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 「女人不會胖」 的法國,做一個大碼女人是怎樣的感覺?

在 「女人不會胖」 的法國,做一個大碼女人是怎樣的感覺?

1995年9月,法國還沒進入歐元時代。加布里埃·得迪(Gabrielle Deydier)16歲,她從小胖子變成大胖子的故事要從一條褲子說起。確切地說,那是一條42碼的李維斯,比她平時穿的40碼再寬鬆一些,小姑娘花了350法郎(約53歐元)買下了它,心裡美滋滋地等待著開學穿,不想只穿34碼的母親看見後受了刺激:「42!我女兒是42碼……肥胖症才穿這個號!」

就這樣,她被帶去看醫生,走上了節食減肥之路,不想被列入禁食名單的東西,反倒變成她的執念,更加貪吃猛吃,並且迫於心理壓力,在大吃一通後,會特別愧疚,羞於承認。這樣的暴飲暴食讓她和食物的關係由 「和平共處」 徹底轉變成 「相愛相殺」,體重因此也直線上升,在肥胖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左邊的是加布里埃,其實青少年時期,她只是微胖 圖片由加布里埃提供

今年,加布里埃38歲,身高1米53,體重300斤,去年6月份,她出版個人小傳《我們生來不是胖子》(On ne na?t pas grosse)揭露法國社會的 「肥胖歧視」 的現象,同時也是一個個人宣言:「我被人鄙視多年,寫書就是決定不再因自己存在向別人道歉。」

《我們生來不是胖子》封面 版權:Editions Goutte d"Or

在法國,大家似乎默認女人皆是婀娜曼妙的,而加布里埃顯然不符合這種通俗的面貌想像,我聯繫上了她,想跟她聊一聊,身處在這樣一個社會中是什麼樣的感覺,又會遇到什麼樣的偏見。

見面那天,她穿得比較單薄,深藍色長衫開襟大衣下,是件大V領肉色薄毛衣,一條黑色圍巾繞在脖子上。如果不是體重,她這身極簡主義打扮,在巴黎估計不會引起半點注意。

我們約在她家附近的巴黎19區的斯大林格勒廣場,廣場前是拉維萊特運河,兩邊則是排列整齊的現代公寓,線條感特彆強。19區聚集了巴黎近40%的福利房,在法國,福利房通常跟貧窮、移民和封閉聯繫在一起。

加布里埃在法國南部小城 Uzès 長大,父親是瓦匠,母親是家庭主婦。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們家一直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她是家裡第一個讀高中的,「我說的不是大學,是高中」,加布里埃特意強調。她曾被斷定為 「天才少年」,從小愛讀書,在父母眼裡,是個異類。父母總覺得她做白日夢,告誡她做人要安分,腳踏實地能在工廠找份體力活做就挺好。她上大學選擇電影藝術,讓父母可鬱悶了,他們覺得讀這個肯定會很窮,希望加布里埃能讀醫學之類的科目。

「女胖子找到工作的機會是普通女性的八分之一,男胖子找到工作的機會是普通男性的三分之一。」 加布里埃說職場歧視真實存在。直到現在,她沒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一直打零工。每次找工作,面試官會拐彎抹角說她那麼胖,肯定智商低,也有人挑明說,我們不會僱傭一個胖子,這會抹黑公司形象。直到她出了書,有些人看到後大吃一驚,特地跑來跟她說:「我都不知道,原來你蠻聰明的嘛」。

十年前,法國女高管米雷耶·吉利亞諾(Mireille Guillano)撰寫了《法國女人不會胖》,在美國成為暢銷書後,「法國女人不胖迷思」 蔓延到世界各個角落。中國也未能倖免,比如,知乎上便有一道極為嚴肅的問答題:「法國女人為什麼不會胖?」

豆瓣截圖

「其實那本書有失偏頗,作者如果去巴黎19區的社保救濟中心,肯定會看到很多胖子排隊。」加布里埃扶了扶黑框眼鏡,接著說,「月薪4000歐元人群中,只有7%的人是胖子。這個作者屬於中高產階層,接觸的都是有錢人,當然沒看到胖子。」

事實上,法國二分之一的人口體重都超出正常水平。2016年,法國衛生與醫學研究所(Inserm)歷時四年調研,發布報告稱,法國男性中41%超重,另15.8%肥胖;女性中25.3%超重,另15.6%肥胖(一般而言,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為超重,超過30為肥胖)。

可怕的是,歧視胖子似乎是理所應當的。有次妹妹過生日,加布里埃想買一條黑色褲子做禮物。她走進一家店,不記得是 Zara 還是 Mango 了,只記得售貨員不希望店裡有胖子,發生了一番言語交鋒後店員便叫來保安。

「我覺得好丟人,當時就哭了」 看到保安是黑人,加布里埃對他說:「大哥你不會真把我趕走吧,你不也一樣,哪次去舞廳,不會被人攔在外面?」 可保安還是 「護送」 她出去,只是滿臉窘迫,一直說對不起。 對胖子的歧視彷彿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上最理所應當的歧視,它無需任何負擔和代價。

圖片來源:GabrielleDeydierGDO

法國社會學家讓-弗朗索瓦·阿馬蒂耶(Jean-Fran?ois Amadieu)曾出版書籍《外貌社會》(La Société du para?tre),指出在法國「性別、性取向以及族裔等議題涉及的反歧視行動佔據了所有資源」。他提出 「外貌暴政」 這一概念,在這暴政之下的第一批受害者便是胖子。

「你是黑人,這不是你的錯。但你是胖子,這肯定是你的錯。」 加布里埃解釋。1997年起,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列入慢性疾病,認為它由多方因素引發。但在大眾眼裡,肥胖與否,涉及主觀能動性和意志力,人們認為你只要少吃點,就不會胖。但現實哪有這麼簡單,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胖子。

因為被貼上 「又懶又饞」 的標籤,幾乎每個胖子都會因為體重感到羞恥。法國雖有1000萬肥胖人群,但沒人敢站出來,理直氣壯維權,因此反對歧視的聲音仍很小。

《我們生來不是胖子》一書出版,填補了胖子維權的空白,在世界各國引發不小的風波。英國《衛報》周日版曾以加布里埃的故事做封面,《紐約時報》也曾跟蹤採訪她,聚焦時尚法國的肥胖問題。

去年十二月中旬,巴黎市政府舉辦了 「反對肥胖歧視日」。「肥胖歧視」(grossophobie)這個新詞,逐漸進入公共領域,成為顯形話題。

「反對肥胖歧視日」 中大碼模特走秀環節 圖片版權:巴黎市政府網站

「肥胖政治」(Gras Politique)維權團體應邀參加反對肥胖歧視日,給大家提供 「安全醫生名單」 和 「非安全醫生名單」。因為就業歧視之外,就醫歧視是肥胖人群談及最多的話題。我點開 「肥胖政治」 網站,只見 「非安全醫生名單」 一欄下,有近50條就醫因肥胖遇到歧視的經歷:「20年後,你會得心臟病、糖尿病或猝死」、「你的肌腱炎由體重導致,瘦了就沒事兒了」、「你這體重,還能來例假就不錯了」……醫生面對胖子講話,幾乎 「口無遮攔」。

加布里埃也有切身體會,每次看病她都壓力特別大。牙醫害怕器械被壓斷曾拒絕給她醫治;耳科醫生不看發炎的耳朵先讓她稱體重,婦科醫生給她做陰道檢查時感慨 「這麼多脂肪,什麼也看不見」,不僅把她弄的很疼,而且拒絕開避孕醫囑,只說:「你用不著」。好像,胖女人就理應沒有性生活。

對胖女人性慾的誤解一般有兩種:一種覺得她們胖子,怎麼會有性生活;還有一些人恰恰相反,覺得她們很胖,愛吃東西,做事誇張,性慾同樣會無比強大,做起愛來一個能頂五個。

但醫生對胖女人的性生活抱有偏見則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曾經有一個加布里埃的胖姑娘朋友因為肚子痛去看病,醫生說這是吃得太多,消化不良,但後來才發現她其實是宮外孕。

變胖之後,加布里埃8年時間再也沒有去過海灘。後來在醫生建議下,她去裸體海灘待了一天,想開了,便又開始去泳池游泳。 圖片來源:Cacodesign.com

第一次做愛時,加布里埃21歲,用她的話講:「我的性生活開始得有點晚」。青春期那會兒,她有點爺們兒,總跟男孩子廝混在一塊,沒交過男朋友,但談起性愛話題卻毫無禁忌。上大學後,她交了第一個男朋友,但跟他上床前,她足足擔心了幾個月 —— 「他看到我裸體,會不會軟了?我這麼沉,會不會壓到他?」

等到了那一天開始插入時沒有成功,她又特別緊張,想了好多:「我的陰道有口吧?我性冷淡?我是拉拉?我不會沒有性慾吧?」

好在後來發生關係時,她再也沒因為裸體而焦慮過,因為心想選擇跟胖子交往的男人,肯定都做好了心理準備。「我穿著衣服是胖子,脫了衣服也是胖子」。

平日里,有些非洲男孩跟加布里埃搭訕,有的人很直接,跟她說 「在我們那裡,你就是一個公主」。但加布里埃沒覺得自己受到重視,覺得這人只看重她身上的肥肉,對她的身體有種獵奇心態,而不是喜歡她本人。

此外,加布里埃遇見過很多 「慕胖」 人士 —— 他們是一個覺得胖子身上的脂肪特別性感,極具吸引力的小眾群體。在出版了自己的書後,每天她在社交網路上幾乎要屏蔽三十幾個這樣的賬號。

不少大碼女生願意跟 「慕胖」 人士在一起,加布里埃尊重她們的選擇,但自己沒法接受。「有人說我太苛求了,但我有權利苛求好不好。」

加布里埃說,反對肥胖歧視,也是女權主義議題。相比男性,女性對自己的形象更加關注,更容易被迫接受以瘦為美的社會範式,肥胖歧視是個大問題,但女性也應接受自己的身體,打破主流思維模式,解放自我。就算我們的身體不符合社會審美規則,我們也有權利做愛。

加布里埃曾成為英國衛報周末版封面人物

那麼,胖子是否有機會 「拯救自我」?

有,通過手術。

加布里埃害怕看醫生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醫生會一直建議胖子做 「割胃」 手術,聲稱 「變瘦之後,沒人會再欺負你」。一般來說,減肥手術是通過物理手段改變胃容量,包括胃束帶、袖狀胃切除手術和胃旁路手術來控制進食量的。如今法國每年執行類似手術五萬例,比2001年增長了四倍。這些手術人群里,十之八九都是女性,平均年齡38歲。

Fackbook 上求生欲滿滿的小組

我在 Facebook上 敲下 「胃束帶、袖狀胃切除手術和胃旁路手術」 對應的法語單詞,發現減肥手術互助建議小組有四十多個,其中幾個,成員人數過萬。他們希望通過減肥手術,抓住變瘦的最後一根稻草,過上美好生活。

法國衛生條例規定,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40的人可以進行減肥手術,且要進行長期跟蹤治療。但實際上只有12%的人在手術後,進行專業複檢。第一年減肥速度極快,但手術持續有效需要滿足幾個條件,即肥胖者還要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做運動並複檢。加布里埃提到,40%做過減肥手術的人會恢復先前的體重。

她也曾幻想過減肥成功後的幸福生活:可以擠進巴黎露台的窄小座椅里,可以採取另一種體位做愛,坐飛機到拉丁美州旅行……但她拒絕這種手術,因為實在沒法接受幹嘛要這麼折騰自己一個好好的胃。

確實,減肥手術過後,人們看到自己變瘦,會特別興奮。但變瘦之後,依舊存在其它問題。「身體不會變得年輕,也不會肌肉滿滿,皮膚不會緊緻。變瘦之後,人們不會實現自己期望的一切,也不會得到夢想的愛慕和認可。」 法國心理學家布里吉特·肯帝亞(Brigitte Quintilla)分析稱。

肥胖不僅是一個體重值,也是一個人的家庭史和成長史,背後總有些錯綜複雜的原因。加布里埃寫完書之後,體重減了四十四斤。「像我這樣的胖子,減掉四十四斤不算多,但這是我第一次沒減肥就變瘦了。」 也許這是因為她通過寫書與自己的經歷還有家人和解了,也許是因為通過寫書的思考想通了更多的事情。

現在,她還是沒有減肥的具體目標,但事情正慢慢變好,只是還需要點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VICE 簡報 | 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變成女的了
Y-3 發布2018年秋冬系列

TAG:vice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