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趣味《道德經》-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趣味《道德經》-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道德經》可以說是一本我國古代一部非常有名的思想大作,但是千百年來,許多的人對這本書的爭議非常大,有的人說裡面寫的東西過時了,有的人說裡面的寫的內容都是愚民教育。

以上的這些說法呢,我不能說他們說的是錯的,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他們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是今天我要給你講述的道德經絕對不是這樣的。

首先我會以一個現代人的口吻來給你講道德經,你讀完這些之後就可以把裡面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不會像大部人一樣讀完之後什麼都看不懂,也悟不出什麼東西,甚至許多人最後在這本書里悟出的道都是錯的。

在開始讀這本書之前,我先告訴你,應該以什麼樣態度或者觀念去讀這本書。

1、不要神化道德經和老子

道德經從寫出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些歲月的長河裡,無數的人漸漸地神化道德經和老子這個人。不過,歷史本身也就是這樣,無數的敘述者和閱讀者,藉助自己的思維模型來描述歷史,最終成型為一座座風采各異的沙上之塔。而時間久了,這就變成了一部觀念的歷史,而不是真實的歷史。

其實《道德經》不是老子的原創,這本書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上古堯舜時期,當時的君王為了讓自己的子孫以後可以更好地治理國家,所以就編纂了一部領導者的法則,好讓子孫可以根據這些法則來治理國家。最後這些君王把這些法則刻在了一個太廟的金人後面,史稱金銘文。

老子正是看到了這些金銘文才寫出的道德經,道德經里的許多段落都和這些銘文相似,甚至有的一模一樣。

而老子寫道德經的初衷也很簡單,就是給領導人的修鍊法則,告訴他們怎麼治理國家。很多人都說讀不懂道德經,其實主要的原因在於你沒有搞懂道德經的寫作對象到底是誰,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個時候你可能就會問我了?既然是寫給領導人的書,那我們這種普通的老百姓學這個有什麼用?

首先我要回答你這個問題:學習這本書,當然有用了,而且有大用!

我在這裡舉個例子:俞敏洪我相信屏幕前的讀者你肯定熟悉,話說啊,以前他上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每次放假來到班級之後都會帶五個蘋果,原本大家以為他帶的蘋果會和同學一起分享,但是這位同學他帶的蘋果只會每天自己吃一個,從不和同學分享。

最後俞敏洪的新東方上市了,他就把自己的以前的同學都拉來了入股,唯獨沒有拉這個不和他們分享蘋果的同學,有一次他召開董事會,問大家是否要把這位同學拉進來入股,所有的人都反對了。

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俞敏洪的這位同學根本就不知道道德經裡面的道,他完全違背的道而行。因為他不會放棄自己的私慾,從來做事也只為自己,這樣的人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只能單打獨鬥, 不會有人幫助。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問我了?道德經里難道就是叫我們如何捨棄自己,然後幫助大家的嗎?

是的,但是我前面也說了,道德經是寫給領導人的。

之所以普通老百姓也要看,是因為你可以在裡面看到另一個道,道德經裡面一共有兩個道。

2、道德經里的兩個道

我前面說,道德經里有兩個道:一個是天之道,一個是聖人之道。雖然這兩個道互相有聯繫,但是他們不是一種道,大部人就是因為混攪了這兩個道,才導致自己看不懂道德經,而有了上面提出的疑惑。

天之道:老子認為,在我們宇宙的最開始,一定有一個道支配著我們這個宇宙,他就是我們這個宇宙中的生存法則。 現在有很多的觀點認為,我們生活的宇宙只不過就是一個人設計出來的電子遊戲。 假如真的是這樣,如果你掌握了道,豈不是就掌握了這個宇宙的遊戲規則,是不是像開掛了一樣?

聖人之道:這個道,就比較貼近我們人類本身了,因為天之道說到底,太大,太玄乎了,一般人很難能悟出,而聖人之道是我們絕大部分人都可以悟出的。這裡說的聖人不是儒家所說的那種聖人,這裡的聖人指的是:一個合格的領導人。儒家講的是:一個思想大師。 在這裡你就看出,道家講的是現實主義,而儒家比較貼近理想主義。

3、正本道德經的核心思想

上面我說了讀道德經要有的兩個態度,現在我就說說道德經這本書的主要思想,說起來也很簡單,我前面也闡述過:放下自己的慾望給員工或者老百姓做事,放棄私慾,如果你這麼做了反而會大家回來支持你,來幫助你成功。這就是道德經其中最重要的思想,全書基本上每個段落都有這個思想的體現。

既然你知道了讀道德經前應該有的三個思想準備,接下來,我相信你再去讀的時候,自己就會明朗了許多。好,廢話不多說,我們進入正題,今天我就給你帶來道德經里的第一句話: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如果你讀過道德經,然後看到我這句話之後,一定會很納悶,不對啊,我讀的道德經不是這樣寫的啊,我記得是:道可道,非常道。

其實,你讀的是通行版的道德經,你所讀的只是經過2000多年來,一點一點被更改過得道德經,全書有非常非常多的地方都被更改過,在這裡,我帶你讀的是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里的道德經,裡面全是老子的原文,只有在讀他的原文時候,你才會領悟到老子寫這本書的主要意圖。 而現代的通行版里,許多的段落被改過,甚至曲解了老子的意思,對於這一點我也表示無奈,畢竟我前面講過,現在你讀到的歷史都是無數人堆積成的觀念上的歷史。前朝人的歷史永遠是後朝人在寫,所以必須帶著一個公正的眼鏡去看待歷史。

在介紹老子的這段原文是什麼意思之前,我先給你說說,通行版的第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就是說,這個道啊,是很玄的,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如果可以用語言說出來,就是平常的道,而不是真正的道了。

那麼老子的原意是什麼呢?我給你說現代通俗易懂的一句話給你解釋下,你就知道之間的差別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沒有任何東西是恆定的。

看,你看?這是老子真正的意思,可是通行版的意思是不是和它完全不搭邊?

現在,我給你講下老子這句話的一些意思和運用在生活中的技巧。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

現在新聞上,總喜歡報道說:一天要喝八杯水。 一天喝八杯水這件事情就違背了道德經里第一句話了。你想啊,冬天喝水和夏天能一樣嗎?老年人和成年人能一樣嗎?如果你體內的陽性很強,別人的體內陰性很強,這也不能一樣。

一天喝八杯水這是一個偽概念,這不是一個真理。

再比如,許多的閨蜜在一起聊天的時候,都會說這句話: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

大部人都會把這句話當做一個真理,你說胡歌不是一個好男人嗎?對不對?

沒有任何東西是恆定的

如果一個人總是想著去永遠的擁有一個東西的話,那麼這也是違背道德經裡面的天之道的。

比如你的生命是有限的,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始有終的,包括公司,王朝。

哪怕你手上用的智能手機也是,可能幾年前,你的手機還是一堆化工原料,還沒加工處理,現在它變成了一個手機,然後很多年過去了,這手機可能又被在工廠里雜碎,重新加工為別的東西,一個金屬制的手機都不可能是永恆的,還有什麼是永恆的呢?

而你懂得了這些又該如何運用呢?在這裡我給你提供一些方法。

比如,我相信在讀這篇文章你的,一定喜歡在得到APP上學知識,或者說吧,你很愛讀書。如果你每次學習的時候,都認為書中或者得到里的知識都百分百是對的話,那麼你永遠都學不好知識。

比如,關於書,很多書再創作的時候,都是為了解決當時那個時代有的問題,而時代經過變遷,哪些問題都被解決了,而且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都變了。

比如,以前在工廠上班記錄打卡你需要每次都要用筆簽到,那個時候別人寫的書可能是如何讓員工在簽到上不作弊。但是現代就不同了,員工打卡直接可以用指紋或者人臉識別,以前的那套方法告訴你如何防止員工作弊都沒有用了。

再比如,現在得到上有許多的付費專欄,許多人學習的時候總喜歡把上面的知識死搬硬套到自己的生活中來,其實最後行動的時候發現根本就行不通,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就是因為,上面老師給出的答案很多時候都有一些個人主義色彩,很多時候你沒有他的那種人脈或者資源,在你運用的時候會發現總在關鍵地方卡殼。

很多專欄的老師開課的時候上來就會說,我這裡只是提供一個觀點,他們其實也深知這個到底。我這裡並不是說老師講的是錯的,而只是告訴你,你要把老師講的東西改成自己能行動的方法,可以有些微調。

比如老師告訴你學習英語很簡單, 比如每天背200個英語單詞,可是你發現自己根本就行不通,因為你根本就沒有這麼強的自律性和實操能力,這就是個體化的區別,專欄老師不可能想到每一個學院的具體情況。

而老子寫這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現在的領導者,在制定國家的法律或者制度的的時候,不要去認為有絕對的真理,也許你看到國家用什麼辦法把國家治理的風調雨順,而拿到自己的國家來就是另一種差別了,因為兩個國家的結構不可能一樣,放在這裡有用,換個環境說不定就變了。

對於一個公司的領導人也是,你不能看到谷歌公司運用OKR的制度,把公司運營的很好,就什麼都不想然後就搬到自己的公司來,你要考慮的是,能進谷歌的基本上都是精英,他們的自律性一般都不差,實行OKR才會容易,如果你的公司都是一些未經世俗,自律性差的畢業生,運用OKR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各種問題。

好,以上就是我對道德經的趣味闡述,希望對你有用,下次有機會我們在聊聊道德經的第二句話。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習之鹿 的精彩文章:

辭職之後的我

TAG:學習之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