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和尚道士自稱「貧僧」和「貧道」?表示自己很窮嗎?

為什麼和尚道士自稱「貧僧」和「貧道」?表示自己很窮嗎?

《西遊記》里,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台詞是唐僧的:「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拜佛取經。」而在《射鵰英雄傳》里,全真道士丘處機的台詞則是:「貧道平生所學,稍足自慰的只有三件……」

圖:唐僧的經典台詞

那麼,和尚和道士為何自稱「貧僧」和「貧道」?是表示自己很窮嗎?

錯了,這裡的「貧」並不是指「貧窮」。

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但印度的和尚並沒有「貧僧」的自稱,這個詞完全是中國本土自創。佛教剛開始傳入中國的時候,僧人也是自稱「貧道」的。

圖:和尚最早也是自稱「貧道」

佛經的《百論疏》解釋道:「貧道者,乏聖道之義,是沙門自謙之稱。」

「貧」是「乏」、「少」,「道」是「聖道」、「修行」,對人自稱「貧道」就是謙稱自己修行還沒到家的意思。

圖:民國時期的道士

再到後來,「貧道」成了道士的專用詞,而和尚則用「貧僧」代替,尼姑則自稱「貧尼」,都是自謙「道業不足」的一個道理。

說到這裡,有同學肯定要說:現在寺廟都很富有,哪裡還有「貧僧」?

圖:寺院的法會

其實,佛教戒律規定:「一切亡比丘物,盡屬四方僧。」也就是說,寺廟是經濟共有的,僧人出家後是沒有私產的,所有衣食供給、生老病死都是由寺院承擔的,逝世後的遺產也歸寺院共同持有。所以,有個民間俗語叫「富廟窮和尚」,也有幾分道理。

參考資料:《百論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哉風 的精彩文章:

從古到今,為何吃過人的老虎一定要擊斃?因為老虎會上癮?
唯一擊退過粟裕的國軍悍將,為何墓穴深藏明朝開國功臣墓後?

TAG:快哉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