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二十九,去打酒,春節喝酒可不要貪杯哦!

二十九,去打酒,春節喝酒可不要貪杯哦!

「二十九,去打酒。」在以前,人們要在臘月二十九這一天提著瓶子去打酒,這也是節前最後一次準備年貨。買來美酒,配上佳肴,在鞭炮聲中全家人把酒言歡,年味才真正濃郁起來。

「『二十九,去買酒』,這句民俗意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置辦零碎的年貨。臘月二十九是農家準備年貨、「拾遺補闕」的一天。到這一天,該準備的年貨基本上都準備好了,只剩一些零碎東西需要買。而「去打酒」這些話看似簡單,卻又有很深的道理。比如一些食物,準備得早了容易放壞,如果準備得太晚到時不一定能買到,選在二十九這天置備那些零碎但也必不可少的年貨剛剛好。

每到新春佳節,酒是宴席上少不了的主角。過年為什麼要喝酒呢?因為有句話叫「無酒不成年」

自西周開始,我們的祖先在辭舊迎新之際,就會攜美酒、羔羊歡聚慶賀,祈禱豐收,過年飲酒的風俗由此開始。至漢代,「年」作為法定節日固定下來,春節飲酒已形成風氣。

在古代,飲酒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在漢代,過年飲用年酒時要看時辰,一般是大年初一早上東方太陽微露時開始喝,其時鞭炮聲也已經響起。北宋時,過年一般一天要喝兩遍酒,除了除夕晚上自家人團坐在一起喝酒守歲外,在白天鄰里之間還會互相邀請對飲,謂之「別歲」。自清代之後,酒變成了促進交流、傳遞感情的使者,被賦予了更多的社交功能,提著好酒拜年的風俗一直沿襲至今。

另外,古人飲酒與現在人們飲酒時先敬尊者、長者的習俗不同,他們是讓年齡最小的人先飲,然後才是長者。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別緻的風俗,是因為年紀小的孩子過年了就長一歲,值得慶賀;而老年人過年了意味著老了一歲,不值得慶賀,所以要排到最後喝。

以前喝酒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酒代表著尊貴,過年請客就要把好東西獻給客人,如果沒有酒就意味著對客人不重視,古老的酒文化就是要顯示出主人的好客。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酒文化是古人傳下來的,但他們過年喝酒除了是一種風俗和禮節,也是為了健康。北周詩人庾信有詩云:

「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

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

此詩點出了飲酒除了歡慶佳節外,還有驅除惡穢、保佑長壽的作用。

古時過春節,人們都要喝一些用中藥浸泡的保健酒。椒柏酒是其中之一,將酒用柏葉、 花椒浸泡,在初一用以祭祖或獻之於家長以示祝壽拜賀之意,是春節的特定習俗。飲酒前,還要致新年祝詞,稱之為「椒花頌」。除了椒柏酒,人們還要飲屠蘇酒。相傳屠蘇酒是三國時道士名醫華佗採用屠蘇草等多種原料浸泡而成的一種藥酒,有祛邪防疫和延年益壽的功效。北宋詩人王安石的《元日》中就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其中「屠蘇」就是屠蘇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高了,喝酒不再是奢侈的事情。過年期間,當親朋聚會時難免要貪杯,道教之音在這裡提醒大家,要理性喝酒、健康飲酒,美酒雖好但不要貪杯。並且時刻要謹記一句話,「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這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負責。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修道之人為什麼可以成仙?
做一個簡單的人,平和而執著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