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爽伐蜀的失敗之路,到底哪裡走錯了?——人才

曹爽伐蜀的失敗之路,到底哪裡走錯了?——人才

正始五年出,曹氏的表弟夏侯玄是征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玄辟李勝為長史,調集軍隊,準備伐蜀。三月,曹爽到達長安,揮師漢中,五月,「無功而返」。對於這一結局,以往學者也有許多說法,總結一下,大概有兩種說法:

一是就外部情況看,蜀漢衰而未亂,尚有抵抗力。清人何焯指出爽、夏侯玄「二子所以興是役也,不明劉備、諸葛亮之澤尚存,賢才未盡,君臣無釁,守備甚設,豈可幸其有功哉?」對於,《三國志·費禕傳》所記禕出師增援時之心態可見一斑。

延熙七年,魏軍次於興勢,假禕節,率眾往御之。光祿大夫來敏至禕許別,求共圍棋。於時羽檄交馳,人馬擐甲,嚴駕已訖,禕與敏留意對戲,色無厭倦。敏曰:`向聊觀試君耳!君信可人,必能辦賊者也。禕至,敵遂退,封成鄉侯。

另外,在軍事上,蜀國將領應對得當。王平、劉敏等人用三萬兵力佔據有利地形,「多張旗幟,彌亘百餘里」而曹爽大軍入駱谷數百里,成長蛇陣,失去了主動出擊的優勢。盧弼《三國志集解》卷四四注引《通鑒輯覽》云:「曹爽興師不以正,且失地利,故禕得用逸勞耳。」所謂「不師不以正」,這是以蜀漢為正統的史觀作崇,無須深究,但指出爽「失地利」而禕「因山為固」則是事實。

二是從曹爽集團自身情況看,曹爽之伐蜀,意在立勛,故事起倉卒,軍事準備不足,對於戰爭中會遇到那些困難,如何應對,他們似乎考慮不夠;加上諸人皆不長於軍事,進退失據,以至損兵折威。對此,何焯指出「 (曹)爽名位素輕,忽膺重寄,不勞謙以先天下,而偃然輒當殊禮,有以知其必敗矣」;又說爽諸人皆「少年浮華,未練於事,無端輕舉,遂為國家之憂,悲夫!」

從內外兩個方面指出了曹爽伐蜀失利的原因,是有充分的史實依據的。這事是從表面上看,以曹爽為首的曹氏集團的失敗彷彿是由一連串偶然事件促成的,而這一連串偶然事件背後,正是必然性在發揮它不可抗拒的作用。這個必然性就是:日益腐敗的曹氏集團不配有更好的命運。在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的混亂時代,曹操脫穎而出,他的手腕、才能、意志,尤其是那傑出的軍事政治才能,當代之人無一能與其披肩。它建立了一個幾乎囊括了當時時代精英的曹氏集團,為兒子的代漢創造了條件。然而,曹丕代漢以後,曹氏集團卻一代不如一代,曹操25個兒子,除了曹丕與曹植在文學上有所建樹外,其治國能力、軍事謀略,與曹操的差距何止十萬八千里。曹丕有9個兒子不提治國治軍才能遠遜祖父,就是文學才能也無一人能與「三曹」比肩。在曹氏家族中,曹操一輩有曹仁、曹洪,曹丕一代有曹休、曹真,他們都以自己經國治軍的傑出才幹,彪炳史冊的文治武功,為曹氏集團增光添彩。而到了曹叡一代,曹氏集團就只能推出一個曹爽作為領導人物。放眼此事的曹氏集團,在政壇上已經拿不出一個叱吒風雲、領袖群倫的英雄人物了。而從曹氏集團劃分出來的司馬氏集團此時確是英才輩出,人才濟濟,展現出一派發皇景象。曹氏集團失敗,說到底就是人才競爭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記天涯 的精彩文章:

《山海經》並非一部神話故事書,而是一部百科全書
清初四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是否為真

TAG:隱記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