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春節腦補——空巢青年的福音書:3000萬+貓星人 中國貓次元現象研究報告

春節腦補——空巢青年的福音書:3000萬+貓星人 中國貓次元現象研究報告

這是一個新的生態,春節可以腦補一下!

發現身邊越來越的人喜歡貓咪,數據顯示吸貓已經成為中國一大經濟,消費者超過3000萬!差不多是上海所有常駐人口加上移動人口的數據。

so,無論作為消費者或者市場主體,都應該真的定心研究一下中國這個貓次元了,說不定哪一天出現第一家在中國上市的貓公司!感覺起碼比什麼鴨脖子之類有點意義吧。

凌通社5分鐘前:

記得小時候,家裡的貓咪是我們的夥伴,冬天時候還是暖腳丫子的夥伴,唯一討厭的是有跳蚤,那時候貓咪的功能還是抓老鼠,沒料到現在的貓咪已經是很多新人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且成為了巨大的市場!

空巢青年越來越多 貓經

2017年吸貓現象低調爆發,數千萬網路用戶趨之若鶩。

隨著吸貓人群規模的快速增長,貓次元經濟逐漸形成規模。之所以提出貓次元這個概念,原因有二。

一是貓文化熱潮。

近年來,一股養貓吸貓的熱潮在年輕人群中流行,參與者數量約有5000萬人。這個情形類似於二次元文化的發展。30多年前,二次元文化開始在國內傳

播,伴隨二次元長大的90後00後,現在成為網路文化消費的主力軍,二次元經濟繁榮昌盛。貓次元也是如此。受貓文化影響的一代人,已經或即將成長為網路消費群體中的主體。

二是貓型社會。

「貓型社會」表現為生活步入小康後所形成的一種與貓性情相似的社會,由於生活小康化,人們生存壓力下降,不再熱衷於激烈競爭,生活上開始追求舒適,行為上懶散、個性、宅和不喜爭鬥。「活成貓樣」變成了一種調侃式追求。貓型社會揭示了「一人經濟」的複雜社會背,折射出人們更加平和無爭的社會心理。

年輕人為什麼開始爭相吸貓?從社會心理學來看,主要原因有五個:刺激、投射、彌補、隨眾和減壓。「喵星人」更適合不喜外出、深藏宅中的年輕人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社會情緒的作用。

為何 「吸貓」者眾而「吸狗」者稀呢?吸貓人士認為主要有下面三個獨特原因:征服欲、顏值即正義和擼貓。隨著貓文化的進一步流行,吸貓者的數量還將繼續增加。

商業化是吸貓現象的必然結果。當人們還在討論如何雲吸貓的時候,許多人已經走上了商業化道路。

微博是雲養貓基地,也是重要的貓咪商業化平台。一種商業化模式是廣告收

費。例如,「回憶專用小馬甲」為一隻蘇格蘭折耳貓和一隻薩摩耶犬做廣告寫軟文,一條廣告收費2萬左右,每年營收數百萬。另一種商業化途徑是將貓咪IP化。「郭斯特」憑藉兩隻貓咪積攢下的超級人氣,出版漫畫、設計了不少周邊產品,銷量可觀。

微信是雲養貓另一個商業化程度較高的平台,主要體現在公眾號、表情包和小程序等三個領域。整體來看,貓咪IP內容以娛樂為主,變現能力稍弱,但商業化的實踐還將繼續深入。

基於網路吸貓而形成的文化消費現象,本文統稱之為貓次元經濟。貓次元經濟的核心在於,為悅己而消費。年輕人購買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註定了「貓次元經濟」囊括了各種消費場景和領域,背後不光是消費觀念的轉變,還有整個社會需要解決的商業難題。

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目前,貓咪IP已經步入遊戲、影視、動漫、文學等內容產業。

由於我國民眾「吸貓」歷史悠久,貓次元的潛在受眾遍布各個年齡層次,因而相關市場的潛在規模將遠大於二次元經濟。貓咪的線下消費規模約為500億元,線上消費正在萌芽,雖說經濟規模暫時無法與前者相比,但已經步入爆發的前夜。詳見下文內容解讀。

吸貓曬貓是一股全球性熱潮。藉助於通訊工具和社交平台,形成一個個分享貓咪信息的社群。例如,2014年,YouTube貓片年增長量超200萬個,累計播放量260億。到2017年,該網站關鍵詞「Cat」下有超8950萬條搜索結果。不僅僅是YouTube,在國外包括Google、Facebook、Instagram等其他網站上,也充滿著貓咪的身影。僅在Instagram平台,就有數千萬隻貓咪的照片和視頻。同時,國內的QQ、微博、微信等通訊工具和社交平台,形成一個個分享貓咪信息的社群。

從歷史來看,人類與貓的交往有近萬年曆史,在西方大致經歷了神、友、敵、寵四個階段,現在正在關係回暖上升期。貓在近現代的作用不僅僅是作為人類的伴寵,而是在「同化」人類。

「貓型社會」表現為生活步入小康後所形成的一種與貓性情相似的社會。人們的行為特徵向貓靠攏,不再熱衷於競爭,開始追求舒適、個性、宅和不喜爭鬥。

「活成貓樣」變成了一種帶著調侃意味的流行風氣。貓型社會的背後是「一人經濟」的崛起。

1.1 大規模網路吸貓的起源

2016年,網上一篇關於總結各種鏟屎官曬自己愛貓的帖子名為《妖妖零嗎?

這裡有一群不法貓奴聚眾吸貓!》,吸貓一詞就此走紅網路,成為一些愛貓人士常用語。

吸貓,從字面意思上講是把臉埋在貓身上,深呼吸,蹭它柔軟的肚皮。但是該詞在實際的應用程中延伸指代一種對貓極度的喜愛之情,常常會忍不住要做出一些親親抱抱的這種親昵的舉動。

網路吸貓的歷程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時期是潛伏期,主要指2010年以前。2005年,YouTube創始人Steve

Chen在Yo u T u be上發布了第一個貓視頻,但並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而後,SNS平台崛起,高清的貓圖逐步增加。社交媒體平台為貓奴們提供了聚集的場地,形成一個個吸貓的社群。這一時期的網路貓文化傳播星星點點出現,然而

由於帶寬和平台等限制,吸貓曬貓還是少數人的「圈地自萌」,並未發展成大規模的熱潮。

第二階段是高速擴張期。2010年-2015年,隨著3G技術的及,貓文化沿用小世界網路傳播SIS模型,實現病毒式擴張。在新興的的視頻網站,以及twitter、Ins、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瘋狂建立據點。吸貓成為一股全球網路風潮。

2013年前後,著名寵物博主回憶專用小馬甲、郭斯特、日食記等相繼註冊,

喵星人彷彿在一夜之間霸屏。貓癮感染者數量迅速擴大,以點狀,片狀迅速輻射易感人群。喵病毒通視覺傳播,你一旦看到就難逃喵星人的肉墊爪爪了,從此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喵星人粉色的肉墊,軟乎乎的後腦勺或者萌萌的尾巴尖流口水,迅速成為吸貓大軍的一員。

日本著名的小貓Maru在2016年9月以所有視頻合計3億多的瀏覽量,成為

Youtube上最多人觀看的動物,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

第三階段是產業化階段。貓次元經濟出現,並大舉「入侵」內容產業。2017

年末,國外虛擬貓咪養成遊戲《Crypto Kitties》悄然上線,區塊鏈貓概念第一次出現;另一方面,微信貓咪小程序貓卡MeowCard試圖構建曬貓生態、STEAM平台上線「貓版」喪屍生存遊戲《麥克斯和瑪雅:貓咪模擬器(Max and Maya:C a t simulator)》、經典遊戲《貓咪後院》下載量超1700萬、陳凱歌電影《妖貓傳》狂瀾5億票房。

1.2 貓咪與人類的關係演化簡史

從歷史來看,人類與貓的交往有近萬年曆史,在西方大致經歷了神、友、敵、寵四個階段,現在正在關係回暖上升期。歷史上,貓咪曾被人類視若神明受萬千愛戴,也曾被看作不詳遭人殘害,它們與人類的關係在相愛相殺中反覆演進變化,並由此產生了全球豐富多樣的貓文化。

近幾年來,貓文化藉助於互聯網把人類馴化成貓奴。已接受奴役的人類自覺地上傳源源不斷的貓片提供給貓病患者,於是貓病在無數信息終端中大規模傳播擴散開來。

化石,無聲地敘述著一人一貓在黑暗中相依為命,機中不離不棄的溫情故事。

5000年前的古埃及,非洲山貓已經作為常見品種被家庭馴養,這也是歷史上

發現的第一支被家庭馴養的貓種。非洲山貓是短毛家貓的始祖,每位喜歡短毛貓的鏟屎官都應該拜一拜。

公元前9世紀,埃及的短毛貓經由希臘的貿易被帶入義大利,並在4世紀時,

由腓尼基人帶入英倫地區,並繁衍出新的品種:虎斑貓和野貓。直到17世紀時,短毛貓才從歐洲傳到美洲。而長毛貓是在16世紀時,由土耳其傳入歐洲,當時由於天主教會的黑暗統治,長毛貓在歐洲被認為惡魔而慘遭殺戮。

在中國,貓的出現稍晚一些,西漢出現了最早有記載貓的文獻-《詩經·大

雅·韓奕》,研究學者一般認為家貓的出現是在西漢時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可能是由波斯商人通絲綢之路帶入中國。貓咪在中國度了將近1000年後,從中國傳到日本。

隨著貓咪的地域擴散,世界各地相繼產生了在很多與貓相關的神話傳說。

在埃及、泰國等地,貓的地位則一直都高高在上。在古埃及,貓是聖獸,傳說夜晚時,太陽所發出的生命之光被藏在貓眼裡保管。

古埃及的貓咪化身貝斯特女神掌管人類性愛,是性感嫵媚的象徵。埃及人的崇貓演變成了一種特殊的追悼喵咪的方式:如果一隻家養的貓意外死亡,全家都要把眉毛剃以示哀悼。可以說古埃及就是貓神之國,是喵星人在地球上成功佔領的第一個國家。

如果說埃古及把貓當作神,那麼泰國就是開創了「貓主子」和「人不如貓」的先河。泰國有一句俗語叫「擁有暹羅貓的人,無不把它當作寶貝來供養。」它們時常被打扮得珠光寶氣,連吃飯喝水的碗也非金即銀,是真喵生巔峰!

6世紀的中國,九尾貓妖的傳說悄然出現,狡黠神秘隱藏著長生不老的秘密。日本的貓又夜裡可以發光,通吞噬猛獸和人類增強道行,而在江戶時代,招財貓能帶來好運和財富,從此日本踏上吸貓的道路。

中國貓次元現象研究

但在中世紀的歐洲,貓咪交上了厄運。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認定黑貓是女巫的寵物。以至於屠貓尤其是屠殺黑貓成為了正式化、常態化的行為,比利時甚至還舉辦了「伊爾貓節」來虐待殘害貓咪。

總體看來,古代貓文化在不同的地域呈現了不同的內涵和表現形式,厭惡者有之,懼怕者有之,喜愛者有之,崇拜者有之,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產生,不同地區的貓文化開始合併同類項,走向一個在去或許

難以想像的趨勢——吸貓。

這些奇妙神話和故事傳說根植於不同的文化土壤,傳達了不同地域的人民對於喵星人錯綜複雜的態度和情感,甚至對現在的貓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世界有不少國家制定了貓的節日。比如比利時把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天定為貓節。日本的貓日實行委員會(貓の日·行委員會)在1987年制定了貓的紀念日2月22日。美國的貓節是10月29日、俄羅斯是3月1日等等。國際貓日(世界貓節)是每年8月8日。

到了近現代,貓咪對人類的情感撫慰則要更加突出。從名流權貴到文人雅士,貓咪用它們軟萌無害的外表和陰晴不定的性格讓人類心甘情願地匍匐在它們的貓爪之下。

近現代的名人貓奴有很多,錢鍾書、季羨林、冰心、豐子愷都是著名的愛貓人士。錢鍾書不惜在冬夜起床,舉起小拳拳就幫自家貓與林徽因家的貓打架。季羨林完全不嫌棄主子的貓屎貓尿。在國外,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心中,喜歡貓的人更高級一點而且晚年酷愛和貓一起吃飯;而前蘇聯領袖列寧經常在會議上當眾擼貓。

貓在近現代的作用不僅僅是作為人類的伴寵,而是在「同化」人類。這種同化現象集中表現為「喵星人」一詞的流行。

在網路語系中,貓咪已經人格化。網路贈與貓咪「喵星人」的稱號,假想貓咪是從遙遠外太空來的喵星人,依靠萌萌的外表而獲得人類的信任,成為少數與人類平等交往的朋友。因而,貓逐漸被視為一種情感的寄託甚至是某種炫耀的符號,

「連只貓也沒有」、「會有貓的」的成為了年輕人最常用的調侃語句。

1.3 「一人經濟」引發的貓型社會

「貓型社會」表現為生活步入小康後所形成的一種與貓性情相似的社會,由於生活小康化,人們生存壓力下降,人群的行為特徵向貓靠攏,不再熱衷於競爭,追求舒適(懶散)、個性(任性)、宅和不喜爭鬥,「活成貓樣」變成了一種帶著調侃意味的流行風氣。

貓型社會折射出「一人經濟」的複雜社會背景。

「一人經濟」是指一個人用餐、一個人逛街、一個人旅行等由一個人創造出的消費。《經濟學人》雜誌最早提出這一概念時,將之概括為「單身女性消費」。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則提出了更概括性也涵蓋更廣的說法:一個人的經濟。「一個人的經濟」包含的不只是狹窄的單身消費,還包括任何狀態下僅僅為了取悅自己的獨立消費行為。

中國家庭大量的獨生子女,是構成「一人經濟」的重要消費群體。

國家民政局最近的數據表明: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獨居人口從1990

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有超5800萬人一個人生活。這個群體促進了「一人經濟」的發展,對於單身青年來說,一方面,他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足夠承擔獨自生活的成本;另一方面,生活節奏的加快又讓他們疲於分出精力去維持人際關係。這時,獨立冷靜、軟萌神秘的貓咪就給了怕麻煩卻又渴望陪伴的都市人以「治癒」的功效。

「貓型社會」折射了人們更加平和無爭的社會心理。

按照《「貓型化」趨勢與國家公務員行政管理的一種改革去向》一文概括,貓型化的從業者具有這樣一些特徵:注重自身利益、我行我素、不喜歡忙碌、只做擅長的事、沒有太大夢想、拒絕盲目奉獻、珍惜每天的幸福。

2017年7月,澎湃新聞的一篇文章《日本迎空前養貓熱潮,政界擔憂國家回

歸貓型社會》進一步將這種同化作用升格為貓型社會,並分析了貓型社會出現的原因。

文章認為,「喵星人」喜靜懶散,對於體力下降、行動不便的高齡者與不喜外出、深藏宅中的年輕人群,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要高一些。而喵星人又有潔癖,生活習慣上相對比較乾淨,比較省心,這一點也眷顧了不少懶人飼主。

單身青年的各種經濟壓力、工作壓力、情感壓力等,通吸貓,都可以得到緩解或消除。在某種意義上,吸貓成為心靈治癒劑,滿足了吸貓群眾的情感需求,起到了社會情緒紓解的作用。

不同時代、地域、文化的人類,為何近年來都如此為貓著迷呢?

吸貓族將之歸納為兩個字:治癒。

「治癒系」是日本在1999年後半期開始出現的詞語,原本是指電視上演出的女性藝人中能讓人感到平靜,治癒,舒暢的人,以及她們的動作。2000年時這個詞也為男性所使用,有溫柔穩重氣場的一部分男性偶像、演員等也被稱為「治癒系」。

後來,「治癒」被引申為貓咪專用名詞。

與貓咪互動可以減少個體的焦慮、抑鬱和孤獨感, 提升幸福感、自尊和良知

(Knight & Edwards, 2008; McConnell, Brown, Shoda, Stayton, & Martin,2011), 甚至能對罹患精神疾病的病人產生積極影響, 幫助他們更好的康復(Barker &Dawson, 1998)。對兒童、老人、特殊群體和空巢青年們而言,貓咪的陪伴甚至比人類夥伴更為重要。

現代社會中人際關係逐漸淡漠, 生活節奏飛快,生活壓力倍增,人們愈發渴求一份純粹的、穩定的、安全的、不帶功利色彩的情感支持。這種真誠的關係在人與人的互動中可遇而不可求,即便遇到了,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情感來維持。而貓咪與人類之間的情誼十分純粹,主人只需要備好充足的貓糧和水,或是點開互聯網上任意一個貓咪短視頻,即可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獲得穩定的陪伴和撫慰。

我國「空巢青年」是貓咪「治癒」功效的受益群體之一。

這一群體從2017年開始獲得大眾的關注。數據顯示,他們大都是80、90後,絕大數遠離故鄉,獨自在大城市打拚,單身且獨居。空巢青年群體是社會的重要人力資源和主要勞動力,也是網民中最愛發聲的群體之一。他們面臨著缺乏感情寄託和居住條件差兩大困境,容易通網路來逃避現實中的孤單。這一群體具有的特徵,與本次報告中提到的養貓/吸貓人群的吻合度達到90%以上。可以說,貓咪和貓內容,正是這些青年內心的填補和救贖。

2.1 產生「治癒」的原因

第一, 「一看到貓就控幾不住自己」的腦科學

為什麼人類會對貓星人產生如此的保護欲和愛,心理學已有研究。

在認知科學裡,科學家Parsons等人在2010年提出了養育腦的理論,Swain在2011強化了這個理論。這個理論是指人類母親對嬰孩之間存在的一種親密無間、正向積極的感情,正是因為養育腦系統的參與。嬰兒之所以看起來可愛,是因為養育腦系統使人類產生一種憐愛、想要照顧他們的保護欲及養護欲。

人們對寵物的這種不自覺的喜愛和養護,使得研究學者們去思考寵物是否也會激活人類的養育腦系統。

安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測驗表明,人類與寵物的關係,是一種類似於嬰兒與父母的親密關係(Topal, Miklósi, Csanyi, & Doka, 1998)。

家中的貓咪是一個被照顧的對象,鏟屎官在承擔照顧責任的程中,(尤其是女性)不僅會使用媽媽語,還會自發地像撫摸嬰兒一樣給貓咪以肢體安撫。而貓咪會像孩子一樣,通用頭蹭、發出呼嚕聲、踩奶、替你舔毛、甚至送你「禮物」來表達它們的依戀和愛。在雙方互動中, 貓咪的回饋行為讓主人在養育中不斷地獲得類似的滿足感。這樣的可愛回應激發了愛與被愛的循環往複,使得人類更願意去付出持續的照顧與無條件的愛。

進化學研究也給類親子關係的形成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人類擁有養育後代的天性,養育基因越強的人群,基因越容易流傳下去。研究顯示,女性的養育基因強於男性。長此以往,人類身上「養育者」的基因就比較及,對嬰兒的特徵逐漸形成了天然的喜愛。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發現,當觀看可愛的貓咪圖片時,人類的「育兒」神經網路也會被激活。也就是說,可愛的貓咪能夠激活人類的母性和父性,刺激人類提供無條件的愛。

人在照料貓咪的情況下,會產生一種責任感,感覺自己是「被需要的」,同時自我存在感會提升。另一方面,貓的回饋則會讓飼養者在照料中不斷獲得一種滿足感。在一些情況下,貓給予人的滿足感會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貓與人類之間的情誼十分純粹, 幾乎不受外界現實條件的影響,這種真誠的關係在人與人的互動中卻相對稀少。一項比較貓類夥伴和人類夥伴的研究發現, 可愛和無條件的愛是貓類夥伴中最為突出的兩個特徵, (Zasloff & Kidd, 1994)。而貓的積極反饋則會大大激發和強化了飼養者的「照料」行為, (Marks, Koepke, &Bradley, 1994), 就如同親子之間的照料關係一樣。

第二,貓咪這個小可愛就知道往好看了長

貓咪也聰明地利用了人類的育兒天性。我國陝西新石器遺址(公元前3200-2800年)中挖掘出的家貓頭骨具有較長的臉和尖銳的獠牙,因為彼時人類與貓只是簡單的互利共生關係,野貓被老鼠吸引而來,而人類利用貓咪控制鼠患。但5300年後的今天,貓咪已經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聰明地進化出圓圓的臉、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更大的頭身比例和更可愛的模樣,這些都是人類嬰兒的共同特徵。更為明顯的是,貓咪的聲音高頻而軟萌,與嬰兒的哭叫頻率極為相似。且成年的貓咪也保有人類嬰兒的特徵,而不像其他動物,為了捕獵發育出更為健壯有力的身軀和四肢。

這種自帶的「萌」,容易讓人聯想到嬰兒的面孔,生物學家將這樣更吸引人的、更可愛的圓臉稱為「嬰兒圖式」(Babyschema),並將人類對這種圓臉所激發的保護欲稱為「可愛回應」(the Cute Response),即人類在看到這種面孔時,大腦會釋放更多的多巴胺,使主客體之間變得更加親近、友好。

本次大規模調查問卷的結果也側面支持了這一觀點。68.38%的愛貓人士為女

性,且其中93.50%的女性受訪者沒有子女,更有高達73%的女性受訪者是處於最佳育齡期的90後。萌貓的特點激發了這些單身年輕女性的「養育」本能,而貓的積極反饋則會大大強化了年輕女性的「養育」行為 (Marks, Koepke, &Bradley, 1994)。這種聯繫激發了愛與被愛的循環往複,讓人類在照料中不斷地獲得一種滿足感, 甚至逐漸可以用類似於理解人的方式去理解自己的貓咪。

由於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國女性的生育率也向發達國家靠攏,變得越來越低迷。這為貓咪賦予了更大力量,也為貓文化傳播和貓咪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溫床。

貓咪的天賦之一是仗著美與萌俘獲人類的愛,聽起來有點「綠茶」。

但實際上,人類從這種關係中獲得的撫慰和支持要多得多。從生理性來說,他們滿足了人類的養育本能和保護欲。從心理上,對於人類的情感撫慰和社交需求,貓咪都扮演著重要的「治癒」角色。

第三,長久吸貓有助於退散負面情緒

第安納大學教傑西卡·米瑞克研究了 6795 位志願者。通心理實驗,米瑞克發現:看貓片後,吸貓者被治癒了。人的負性情緒顯著減少,正性情緒明顯增加。

有趣的是,本調查中,71.4%的受訪者與自己的配偶、家人或室友一起生活。這類群體不乏親人的陪伴和關愛,擁有充足的人際支持,但仍有59.7%的受訪者感到貓咪能緩解自己的孤獨感。而對於獨自居住的受訪者來說,63.2%的受訪者感受到了貓咪的支持力量,認為貓咪能緩解自己的孤獨感,一顆失意和沮喪的心會因此得到慰藉。只需貓咪的一顰一笑一喵一叫,人類大腦的快樂中樞就開始分泌多巴胺等快樂激素。這樣的撫慰來得如此容易,人類就這樣落入溫柔鄉,輕而易舉染上了貓癮。

該調查中,吸貓人群中,54.8%的人吸貓史在兩年以上,中毒已久不可自拔。如此穩定而持續的吸貓成癮症你也患上了嗎?

2.2 為什麼多「吸貓」少「吸狗」?

吸貓已成為互聯網的一種潮流。為何多吸貓少吸狗?這是調研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也是非吸貓人士經常詢問的問題。

事實上,同為受人喜愛的寵物,狗狗被互聯網傳播的程度遠低於貓咪。

貓和狗最截然不同的特徵是前者獨來獨往,驕縱孤高,沒有等級觀念,後者喜好群聚,忠誠順從,懂得階級之分,而這兩種特徵在人類社會中都有所映射。為何吸貓勝於吸狗?吸貓人士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征服欲、顏值即正義和擼貓。

第一,征服欲

貓咪更能激起主人的征服欲。與狗相比,貓不容易親近,顯得比較傲嬌和高冷,更容易激發征服欲。而狗在習性上更加粘人,需要主人更多的時間陪同,主人長時間不在身邊時,他們便會感到孤獨,渴望陪伴,大多數情況下也是乖巧聽話,更傾向於取悅主人。人類往往更願意去挑戰受到的不屑。因此儘管在人與貓的主寵關係中,人具有著絕對支配權,但很多養貓者自稱「鏟屎官」或「貓奴」,甚至樂此不疲。

第二,顏值即正義

貓的長相更能激起人類的好感,所擁有的 「嬰兒圖式」(Babyschema)臉龐激發人類的 「可愛回應」。人類在看到這種面孔時,大腦會釋放更多的多巴胺,使主客體之間變得更加親近、友好。貓咪的慵懶和嫵媚更能激發人類對於美的追求。

而狗在成年之後,臉型往往會發生很大變化,變得更有稜角,形狀也更狹長,降低了人類對他們的可愛認同感。

第三,擼貓

擼貓可謂是貓奴們的一大愛好,要想贏得主子的芳心光是撫摸可能還不夠,貓奴們還要學習一下給貓咪作馬殺雞的技能。在伺候貓主子的同時蹭一手柔軟順滑的毛髮。

貓與狗的毛髮手感並不一樣,狗毛髮更粗壯,相對來說也更粗糙,貓的毛髮則柔軟細膩,並與貓柔軟的身體一樣,軟到人心裡。擼貓,絕不僅僅摸貓這麼簡單,那是一種由上到下、由內到外的觸覺升華。

2017年7月6日,一篇迅速走紅的公眾號文章,提出了一個擼貓界恆久以來敢夢不敢言的「終極關懷」:人們可以像共享單車一樣共享擼貓。而網易《看客:全民「擼貓」時代》專題則更高調的點出:身嬌、體軟、易推倒的貓咪,儼然已成為21世紀的新剛需。

2.3 雲吸貓的五大原因

近幾年掀起的吸貓風席捲了互聯網,「我們有貓」、「我們會有貓的」這樣的呼聲也一浪比一浪高,吸貓有哪些癮?網民為什麼開始了爭做貓寵兒的戰役?

從社會心理學來看,主要原因有五個:刺激、投射、彌補、隨眾和減壓。

第一,刺激:平凡的人生也需要刺激

人們很容易對重複、常規的內容產生厭煩情緒,所以人們的注意力和專註往往不會停留在熟悉的事物上。而貓咪帶來的驚喜感高於狗,貓咪的心意完全不像狗狗那般簡單、清,你永遠不知道它們將如何反應。

反轉隨時會出現,而出現的時候,人們會感受到發自內心的驚奇、愉悅和滿足感。這樣的貓內容,正好符合了互聯網非線性,零碎,自發和爆炸性的傳播特點,因而無需精心編輯,貓內容就很容易吸引受眾關注。

第二,投射:把貓咪當成是另一個我嗎?

貓咪的性格可以更好地投射人類情感,每一個人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和人格,貓也是。

無論把人類比做貓型人格,還是把貓咪當作人類夥伴來看待,背後的共同點都是人類的情感投射。由於貓的神情和肢體語言非常豐富,貓咪成了可以成為一塊「完美的情緒畫布」,有著巨大的詮釋空間。主人捕捉貓咪的日常為視頻或圖像,配上自己的感受將其人格化。觀眾們對這些內容進行解讀,激發較強烈的情感反應,繼而轉發,鏈式反應就此打開。

這就是貓咪表情包風靡網路的關鍵。

第三,彌補:貓咪可以補償「死宅」的社交需求

貓咪可以成為宅群社交的彌補。本次調查對比了吸貓人群與不吸貓人群在「宅」屬性上的差異,結果證實了互聯網傳播已久的猜測。沒錯,吸貓人群中宅男/宅女的比例高達78.7%,遠高於非愛貓人士。且吸貓人群日平均使用互聯網的時間也比不吸貓人士高出1- 3小時左右。

吸貓人群更常使用互聯網,也偏好製作貓咪表情包、短視頻等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後傳播這些貓咪內容來滿足自己的社交需求。養狗人士則開朗得多,他們會參與更多戶外、真人的活動,不會花等量的時間宣傳貓咪。

現代的互聯網是個用戶上傳的世界,難怪貓咪能如此順利地席捲。

第四,隨眾:大家都吸貓,那我也吸一個好了

吸貓可以幫助人類獲得群體認同感。

社交網路平台中,個人、明星或者企業均會有意識地通種種方式塑造和提升自我形象。有貓的人往往令他人產生酷、萌、慵懶、富有愛心、幸福等聯想,這也正是

吸貓人群希望表現出的自我形象。

另一方面,當人們渴望被某個群體認同時,就會表現出與那個群體相一致的行為,以期被視為成員。即便他們並未意識到這一行為有什麼實質意義,也會自然地效仿。

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會有那麼幾位用貓咪做頭像、曬貓狂魔、或是酷愛使用貓咪表情包的朋友。貓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互聯網上的流行文化,為了在互聯網中獲得認同或者引起關注,人們也會自然加入吸貓、曬貓的大軍之中。

第五,減壓:現實壓力太大,想做一隻貓不可以嗎?

雲養貓是面對壓力下的一種迴避型方式,人類心靈深處的純真使人們無論在生命周期的哪個階段,潛意識中都有願意親近寵物的童真心理。相對人與人,人與貓的溝通更加單純直接,類似於兒童時期的交流方式。吸貓、雲養貓是成人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高度的社會壓力下的一種迴避型方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人追求童趣的心理。

商業化是吸貓現象的必然結果。雲吸貓對應著雲養貓。當人們還在討論如何雲吸貓的時候,許多人已經開始通過雲養貓賺錢了。

微博是雲養貓基地,也是重要的貓咪商業化平台。貓星人在微博中儼然成為了動物中的網紅。眾多的萌寵博主曬貓,吸引了大量粉絲關注,商業化水到渠成。例如,「回憶專用小馬甲」為一隻蘇格蘭折耳貓和一隻薩摩耶犬做廣告寫軟文,一條廣告收費2萬左右,每年營收數百萬元。

雲養貓另外一個商業化途徑是將貓咪IP化。「郭斯特」憑藉兩隻貓咪積攢下的超級人氣,出版漫畫、設計了不少周邊產品,銷量可觀。

微信是雲養貓另一個商業化程度較高的平台,主要體現在公眾號、表情包和小程序等三個領域。

表情包方面,據閃萌統計, 截止至2018年,全網貓咪表情包數量為30076個,

佔據總體的4%,這個數量是狗的兩倍。2016年,貓咪表情包的使用量超1億次(114061308次),2018年1月中旬,這一數字迅速增長到1億2000萬次。

微信小程序上,也誕生了不少貓程序,其低成本高推廣的便利性將會成為貓內容絕佳的孵化器。

3.1 微博:時間最早、用戶最集中的吸貓平台

據微博微指數顯示,2013年10月25號,微博第一次貓咪熱潮出現,當日貓咪的搜索量達到有史以來的峰值,5萬多次。自此,微博上的吸貓狂潮正式掀起。

隨著吸貓現象的爆發,與貓相關的各類產業也在不斷發展。

基於網路吸貓而形成的文化消費現象,可以稱之為貓次元經濟。

貓次元經濟的核心在於為悅己而消費。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消費主張是,即使不便宜,也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追求舒適和享受。年輕人購買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註定了「貓咪經濟」囊括了各種消費場和領域,背後不光是消費觀念的轉變,還有整個商業社會需要解決的商業難題。

據統計局數據,貓咪的線下消費規模約為500億元,呈增長趨勢。線上消費正在萌芽,雖說經濟規模無法與前者相比,但已經步入爆發的前夜。

在中國,以微博為代表的少量早期用戶依靠貓咪吸引了大量流量,誕生了第一批萌寵博主;而後貓咪粉絲效應逐漸滲透到微信,快手、抖音上,「貓病患者」人群迅速擴大。另一方面,用戶的成長還催生了雲養貓APP、虛擬養貓遊戲等新興的商業模式,貓咪經濟形態開始探索與發展。

目前,貓文化的IP已經步入遊戲、影視、動漫、文學等內容產業。一些以貓咪為主題的APP應用和網站,開始萌芽。「貓次元經濟」正在壯大,目前出現5大特點。

4.1 貓次元經濟的五個特點

貓次元經濟在中國的發展比較全面,幾乎遍佈於內容產業各個重要領域。

諸如社交媒體平台、遊戲、影視、動漫、網路文學等,都由了貓咪的身影。

通分析貓文化和貓經濟,可以發現;中國貓次元經濟的用戶之大全球僅此一家,消費能力也十分凸顯。但市場發展速度還未能跟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提供的產品多樣性不強,殺手級應用仍未出現,遠不能滿足用戶需要。貓內容雖然流量巨大,但完善的經濟模式沒有形成;如何利用和轉化貓次元經濟龐大的市場,如何形成貓文化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循環,開發者仍在探索之中。

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參考日本,他們的貓次元經濟發展較為完善,曾有學者提出「貓咪經濟學」這一概念來表達貓咪對於產業的巨大影響,其中最重要的觀點是:不管經濟多麼困難,大眾對貓及其相關產品的熱情永遠高漲,只要商家用對貓咪就能吸引關注從中獲益。

在日本的影響下,中國的貓次元經濟正在快速壯大。

第一,產業處於起步階段

當前,我國的貓文化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主體多為獨自經營的團體或個人,規模較小,尚沒有出現以貓文化為主體的大型企業。產業豐富度欠佳,文化巨頭也未出現。

從2013年至今,貓咪在各大平台的熱度居高不下,成為重要的「流量擔當」。在貓內容進一步的升級和多樣化後,伴隨著「貓病患者」的助力傳播,將會培養出更多的「吸貓群眾」。當這一群體成長之後,經濟獨立帶來消費能力的提高,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可以預見,5年之後,貓次元經濟的規模只會更加可觀。這種擴張將會引領貓次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更加細分、規模化的產業模式可能會出現,龐大的市場得到更全面的開發。

由此,貓次元經濟的發展潛力值得看好。

第二,用戶規模和消費習慣

粗略估算,截止至2018年,我國吸貓人群規模接近5000萬,消費者規模接近3000萬。

問卷調查顯示,吸貓用戶的消費者轉化率為65%。吸貓用戶中,51.8%的人曾購買貓咪表情包,19.6%在貓咪遊戲中有消費。只有35%的用戶表示未曾消費貓咪線上產品。

伴隨著未來相關產品的豐富度提升,消費者轉化率將會進一步提升。千萬量級的用戶規模和日益增長的消費人群是貓次元經濟增長的最堅固的基石。

第三,變現能力弱

如何讓吸貓消費者貢獻更多?這是一個久懸未決的問題。

「貓+」在互聯網平台上的流量巨大,內容產業一旦有了「貓病」,吸貓群眾就會蜂擁而來。

但從可消費產品的種類和價格來看,人均消費水平仍處於較低程度。常見的貓次元消費品有表情包、手機主題、微信讚賞與網路文學/漫畫會員購買等,產品雖然豐富但是消費轉化率很低,變現能力十分窘迫。

但在未來,伴隨中國版權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貓次元經濟的變現能力將會有所升級。

第四,期待殺手級應用

只有多樣性的產品和市場才能滿足龐大的用戶需求。

貓咪在內容產業的輻射範圍包括視頻、圖片、表情包、遊戲、動漫等,以貓為主角的作品正在萌芽,但是在這些內容產業中,貓咪IP尚未出現現象級產品。

貓咪IP運營較為成功的案例主要表現為社交平台上的大V和中國特產「表情包「。在影視遊戲動漫產業上,貓咪IP還有較大的開發空間。中國目前以貓為主角的動漫作品只有一部《羅小黑戰記》,與日本差別甚遠,遊戲上的開發也是一片空白,影視劇略微領先,《胖虎日記》和《妖貓傳》都是貓咪流量的巧妙利用,最近上映的漫改網劇《有貓在》也是一次領先的嘗試。

市場期待殺手級應用的出現。

第五,貓咪經紀人

爆炸性的貓咪信息造就了第一批貓明星,貓咪明星們憑藉極美或極丑或其他特別的外表特徵在眾貓爭艷中脫穎而出,博得關注。

這促使了一個新職業的誕生——貓咪經紀人。

世界級的明星貓們的走紅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流於表面,專屬經紀人會對它們進行全方位的包裝、宣傳,為其安排「檔期」,甚至規劃好一條發展路線。

Ben Lashes是全世界第一位貓咪經紀人,有著一個聽起來萌萌噠的英文職業

名「Meme Manager」。他運營著世界上最有名的貓咪明星之一——美國不爽貓「Tardar Sauce」。

在Ben的運營下,不爽貓不僅有了自己的寫真集、視頻集,後來還通接廣告、拍電影、圖書出版等方式,獲得了640萬英鎊的收益。

他用產品思維打造著貓咪產業,試圖把他經手的貓咪明星變成大IP。一旦他在網路上發現有潛質的貓咪,便會立刻聯絡其主人。除了原創視頻、圖片外,他還會為貓咪出書,種類涵蓋漫畫、寫真等;還會試圖尋找參演知名電影、電視劇的機會。

觀察貓咪明星的特點和發展路線,不難發現,貓咪經紀人為喵星人規劃的發展路數與人類明星中的網紅極度貼近。

首先利用網路打開知名度,而後貓咪們往往被賦予不同的精神內核,成為宣揚某種價值觀的渠道。當然,貓咪們沒有人類網紅的獨立自主的人格和思維,沒有語言和表達,更沒有自我營銷能力,於是貓咪明星們顯得較為被動,全靠經紀人的智慧。

同時,好處也很明顯,人類對於貓咪網紅的寬容和愛護程度,大大超了人

類網紅,人類可從不會去監督、批判、封殺一隻貓咪,反而把追捧它們當成一種潮流和交友手段。貓咪在生活中看似是貓主子,作為明星卻是以純良的低姿態換來零差評的好口碑,與經營人類網紅相比,風險大大降低。

發平台為微信、微博為主,與同類博主聯動性強,中心化趨勢十分明顯。

如微博認證為知名萌寵博主 「著名網黃貓日」,擁有超60w粉絲,他發布在微博的原創貓咪日常視頻最高轉發量超3w,評論量接近2w; 知名萌寵博主「傘口組」除了出品貓咪枱曆明信片等周邊外,還與「郭斯特」等其他寵物大V進行積極聯動和互推。

中國是否能夠形成專屬「貓咪經紀人」?伴隨著內容產業的不斷豐富和升級,版權意識的提高,這一職業出現應屬大勢所趨。

·結·語·

「貓型社會」顯露了中國未來社會氛圍的變化趨勢。

在「一人經濟」的社會環境中,以「空巢青年」為主的「佛系」群體構成了

「貓型社會」的核心,他們憑藉與世無爭,隨遇而安,自由散漫和缺乏闖勁的特徵在2017年引發了大量關注。

這一群眾的主要構成為80、90後,獨生子女居多;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已經入職場,開始承擔社會責任和壓力,但伴隨著中國的經濟進步和國力的增強,「佛系」群體的生存壓力相比於60後,70後和80後更低,由此,這一群體的情感需求上升。在吸貓的程獲得情感彌補,與此同時,受到「貓性格」同質化的影響,整整一代人的 「貓型化」趨勢明顯。

「貓型社會」的意義在於內置平和穩定的基因,使得社會氛圍更加和諧,惡性競爭減少,人們幸福感提高,有助於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

貓次元經濟將給內容產業增加新的篇章。

吸貓現象「病毒式「傳播創造了巨大流量,催生貓次元經濟,這是一個以貓咪內容為核心的消費型經濟。貓次元經濟的發展道路取決於貓咪流量的變現能力。許多人正在積極的探索商業化道路,未來還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可以預期,中國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貓次元經濟體,相關產業的發展將會更加波瀾壯闊。

最後,感謝貓咪給人們內心世界帶來的祥和。

翻出手機中的這圖片,不知道是貓還是狐狸你?反正祝大家春節快樂,如果你也覺得快樂,可以手機長按下面這個東西,給小編一粒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投行報告 的精彩文章:

摩根大通CEO:後悔說比特幣是騙局
麥格里資本:中國首席經濟學家Liu He的海外首秀有5大看點!特朗普去「招商引資」 招商證券:警惕特朗普對中國態度的尖銳化

TAG:國際投行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