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敲開你的腦洞!小胖教你自製大畫幅「數碼後背」

敲開你的腦洞!小胖教你自製大畫幅「數碼後背」

在去年,小胖曾解讀過為什麼大畫幅相機沒有數碼化,歸根結底是高昂的CMOS成本,以及即便在商用領域,也暫時還找不到的應用剛需。但這並不能磨滅很多人對它的好奇和渴望,我們雖然做不出8 X 10英寸,也就是201.7mm X 252.5mm的CMOS,可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總有一些「曲線救國」的辦法,或者乾脆就叫腦洞好了,來解決這個問題:我不用CMOS直接成像,而是換用普通全畫幅相機,去翻拍大畫幅鏡頭拍攝的畫面不就行了?

當然,小胖不是叫你去翻拍大畫幅的頁片照片,而是製作一個暗箱,一端接駁大畫幅鏡頭,對應的另一端則是一塊8 X 10英寸白色啞光面板,兩者之間的距離為鏡頭法蘭距,這時候鏡頭所成所成的「像」就正好結於這塊白色啞光面板上(之所以選擇這個材料,是因為反光相對較小,同時成像效果也相對較好)。你可以想像成電影放映機把畫面投射到幕布上,此時再用全畫幅等小幅面相機去直接進行翻拍,就可以用小畫幅CMOS模擬出大畫幅的景深效果,從內部看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這個玩法其實並不算新思路,在那個攝像機CMOS尺寸都還很小,單反視頻功能又很雞肋的時代,就有人利用類似的原理——單反鏡頭+暗箱+攝像機翻拍,做出了下圖這個獨特的系統:

系統最前端就是全畫幅鏡頭,中間是暗箱,接駁了後部的攝像機。以曲線救國的形式實現了小尺寸CMOS的淺景深夢想,隨著APS-C、全畫幅單反無反視頻功能的崛起,這樣的組合就基本消失了。但人最怕的無非就是失去想像力,既然全畫幅之上還有中畫幅大畫幅,我們自然也能繼續使用這個概念去實現大中畫幅「數碼後背」的自製。

這套方案的優點在於相對小巧,事實上也可以用透光式設計:用8 X 10毛玻璃成像,但翻拍相機放在大畫幅鏡頭光軸延長線上,也就是毛玻璃後方進行翻拍,這個設計的問題首先是毛玻璃本身就不算很好的擴散濾光片,當翻拍相機鏡頭焦距較廣,拍攝距離較近的時候,毛玻璃中心會出現一個高亮集中點,翻拍出來的照片和視頻就是中心很亮四周偏暗,而解決方案只能是拉開翻拍相機和毛玻璃之間的距離,這時候不僅體積明顯變大,也得使用更笨重的長焦鏡頭,整套系統已經失去了可用性。

而如果是翻拍電影幕布一般的啞光白色面板,原理就有點類似折返鏡頭的設計思路了,可以大大減小系統長度,而且亮度分布沒有問題。但又帶來另一個麻煩:翻拍相機這時候的位置是在大畫幅鏡頭和8 X 10白色啞光板之間,也就是正常情況下會擋住光路,這顯然會是一個大問題,避開光路傾斜相機角度拍攝會帶來明顯的透視變形問題。不過還是那句話——勞動人民智慧多!我們可以用移軸鏡頭的偏移功能來解決這個問題呀!

之前的文章已經提到過移軸鏡頭偏移功能的應用方式,使用15mm廣角鏡頭,接上移軸轉接環,配合較大幅度偏移,可以實現既沒有透視變形,又不會阻擋光路,兩全其美!

整套系統的示意圖如下:

具體的鏡頭組合是300mm F4.5大畫幅鏡頭,8 X 10畫幅等效全畫幅約40mm,這時候的等效光圈達到了驚人的F0.6,虛化效果驚人。翻拍相機為15mm鏡頭+移軸偏移,因為鏡頭成像圈的關係,效果會有一點影響(尤其是下半部分畫面),如果用原生移軸鏡頭就沒有這個問題。整套系統採用萬向節+三腳架作為結構支撐,肩扛式設計,翻拍相機輸出到外置顯示屏取景,大畫幅鏡頭使用皮腔進行對焦。

這套系統的限制主要有2個,其一是只能獲得大畫幅系統的景深效果,而不是成像素質,其二是亮度損失較大,接近6檔,相同拍攝環境只需ISO 100就能搞定的,在這套系統里翻拍相機需要調到ISO 6400才能保證快門速度,不過這個ISO對於現在的大多全畫幅相機都沒什麼問題,不過在環境亮度較低的地方拍起來確實有有點吃力了……

但看看等效40mm F0.6的翻拍樣張,感覺還是值了,請注意結合物距來看它們的景深:

最後只能說:腦洞這個東西,你值得擁有,它不論實用不實用,敢於實踐就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就像追女孩子,你不試試咋知道能不能追到呢?反正不試是肯定追不到的……對這玩意兒有興趣的話大家就在評論區討論吧~~

PS:這套系統的發明者Zev Hoover年僅18歲,也是一個相當有實力的攝影師,英雄出少年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機小胖 的精彩文章:

非球面鏡頭,真是那麼神奇又昂貴么?
都在抄AirPods?聊聊純無線耳機

TAG:玩機小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