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於數據中心的新型葯事服務系統的應用研究

基於數據中心的新型葯事服務系統的應用研究

導讀:探討基於數據中心的新型葯事服務系統的應用。通過採集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標準化轉換,形成臨床數據中心和運營數據中心,從而滿足新型葯事服務的業務需要。提高了處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確保病人用藥安全,同時達到輔助醫院進行用藥管理的目標。基於數據中心的新型葯事服務系統的建設將為醫療臨床和科研提供完整統一的數據,提升醫院業務效率。

1 引言

隨著醫院信息化不斷發展,醫院業務的開展越來越多依賴於信息系統,醫院信息系統的數量不斷增加。然而系統越多,信息孤島就越多,直接導致信息系統正在產生和不斷積累越來越多垃圾數據,難以實現業務協同,繼而無法有效改進業務。為避免形成信息孤島,充分利用好這些數據資源,引入數據中心,基於該平台,建立了統一的數據標準,將醫院各個系統共享數據的標識與內容進行統一,從而為醫院管理提供更好的信息基礎。

2 研究背景

臨床數據中心(CDR)所謂臨床數據中心(CDR)是指以患者為中心,按照標準數據格式整合醫療業務和醫院管理的數據,建立全院級的信息資源中心,並在此基礎上開放各種標準的、符合法律規範和安全要求的數據訪問服務,實現區域範圍內跨機構的醫療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最終實現輔助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減少醫療差錯、提高臨床科研水平,為決策提供支持信息和降低醫療成本。

數據中心平台的建設情況目前已建成在用的臨床服務系統有:HIS,電子病歷系統,RIS/PACS,LIS,超聲影像系統,心電系統,手術麻醉系統等。通過應用智能數據採集平台,將全院所有業務信息系統產生的數據彙集,從而建設全院數據中心,促進醫療數據的二次利用。全院數據中心構建形成了一整套規範化的數據模型,可方便構建各類數據展示利用視圖,從而適應醫院各類不同角色用戶不斷變化的臨床、管理、質控和科研需求。

3 系統邏輯框架設計

數據中心平台以數據整合以及跨機構協同為原則,採集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標準化轉換,形成臨床數據中心和運營數據中心,對內實現醫院內部應用系統的一體化數據集成,繼承已有的數據資源和服務;對外實現與分院以及下屬醫療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化規劃框架以醫院信息平台為核心,向下集成業務系統數據,向上面向不同用戶提供各類平台應用。該框架基於SOA進行實現,憑藉SOA面向服務架構的松耦合的特性,使平台能夠按照模塊化方式添加新服務或更新現有服務,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從而滿足未來新的業務需要,並可以把已有的應用作為服務。其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總體框架圖

數據中心信息抽取組件平台的主要應用,如電子病歷質控、疾病監測、病歷科研統計等,無不需要對病歷中的描述性內容進行結構化處理。具體來說,需要通過信息抽取技術,抽取病歷中的關鍵詞並按語義組織成樹狀結構,包括抽取和組織結構兩個過程。通過處理後的數據可以直接向用戶顯示, 也可作為原文信息檢索的索引, 或存儲到資料庫、電子表格中, 以便於以後的進一步分析。

數據集成的實現方式在醫院信息平台的建設中,異構數據集成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信息平台的建設需要與院內院外多個業務應用系統不同開發商進行對接,採用不同的操作系統、不同的開發環境、不同的軟體體系架構、不同的數據格式等,數據來源、環境、格式極其複雜。傳統的醫療整合方式一般是由醫院各系統供應商對原有系統進行改造後向平台提交數據,這種方式使項目的成敗極其依賴各系統供應商的主觀配合意願和技術配合能力,使項目變得極其不可控。為了突破以上瓶頸問題,採取一種「自上而下、主動、及時」的集成模式,將主動權交給醫院,由醫院決定在什麼時間,提取什麼數據,按什麼樣的標準格式轉換。

數據集成為自主研發的ETL中間件和後結構化技術來實現,通過數據集成平台,以患者為中心,把相對獨立的軟體系統數據根據數據標準要求進行採集、清洗和轉換,形成院內統一的臨床文檔庫,並面向臨床醫護人員提供患者病歷統一視圖。

4 基於規範化數據的葯事服務系統的應用

經過數據中心平台對數據進行匯聚和規範化處理,葯事管理中涉及的數據,99%以上被數據中心平台成功獲取。之前不統一的數據以規範化數據集形式存儲在資料庫中,利用數據中心平台所提供的一系列數據分析和展示工具,可以方便地開發出所需的用例。其應用主要在醫療服務、科學管理和公眾服務三個方面。

醫療服務為規範醫院處方點評工作,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參照衛生部頒布的一系列醫療機構合理用藥指標,如每次就診人次用藥品種數、每次就診人均費用、就診使用抗菌藥物的百分率、基本藥物占處方用藥的百分率等,按照需求在集成平台上進行可視化展現。臨床醫療服務人員通過全院級的電子病歷去查閱服務對象在所有醫療活動中產生的信息,通過平台數據交換,消息推送等功能,可避免重複診斷、重複用藥、重複檢查,同時系統平台根據患者的信息,提醒臨床醫生及時進行醫療處置,規範醫療行為、降低醫療風險、減輕降低醫生工作強度。

為了使臨床用藥的事前管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根據臨床用藥的危害等級,採取三級不同的監控措施:提示、干預和攔截。而針對某些複雜情況,有一定的用藥危害,需要醫生根據實際病情權衡利弊決定是否用藥,可通過填寫用藥理由選擇提示框方能使用,所有操作後台均可備案待查。這種創新的帶有用藥安全監控干預功能的醫院用藥管理系統的實施,對於醫院實現臨床用藥的事前干預有重大意義。用藥事前信息化干預系統上線後,門診不合理用藥醫囑數量大幅下降,其中最嚴重級別警示燈數量下降幅度達到31.16%,不推薦級別警示燈數量下降幅度達到42.56%(見圖2)。

圖2 門戶網站總體設計圖

該技術的實施,有利於在事前發現潛在的不合理用藥問題,預防藥物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能促進提高醫師開處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減少醫院因用藥糾紛造成的費用,保障患者用藥的安全、合理與經濟性。

科學管理該平台實現了藥品使用管理的精準化,更全面、更科學和多維度地分析相關用藥數據。醫院管理層可以基於客觀、真實、有效的數據來對醫院進行科學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效率管理和效益管理。醫院信息平台蘊含了豐富的、連續的、真實的臨床信息,通過對數據中心的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可為臨床藥師和藥品管理提供重要依據和必要支撐。

公眾服務為了讓患者在診療過程和診療前後更多地體驗到方便、快捷、周到、細緻的服務,同時緩解醫院的服務壓力,基於數據中心,建設了醫療門戶,即在Internet的環境下,把各種應用系統、數據資源和互聯網資源統一集成到醫療門戶之下,根據每種用戶使用特點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應用界面,並通過對事件和消息的處理傳輸把用戶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它不僅僅局限於建立一個醫療網站,提供一些醫療服務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求能實現多業務系統的集成、能對用戶的各種要求做出快速響應、並且能對整個醫療服務網點進行統一管理(見圖3)。

圖3 門戶網站總體設計圖

基於醫療門戶的移動智能終端,對外為就診患者提供綜合信息服務,患者可以查詢到歷次住院和就診的相關信息;對內為醫務工作者提供及時、全面的患者診療信息,在許可權允許下,支持醫師、藥師通過移動終端查看所管理患者的診療資料、接受遠程會診對患者諮詢進行答覆、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等。

醫院數據中心平台的建設,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實現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為每個患者提供個人化關懷服務,建立終身客戶理念,提升醫院競爭力。

醫院數據中心平台集成了醫院本部以及各分院的業務系統數據,建立了基於多院區的醫院信息平台和數據中心。實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運用,提供社會公眾服務,方便病友健康諮詢和信息檢索;醫院藥學工作的重心由藥品保障型向技術服務型轉變,規範了用藥行為、降低醫療風險、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強度,使醫護人員能有更多的時間服務於患者,做到了診療精準化、服務的精誠化,醫院管理的精細化,為領導決策提供支持,為未來的臨床決策支持、臨床科研分析等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文章來源:《中國數字醫學》雜誌2018年第01期,作者及單位:胡艷珂 周彬 王浩 庄偉 劉煒,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計算機管理中心。

歡迎關注,CHINC服務號獲取最新大會消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醫學 的精彩文章:

VMware虛擬機性能管理和資源在線擴展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醫學數據研究重在踐行

TAG:中國數字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