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唯有厚重的愛,能唱出美妙的歌——絕境之中別無選擇

唯有厚重的愛,能唱出美妙的歌——絕境之中別無選擇

唯有厚重的愛,能唱出美妙的歌

——絕境之中別無選擇

導讀:「四個也要」能卓有成效地提高人的恆心與意志力,足以激勵人們持續不斷的學習、成長和創造,除非遇到重大變故。倘若災難降臨,又該如何繼續前行?……愛得越深的人,越能讀懂本文。

「一知半解也要學,語無倫次也要說,狗屁不通也要寫,笨手笨腳也要做」。這是全面提升才情和人品的經典法則。哪怕只能嘗試三年五載,都會取得驚人的收穫。但是,若不能長期堅持,半途而廢,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這「四個也要」,也是通過「學、說、寫、做」四件事,體會美好、培養激情、修鍊毅力的過程。沉醉的享受和堅定的意志,反過來幫助人們更好地堅持「四個也要」,由此形成永不止步的良性循環,除非遇到重大變故(比如罹患重病、事業破產等)。

那麼,在毀滅性打擊面前,如何繼續堅持?

我能想到的方法是:唯有厚重的愛,能唱出美妙的歌。具體來說,在原有四個「也要」的基礎上,再加兩個「也要」:傷痕纍纍也要愛,跌跌撞撞也要前行。

愛作為求生的渴望及其表現

愛,作為生命特有屬性,首先是求生的本能渴望,沒有足夠的求生本能,生命就無法誕生、難以生長;

求生欲強烈的個體,善於從惡劣的環境中發現和享受能夠滋潤生命的東西(物質的和精神的),從而產生鑒賞,這讓愛表現為一種鑒賞能力;

人們鑒賞環境中的物質,從衣食住行上獲得對身體健康有益的幫助,得到「舒服」的快感;人們鑒賞精神財富,從文化藝術上獲得心理上的愉悅,得到快樂的體驗。這兩種情形下,愛,作為一種鑒賞力,又表現為對「肉體快感」和「精神快樂」的追逐。這種追逐,激發人的大腦的活力,人際之間腦力的互動,又催生了人類的燦爛文明(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藝術)。

大千世界億萬個體以「親人或朋友」的身份相遇,這種偶然性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似性、互補性、同理心、互助本能,都是能滋養生命的美好事物,於是,愛表現為「親情」、「友愛」。

愛作為一種鑒賞力,在深度上表現為對某一領域孜孜不倦的探索發現;在廣度上的表現是對天下萬物(包括人類自身)的欣賞愛護;前者是一種「匠心」,後者是「博愛」。

愛,作為求生欲決定生命的誕生;作為鑒賞能力決定快感、快樂、親情、友愛和人類文明;作為鑒賞能力的縱向深化,決定了人的專業造詣的深度;作為鑒賞能力的橫向擴展,決定了人的悲憫與博愛的廣度。

縱觀任何個體的生命過程,可謂災難不斷、步步驚心,每一次生死考驗,背後起決定作用的都不是物質軀體的強大(體重身高力氣大小),而是無形的愛的堅定。群體(無論是無形組織還是有形組織)的生命過程,比如企業、國家的興亡周期,亦是如此。

個體的愛的品質,決定了個體的生死;群體的愛(表現為群體或組織文化、人類文明)的健康,決定了群體的興衰存亡。

愛與希望,是生,恨與絕望,是死。心中有恨的人,生命力必受損;文化有恨的群體,前途必遇險,崇尚恨的人或組織,他們走的是一條不歸路。愛,是一切美好事物的總根!

無形之愛與有形力量之間相互轉化

生命有生死,世界有興亡。生命和世界,有非常相似的特徵。雖然兩者之間很難用嚴密的數學邏輯來證明(必須承認多數哲學智慧無法生硬套用數學公式),但這種相似性卻能給人很大啟示,讓人在災難面前激發勇氣,向死而生。

宇宙從誕生到演變至今,物質由能量轉化而來(E=MC的平方),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轉化為能量。這是一個無形能量與有形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

生命的生死亦是如此。它源於無形的愛(求生的渴望),(從有性繁殖的生命來看)父母之間的愛(情愛與性愛)為渺小的卵子提供了受精的機會,億萬精蟲對生命的強烈渴望,才讓其中的那隻愛得最執著的個體脫穎而出,修成正果。這個過程中的生死考驗、艱苦卓絕,遠超世人的想像。受精卵作為物質的渺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它勢不可擋的細胞分裂,必是受到求生渴望(無形的愛)的驅動。直到在母體的子宮內發育成熟。因此,從源頭看,有形的物質的生命的誕生,完全是由無形的愛與渴望的轉化而來。反過來,人類在一生中的各種體能智力的運用,表面上是有形的大腦與肢體在勞作,但背後的驅動力量都是無形的愛與求生的渴望。是無形的愛,驅動大腦通過觀察思考產生智慧、驅動肢體通過學習訓練產生技能,再推動智慧與技能的運用,創造了有形的財富。是無形的愛,推動這一切。

上述類比,你可以清晰看到生命過程中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是否也遵循E等於MC的平方很難確證,但足以說明有形的生命是以無形的愛為根、為基礎。

愛的強大、愛的重要、愛創造力、愛戰勝苦難的潛力,遠超世人的想像。

行必受阻,愛必受傷

宇宙是荒蕪的,環境是冷酷的,生命極其偶然而珍貴。舉目四望,茫茫宇宙中,只有(相對而言)渺小的地球適合生命生存,(從大尺度看)生命的生存環境,只有地球給了短暫的溫暖(地球的絕大部分時間裡沒有生命)。生命作為一種奇蹟的「行走(生命的起源和發展)」必然遇到千難萬險;生命對冷酷環境的愛,也必然屢遭重創。

從小尺度看,每個人、每個組織,凡欲真誠建設,必阻力重重;凡欲「報怨以德」,必屢屢受傷。「好人好報」的確存在,但「善遭惡報」也是屢見不鮮,防不勝防。

鑒賞越深,博愛越廣,則其人受到的傷害越重;善念越堅,意義越大,則其事遇到的阻力越重。聖特雷莎修女的人生戒律是這種情形的生動寫照,讓你對「受阻」、「受傷」油然升起真實而堅硬的觸摸感,她說:

你如果行善事,人們會說你必定出於自私的隱秘的動機。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善事;

你今天所作的善事明天就會被人遺忘。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善事;

你如果成功,得到的是假朋友和真敵人。不管怎樣,還是要成功;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於一旦。不管怎樣,還是要建設;

你坦誠待人卻受到了傷害。不管怎樣,還是要坦誠待人;

心胸博大寬容的人,可能會被心胸狹窄的人擊倒。不管怎樣,還是要志存高遠;

人們的確需要幫助,但當你真的幫助他們時候,他們可能會攻擊你。不管怎樣,還是要幫助他人;

將你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可能會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樣,還是要把最寶貴的東西獻給世界。

這世界絕不只有美好,殘暴的冷酷足以殺戮脆弱之生命;這世界也絕不只有醜惡,善良的柔情足以澆灌堅韌的靈魂。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愛至成傷還要熱愛,累到絕望也要前行,只是因為愛與信念,才是靈魂的呼吸,是生命最深刻的本質,是一切美好事物的總根。

那些運用鬥爭哲學和欺詐謀略損人利己巧取豪奪而獲得巨大財富(包括身體的健康與肉體快感)的人,他們所獲得的一切,只關乎物質,他們所佔有的,不過是熱愛生活的人們用無形的愛創造的有形財富。但,若為了財富而缺失愛心,捨棄良知,則意味著他們靈魂是病態的,甚至於他們的靈魂早已沒有了呼吸。財富只會讓空虛的人墮落,唯有愛,能拯救靈魂。

深愛世界的人,其財富可能被剝奪、其健康可能受損害、其內心可能受冤屈,但憑藉厚重的愛,他們可以再造財富、可以重建健康、可以因為滿懷悲憫的理解與包容而對傷害釋懷,可以因為靈魂充盈而享受旁人無法體驗的才情。他們最大的收穫,是用自己善感、善良的靈魂所得到的幸福體驗。而這,正是那些崇尚仇恨哲學的人永遠不敢奢望也無法企及的、生命最極致的美妙。靈魂充滿愛的生命,才是有別於行屍走肉的人的生命。

深愛這世界的人,一定會由衷體會到:愛,是充滿幸福感的承受

傷痕纍纍也要愛,跌跌撞撞也要前行,唯有厚重的愛,能激發生命之初的那種勇氣和力量,(如同小精蟲那樣)戰勝億萬對手,穿越重重絕境,浴火重生,創造不朽。

愛的信念,是浩瀚冷寂的宇宙中,唯一不曾熄滅的生命火焰。

她是如此脆弱,需要精心呵護;她又是如此堅韌,足以絕境生存。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業生涯周末論壇 的精彩文章:

四個也要——全面進步的經典法則

TAG:職業生涯周末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