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讓天津人民吃上甜水,22名戰士獻出寶貴生命,唐山為他們建了紀念碑

為讓天津人民吃上甜水,22名戰士獻出寶貴生命,唐山為他們建了紀念碑

原標題:為讓天津人民吃上甜水,22名戰士獻出寶貴生命,唐山為他們建了紀念碑


眾所周知,天津的海河水又咸又苦,根本沒辦法飲用,為解決天津人民吃水的問題,解放軍鐵道兵在1980年代實施了引灤入津工程,將河北唐山境內的灤河上游水引入天津,保障天津市內的供水。由於這項引水線路施工中要遇到最艱難隧洞開鑿工作,要穿越中國地質年齡最古老的燕山山脈,解放軍鐵道兵第八師為此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有22名戰士獻出了寶貴生命。


鐵道兵儘管目前已經裁撤,但是在當年是一個擔負大量建設任務的兵種。修建引灤入津工程中,解放軍鐵道兵在200多條斷層中修建了一個12394米長的引水隧洞,這是中國當時最長的一條水利隧洞,也是引灤入津的「卡脖子」工程。鐵道兵第八師和天津駐軍198師共同擔負其中7210米的施工任務。



據時任鐵道兵第八師師長的劉敏介紹,在當時的條件下如果按正常挖掘速度,即便兩頭同時挖也需要15年時間才可以挖通,但部隊官兵只用了1年零4個月就將隧洞打通,創造了當時全國日掘進6.8米的最高記錄。


為了成功實施引灤入津項目,在整個引灤工程中共有22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就有17名戰士在打通引水隧洞時犧牲。可見,在和平年代,鐵道兵的危險程度,甚至高過了步兵、坦克兵等陸上突擊作戰力量,這一優秀的兵種,為軍隊和國家所做的貢獻,也應當被後人銘記。



美麗的大黑汀水庫,灤河水從這裡流入天津


在河北唐山境內,在1980年代就建有一處引灤入津紀念碑,這座紀念碑修建在省道旁邊,從河北省興隆縣前往河北省遷西縣的人們,在路上都會看到這個紀念碑,很多朋友過年回家探親時,都會在那裡下車,帶上家人也看一看紀念碑,給孩子講講引灤入津的往事,緬懷一下為人民獻身的解放軍戰士。


後來,天津市也修建了一座更大的紀念碑,名為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位於海河的起點子牙河、南運河與海河交匯處的三岔河口岸上。這座碑的18米高的大理石三角形碑座上,聳立著用漢白玉雕刻的婦女形象,懷抱嬰兒的婦女面帶慈容,左手伸掌托天,面向海河的水面,似乎在凝思著海河的今昔。幾十萬工、農、兵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建設大軍興建引灤入津工程的故事,也銘刻在碑文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林之天下 的精彩文章:

美媒無情指出中國戰機發展瓶頸,軍迷大為光火,雙座版殲15還不錯
當過兵的你搞沒搞過鐵路輸送?美軍裝甲兵背著大鐵鏈子是要負荊請罪?

TAG:軍林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