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余名流事·葉向高看報

大余名流事·葉向高看報

核心提示

葉向高(1559年-1627年),字進卿,號台山,晚年自號福廬山人。福建福清人,生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明萬曆、天啟年間,葉向高兩度出任內閣首輔大臣。在任期間大敗倭寇、驅趕荷蘭入侵者,粉碎了他們霸佔台灣的圖謀。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葉向高鼓勵、推薦好友沈有容出任福建水師參將,率軍平倭。東沙大捷後欣然賦詩相贈。

(網路配圖)

葉向高在擔任內閣首輔期間,善於決斷大事,為萬曆皇帝出謀劃策,調劑大臣之間的關係,更對維護太子正統、遏制魏忠賢的勢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葉向高卒於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年)。崇禎初年,葉向高被追贈為太師,謚號文忠。

(部分史料根據《明史》及大庾嶺的民間傳說)

作者簡介


大明王朝天啟五年(1626年)六月初六日,內閣首輔大臣葉向高正帶領著明朝軍隊,到江南西路南安府大余縣油山征伐嶺南暴民程顯明的叛亂流寇,就在蘭溪的彭坑山裡老表黃世明家裡,收到了朝廷驛馬送來的急件和二十多張邸報。

首輔大人葉向高打開邸報,驚訝地發現朝廷邸報已經變成了「號外」,而且在報頭改成了「天變邸抄」。六十七歲的葉向高明白,朝廷一定發生了重大變故,才會有「號外」出現的。

葉向高又打開急件,猛一眼看到「天啟大爆炸」幾個字,就知道不是朝廷變故的事情。拿眼一看,葉向高才發現是北京出現了「天變」。

他定了定神,接著看邸報即天變邸抄,才知道那是天啟五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20日)北京王恭廠發生了大爆炸。這場爆炸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葉向高才在征戰地大庾嶺接到號外邸報。邸報上通報說:

1626年5月30日上午9時左右,明代都城北京,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城東北方漸至城西南角,同時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滾動。

巨響聲中,天空絲狀、潮狀的無色亂雲橫飛,有大而黑的蘑菇、靈芝狀雲像柱子那樣直豎於城西南角。剎那間天昏地暗,塵土、火光飛集,天崩地陷,萬室平沉。

東自阜城門,北到刑部街,長約三四里,寬約十三里的範圍內,木材、石塊、人體、禽屍像雨點那樣從天空中降下。數萬間屋、兩萬多人都被炸成粉狀,瓦礫騰空而下,衣物遠飛至昌平,死者皆裸體。

正在紫禁城內施工的匠師們,從高大腳手架上被震了下來,兩千多人跌成「肉袋」。御史何遷樞、潘雲翼在乾清宮被震死,住在城西南的何家、潘家全被埋在土中。由於皇宮處在爆炸區邊緣,使天啟皇帝朱由校幸免於難。

GIF

(網路配圖)

邸報「天變邸抄」板塊繼續描寫道:

大爆炸猛發之時,天啟皇帝朱由校正在乾清宮用早膳,他聽到巨響,見乾清殿搖晃,慌忙跑出。

一個太監扶他去交泰殿躲避,行至建極殿旁,有木檻、鴛瓦自空中墜下,這個太監腦頂被砸裂,只剩下朱由校一人奔入交泰殿,躲在房角大桌子下面。同時,乾清大殿嚴重損壞,侍奉皇帝進早膳的太監皆殉難,無人存活。

天啟皇帝朱由校的司禮太監劉若愚,是這次大災變的目擊者之一。在劉若愚所著的《明宮史》一書中,詳盡地記述了這場巨大災變。筆者暫且不錄入。

葉向高仔細察看「天變邸抄」第二張,對報上記載的那些觸目驚心的景象感到很是疑惑。那些記載是,——

「天啟大爆炸」這大事最奇怪的是「死、傷者皆裸體」,為空前罕見的咄咄怪事,令名人學士大惑不解。

變異現象出現時,無宏寺街有女轎過路,炸聲一響,轎頂被狂風掀去,轎內女客全身赤體,只見她蜷曲蹲在轎內,竟然沒有受傷。她自述,爆炸時黑霧濃煙,好像有誰故意將她的內衣、內褲、外衫、外裙皆脫去。

長班(官僚的侍從)在爆炸時,棕帽、衫褲、鞋襪一霎那間飛得無影無蹤。

屯院內有個文書(明朝稱書手)手執鍬钁站在倒塌的瓦礫上,大喊:「喂,裡面有人嗎?」忽聽下面有人細聲:「快救救我!」眾人喊:「你在哪裡?」答道:「在這兒。」

眾人又問:「你是誰?」答道:「小二姐。」等到將她挖出來一看,哎呀!她竟然赤身裸體,一絲不掛,連裹腳的長布條也沒有。驚得大家目瞪口呆。此時,文書慌忙脫下自己的長衫,將小二姐裹起來,讓她騎一頭驢回娘家養傷。

關於人們衣物的去向,震後變異館專家發現有許多衣服被刮到西山,掛在樹上;而落在昌平州教場的衣服成堆。

戶部(管民政的機構)派長班去昌平查驗,長班回來報告果然衣服、器皿、首飾、金銀、鞋襪俱有。戶部張鳳奎將此事寫入奏摺向天啟皇帝朱由校彙報。

邸報的「號外版」最後寫道:

災變發生之後,原本就處在風雨飄搖中的朱明王朝舉國上下一片慌亂,人心惶惶,朝野震動,怨聲沸騰。

有些人乘機認為,這是由於奸臣賊子、閹黨宦官橫行霸道、倒行逆施、貪污受賄、腐敗成風所招致的「天譴」,「蒼天有眼,要懲治朱家王朝」。

也有的人認為,這是由於「上天示儆(警告)警告天子朱由校」,上書要求皇上「反躬修省」。

「萬歲爺」朱由校萬般無奈,趕緊下了一道「罪己詔」,將自己罵一通,並表示要親自赴太廟恭敬地慰問三牲大禮。

朱由校指示所有的「中外臣工」都要穿樸素的服裝,務必竭力虔誠地「洗心辦事」,「痛加反省」,以便期望王朝「長治久安,萬事消弭。」

看到這戲,天啟皇帝朱由校的內閣首輔大臣葉向高也覺得,我率兵到大庾嶺油山征伐亂民程顯明才兩個多月,北京城突然就在端午節的第二天出現災變,該也是上天敬告我要善待嶺南百姓吧?

葉向高馬上將自己對北京這場災變的分析寫成報告,由驛馬快遞,呈給天啟皇帝朱由校。

(網路配圖)

朱由校看到,葉向高覺得天啟五年的這次巨大災變,起因就是「王恭廠之災」,意思是由皇家部隊的火藥庫爆炸引起的。

王恭廠是明朝中葉開始的火藥製造廠。

古代製造火藥係為兵卒釋放作為聯絡信號,部隊戰鬥力靠大刀、長予等「十八般」武器,並非靠炸彈。王恭廠,名不符實,只是幾個老北京的「四合院」,駐有士兵,規模跟鄉村的鞭炮廠略微大一點。

現在看來,葉向高的那種分析有些偏頗。因為,即使是四合院內火藥成堆,但中國古時的黑色炸藥威力很小,就算全部點著,也不過將四合院以及周圍的房屋燒光、焚為平地而已,絕不會死傷數千數萬人。

特別是當時的司禮太監若愚明確記敘,「王恭廠」是負責管營建的皇家部隊後勤部。有錢、糧草、馬匹是真的,也不排除有儲備火藥的庫房,所以將都城災變一起推給王恭廠爆炸是錯誤的。

當然,王恭廠也在爆炸範圍內,居住附近的百姓說王恭廠有鐵砂紛紛飛散,但這是在「蘑菇」雲、「靈芝」雲落地之後,衝擊波摧毀了小火藥儲蓄室必然的結果,絕非王恭廠失火引起的災變。

況且史、志各書如實記載這次災變「不焚寸木」、「焚燎之跡全無」,也完全證明王恭廠是災變的受害者,根本不是災變的罪魁禍首。

不久,嶺南叛民程顯明帶著山民們向內閣首輔大臣葉向高投降後,葉向高安撫了他們,在遣散山民亂賊後,即立刻起兵班師回京,去「抗擊大爆炸災難」了。

翌年,葉向高寫了辭呈,向天啟皇帝朱由校提出了解甲歸田的要求。當即,朱由校皇帝就恩准了葉向高的呈告。

歸福建老家頤養天年時,葉向高又折路繞道到油山來看過程顯明那些山民,見他們安居樂業,他也就心安理得地回到福建老家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語善言 的精彩文章:

大余名流事·黃庭堅畫瓷

TAG:良語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