀音品》中雲「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者,即眾生十使利鈍煩惱,遍一切處,惱亂行人,稱為怨賊。若遇順境而起軟賊,即是華箭射體。若遇逆緣而起強賊,即是毒箭入心。利使見賊煩惱遍一切處者,如經云:「處處皆有魑魅魍魎。」以依言執法,隨處起見解故,若鈍使怨怨煩惱遍一切處者,如經云:「諸惡蟲輩,交橫馳走。」以觸目睹境,逆順交馳,念念憎愛,隨處動結故。

本文轉載自:禪林網

編輯:凈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海禪心 的精彩文章:

聽說你想做一個成功的人?
香海暖人心,臘八話粥情

TAG:香海禪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