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小俊:清代東南書院課藝補目

魯小俊:清代東南書院課藝補目

清代東南書院課藝補目

魯小俊

作者簡介:魯小俊(1976-),江蘇東台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明清書院、科舉與文學。

摘 要:徐雁平《清代東南書院課藝提要》著錄清代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書院課藝86種,為相關研究指示門徑,厥功甚偉。筆者近年訪書,又經眼東南書院課藝55種。今撰其提要,以補徐先生的勞苦。

關鍵詞:清代;東南書院;課藝;書目

書院課藝為生徒考課之作,對於教育史、學術史、文學史的深入研究,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徐雁平先生的《清代東南書院課藝提要》著錄清代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書院課藝86種(另有未見課藝14種),[[i]]最為宏富,為相關研究指示門徑,厥功甚偉。筆者近年訪書,又經眼東南書院課藝55種。今撰其提要,以補徐先生的勞苦。

一、江蘇省

(一)太倉直隸州

1、《婁東書院小課》

道光九年(1829)刊行。庄東來選,在院肄業諸子同校。庄東來序(道光九年)。凡81篇,其中賦23題37篇,雜文14題17篇,古今體詩17題27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楊敬傅、胡朝縉、胡朝綬、周元鑒、周元鉁、蔣枚、徐春祺、吳逢甲、蕭應麒、張培基、陸廷璜。

2、《當湖書院課藝》

同治七年(1868)開雕,本院藏板。嘉定城內東坡橋東首高見山刻印。山長張浩選。汪福安序(同治七年),張浩(同治七年)序。凡四書文117題160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葛家善、楊震福、葉聲駿、王鍾福、秦錫元、陳慶甲、嚴肇祥、楊恆福、陸乃勛、趙莪、嚴啟祥、吳甘泉。

3、《當湖書院課藝二編》

光緒十三年(1887)冬月開雕,本院藏板。嘉定城內東坡橋東首高見山刻印。楊恆福編次,秦錫元、朱沄同校。龍景曾序(光緒十四年二月中和節),徐為倬序(光緒十四年試燈節),楊恆福序(光緒十三年冬月)。凡四書文214題275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秦錫元、秦鴻瑞、葉聲駿、秦鼎、陳承祿、金念祖、吳邦恆、趙棫、諸晞沆、楊寶瑄、周保璋、黃宗善、周保珪、楊震福、沈恩膏。

4、《當湖書院課藝三編》

光緒二十二年(1896)開雕,本院藏板。嘉定城內東坡橋東首高見山刻印。楊恆福編次,秦錫元、朱沄同校。孫毓驥序(光緒二十二年四月),顧承皋序(光緒二十二年夏月),楊恆福序(光緒二十二年夏日)。凡四書文80題114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許朝貴、秦祖望、廖壽圖、王燾曾、許朝宗、張祖寅、庄元俊、李曰鏡、沈恩膏、徐之錦、唐福昌、沈恩孚、毛詒源、譚學濬、張松齡、程嘉樹。

(二)、松江府

5、《上海求志書院課藝(春季)》

題「春季課藝」,未詳何年。俞樾評閱經學和詞章之學,評閱史學,高驂麟評閱掌故之學,劉彝程評閱算學,張煥綸評閱輿地之學。凡33篇,其中經學4題4篇,史學6題6篇,掌故5題5篇,算學4題5篇,輿地7題9篇。作者17人:朱逢甲、湯金鑄、鄭興森、吳曾英、許壽衡、秦諴、馮一梅、王履階、顧麟、王念珣、沈祥鳳、瞿慶賢、沈善蒸、姚文棟、李慶恆、姚有彬、朱昌鼎。

6、《上海求志書院課藝(丙子夏季)》

光緒二年(1876)夏季課藝。俞樾評閱史學和詞章之學,評閱經學,高驂麟評閱掌故之學,劉彝程評閱算學,張煥綸評閱輿地之學。凡44篇,其中經學6題13篇,史學4題5篇,掌故之學7題7篇,算學2題2篇,輿地5題5篇,詞章7題12篇。作者19人:朱逢甲、宗汝成、姚文枏、邵如林、範本禮、徐琪、錢國祥、王履階、沈善蒸、許壽衡、王光熊、章耒2篇,李慶恆、趙引修、艾承禧、郁震培、馮一梅、丁桂琪、馮熙成。

7、《上海求志書院課藝(丙子秋季)》

光緒二年(1876)秋季課藝。俞樾評閱史學和詞章之學,評閱經學,高驂麟評閱掌故之學,劉彝程評閱算學,張煥綸評閱輿地之學。凡58篇,其中經學7題7篇,史學5題11篇,掌故6題9篇,算學5題7篇,輿地8題10篇,詞章7題14篇。作者21人:朱逢甲、沈善蒸、鄭興森、王履階、華世芳、徐琪、朱寶青、姚文棟、楊象濟、沈祥龍、汪晉德、曹基鏡、胡元鼎、姚文枏、艾承禧、秦諴、沈咸喜、崔有洲、黃致堯、許壽衡、章耒。

8、《上海求志書院課藝(丙子冬季)》

光緒二年(1876)冬季課藝。俞樾評閱史學和詞章之學,評閱經學,高驂麟評閱掌故之學,劉彝程評閱算學,張煥綸評閱輿地之學。凡51篇,其中經學7題12篇,史學7題8篇,掌故5題6篇,算學4題6篇,輿地5題7篇,詞章5題12篇。作者27人:朱逢甲、艾承禧、沈善蒸、鄭興森、趙賢書、於爾大、錢其襄、梁雲、姚文棟、錢潤道、沈祥鳳、王保衡、尹熙棟、陳曾彪、顧麟、姚文枬、華世芳、甘克寬、許壽衡、郁晉培、崔有洲、趙引修、康宜鑒、陳炳、鄭炳、楊象濟、金庭萼。

9、《上海求志書院課藝(丁丑春季)》

光緒三年(1877)春季課藝。俞樾評閱經學和詞章之學,沈曾植評閱史學,高驂麟評閱掌故之學,劉彝程評閱算學,張煥綸評閱輿地之學。凡44篇,其中經學7題9篇,史學5題8篇,掌故5題6篇,算學4題4篇,輿地5題7篇,詞章6題10篇。作者21人:何松、林頤山、朱逢甲、華世芳、沈善蒸、沈祥龍、錢潤道、王保衡、趙寶書、張大昌、蔡福鈞、陳士翹、楊象濟、沈祥鳳、沈咸喜、王履堦、韓柳文、唐步雲、湯日贊、朱昌鼎、王釗。

10、《上海求志書院課藝(戊寅春季)》

光緒四年(1878)春季課藝。俞樾評閱經學和詞章之學,鍾文烝評閱史學,高驂麟評閱掌故之學,劉彝程評閱算學,張煥綸評閱輿地之學。凡61篇,其中經學12題24篇,史學8題8篇,掌故3題3篇,算學4題4篇,輿地3題3篇,詞章7題19篇。作者24人:朱逢甲、楊敏曾、于鬯、孫瑛、徐誦芬、何宗鎬、馮崧甫、葛嗣濚、許景衡、陳鼎、甘克寬、李達璋、鄭興森、章保元、屈元爔、王光熊、郁運中、丁桂琪、楊象濟、沈祥鳳、沈善蒸、崔有洲、周汝翔、廖嘉綬。

11、《雲間郡邑小課合刻》

雲間、求忠、景賢書院小課合刻,又名《雲間小課》。光緒四年(1878)季夏開雕,上中下三卷。署松江府事鎮江知府趙佑宸序(光緒四年),署婁縣事嘉定知縣程其珏序(光緒四年清和月)。上海圖書館藏有抄本,內容與刻本相同,抄寫版式亦遵原刻,惟缺下卷。又,趙序、程序之前,增江蘇督學夏同善序(光緒五年四月)。凡236篇。卷上賦31題56篇,卷中雜體文42題73篇,卷下試帖、五排、七排、五古、七古、七律、七絕62題107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吳履剛、馮頤昌、馮端灋、馮端燮、凌鵬飛、王賡颺、郭福衡、張礽宇、王廷樑、秦端、馮彥昌、章耒、陳鼎常、沈祥龍、張礽勛、王廷材、劉至清、章士傑、李廷楨、秦震。

12、《橤珠課藝》

未題刊刻年月。張修府同治七年(1868)序。凡四書文19題32篇,試帖詩6題14篇。附刻闈墨12篇,其中王家亮鄉試(道光丙午科)4篇、張修府鄉試(道光丙午科)4篇、張修府會試(道光丁未科)4篇。另有張修府窗稿23篇。作者10人:葛學禮、張修府、王家亮、賈履上、王慶均、沈廷寀、曹樹耆、徐世榮、周世昌、汪元森。

13、《雲間四書院新藝彙編》

又名《雲間四書院課藝精華類編》,四書院者,雲間、求忠、景賢、融齋。掃葉山房石印本,姚肇瀛編。姚肇瀛自序(光緒二十八年季冬)。凡8類:講義、論辨(上中下)、策問(上下)、考證、說、解、雜著、算學,約500篇。有評點。

(三)、蘇州府

14、《正誼書院課選》

道光十四年(1834)秋刊,本院藏板。山長朱珔選定,監院歐陽泉編次,在院肄業諸生參校。撫吳使者林則徐序(道光十四年仲夏),吳中承宣使者陳鑾(道光十四年夏六月中浣)。凡四書文44題118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張肇辰、王芝孫、吳鍾駿、馬學易、江文齡、黃增川、陸元綸、潘霽、陳焵、顧本立、胡清綬、王熙源、陳宗元。

15、《正誼書院課選二編》

道光十五年(1835)春刊,本院藏板。山長朱珔選定,監院歐陽泉編次,在院肄業諸生參校。卷首監院聲明:「如有抽減篇數,翻刻射利者,訪聞確實,立即指名移究,懲辦不貸」云云。朱珔序(道光十五年春正月)。凡四書文41題117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馮桂芬、陳焵、洪鼎、陸元綸、胡清綬、徐紹鏊、吳鍾駿、顧文彬、夏曉初、范來治、王芝孫、朱文漣。

16、《正誼書院課選三編》

道光十六年(1836)春刊,本院藏板。山長朱珔選定,監院歐陽泉編次,在院肄業諸生參校。卷首監院聲明,同《二編》。朱珔序(道光十六年秋七月)。凡四書文48題129篇,五經文16題17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陸元綸、洪鼎、夏曉初、范來治、顧文彬、金鳳沼、馮桂芬、胡清綬、徐紹鏊、李傳楨、陳焵、姚琳。

17、《正誼書院課選四編》

道光十八年(1838)秋刊,本院藏板。山長朱珔選定,監院歐陽泉編次,在院肄業諸生參校。蘇城臬轅西首喜墨齋劉建揚刻印。卷首監院聲明,同《二編》。朱珔序(道光十八年孟秋)。凡四書文26題100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洪鼎、潘霽、陸元綸、李傳楨、邵馨、張璐、王熙源、顧文彬、汪嘉惠、姚琳、范來治、徐紹鏊、馮桂芬。

18、《正誼書院賦選》

光緒三年(1877)孟夏上海印書局刊。凡24題59篇。間附原評。入選課作較多者:汪芑、陸潤庠、馮芳植、趙鈞、胡元濬、殷詒穀、陶甄、王楨、徐誦芬、柳商賢、徐有珂、楊引傳、汪鶴延、黃賡唐、潘祖謙、府晉蕃。

19、《紫陽書院課選》

又名《紫陽課選》。道光二十一年(1841)刊,書院藏板。蘇城小市橋瑾懷齋局刊。院長朱珔鑒定,在院肄業諸生參校。朱珔序(道光二十一年閏三月下浣)。凡四書文44題137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洪鼎、朱榮實、席振逵、劉心龍、胡家錕、王瑋、鄒鳴鹿、張元培、王芝孫、潘寶泉、汪錫珪。

20、《紫陽書院課藝三編》

同治十三年(1874)課藝。光緒二年(1876)六月校刊,本院藏板。山長潘遵祁鑒定,監院包桂生編次。凡四書文18題70篇。間標明刊刻時刪改字數,有評點。另有試帖詩50首。入選課作較多者:秦綬章、何來壽、黃賡唐、王頌蔚、秦毓麒、袁寶璜、貝毓梅、王庚、貝朝炳、李元楨、貝允章、何寶炘、貝傳書、秦夔揚。

21、《紫陽書院課藝四編》

光緒元年(1875)年課藝。光緒三年(1877)十月校刊,本院藏板。山長潘遵祁鑒定,監院方其洪編次。凡四書文15題63篇。間標明刊刻時刪改字數,有評點。另有試帖詩34首。入選課作較多者:吳文桂、潘誦彬、王頌蔚、許珏、王祖畬、秦毓麒、殷李堯、吳楨、顧有樑、葉昌熾、秦夔揚。

22、《游文書院課藝》

同治十三年(1874)開雕,板存蘇州長春巷西口傳文齋刻字店。李芝綬、季念詒、龐鍾璐、汪福安序。凡二卷,四書文63題80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殷李堯、歸綱、邵咸亨、陶炳權、曾之撰、徐元標、俞鍾頴、管辰焈、顧鍾瑞、陶文炳、陶文煃、管蘭蓀、李玉麟。

(四)、江寧府

23、《惜陰書舍課藝》

道光二十八年(1848)刊行。院長馮桂芬評閱,江寧教諭宋開第校刊。凡三卷138篇:卷一賦,9題32篇;卷二詩,包括樂府、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七言絕、試律,31題72篇;卷三騷、七、詔、策、啟、書、序、頌、論、銘,14題34篇。入選課作較多者:金和、壽昌、蔡琳、馬壽齡、姚必成、鄭芝、王庭、姚伯鸞、姚近輸、周葆淳、臧汝舟、朱延齡、鄧爾晉。

24、《惜陰書院課藝》

施作霳題籤,光緒二十七年(1901)七月刊印。山長褚成博鑒定,肄業諸生校字。褚成博序(光緒二十八年春仲)。凡說、考、辨、論、考、述、訂誤、書後、敘例等45題68篇。有評點。作者21人:丁傳靖、侯巽、侯必昌、郜懷沁、侯日昌、侯福昌、曹鈞、陳詒紱、王霆、王畋、吳鍾驥、崇朴、李丙榮、翁長沂、汪震榮、曹昌祜、張紹齡、繆九疇、俞粹蘊、李鴻才、翁長芬。

25、《尊經書院課藝七刻》

山長盧崟鑒定,及門諸子參校。盧崟序(光緒十五年六月初伏日)。凡四書文80題144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秦際唐、陸維炘、陳光宇、許長齡、陸春官、盧金策、周鉞、顧雲、秦匯生、鄭維翰、陳光第、姚佩珩、程祥起。

26、《續選尊經課藝》

光緒十五年(1889)上海珍藝書局校印。山長盧崟選定,及門諸子參校。盧崟序,同《尊經書院課藝七刻序》。凡四書文126題352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秦匯生、陸維炘、陸春官、盧金策、許長齡、姚佩珩、陳光宇、秦際唐、金還、周鉞、陳光第、魏家驊、陳伯龍、鄭維翰、夏仁瑞、葉文翰、秦寶瑤、鄭維駒、吳鳴麒。

27、《金陵奎光書院課藝》

光緒十九年(1893)中夏望三益亝印行。山長秦際唐鑒定,葉廷琦、邱廷鑾編次校刊。凡158篇,其中:賦42題93篇,試帖詩21題35篇,古體詩4題5篇,律詩9題17篇,絕句5題8篇。有眉批、末評。入選課作較多者:邱廷鑾、葉廷琦、王樹培、王樹禾、李杏生、夏仁虎、夏慶復、程先科、楊汧、李世宏、承先、王立勛、陳景培、龔肇新。

(五)、淮安府、常州府及一省總集

28、《崇實書院課藝》

凡17冊,刊於同治二年(1863)至光緒七年(1881)。督漕使者吳棠、蘇鳳文、文彬、恩錫、黎培敬、周恆祺等鑒定,山長錢振倫、龐際雲、吳昆田評選,監院周嘉楨、花芸培、梁承誥校刊。吳棠序(同治二年冬十二月)。凡四書文364題509篇,五經文8題14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程人鵠、袁長清、張輸、范冕、潘金芝、胡銘恩、汪鴻達、陶璇培、仲大奎、萬立銳、胡譚典、秦大同、潘蘭璘、高鴻鋆、王士錚、劉衛、朱殿芬、潘蘭實、卓世濟、萬立鐶、陳麟鍾、邱寶善。

29、《毘陵課藝》

是集為常州延陵、龍城書院課藝合刊。光緒三年(1877)暮春鐫,板存文煥齋。常州知府譚鈞培序(光緒二年仲秋月)。凡四書文93題116篇,經文1題2篇。有眉評、末評。入選課作較多者:錢福蓀、韓廷標、周舫、陳清照、吳會甲、趙企翊、卜文煥、李錫蕃、孫方與、史致誥。

30、《南菁文鈔三集》

光緒二十七年(1901)冬日開雕」。丁立鈞序。凡八卷78篇,皆經解、考證、論說之文。入選課作較多者:達李、陳佩實、趙寬、陳開驥、陳銘荃、尤金鏞、陸炳章、金楙基、梅調鼎。

31、《蘇省三書院課藝菁華》

又名《蘇省三書院策論義課藝菁華》、《課藝彙編》。光緒二十八年(1902)仲春蟾香山房鐫本」。卷首竹虛室主《課藝彙編緣起》(光緒二十八年仲春)。 凡四卷60篇,卷一史論9題16篇,卷二時務策10題11篇,卷三四書經義論8題19篇,卷四雜文8題12篇。附原評。入選課作較多者:彭世襄、范鑅、惲鳴韶、魯林、費廷璜、陸清瀚、孔昭晉、吳麟、樊如蘭、顧禹謨、郁瑚、謝敬仲。

二、浙江省

(一)杭州府

32、《崇文書院課藝》(杭州)

高行篤題籤,同治六年(1867)冬月開雕,七年(1868)四月訖工。山長薛時雨鑒定,監院徐恩綬、高人驥、孫詒紳編次。浙江巡撫馬新貽序(同治六年八月),薛時雨序(同治七年正月)。凡四書文50題181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屠鑫、張景祁、吳承志、李宗庚、周鳴春、金毓麟、張岳鍾、費玉崙、邵世恩、曹鴻藻、董慎言、樂嗣?、鍾受恬、吳超、陸宗翰。

33、《崇文書院課藝續編》(杭州)

同治七年(1868)冬月開雕。山長薛時雨鑒定,監院高人驥、孫詒紳編次。凡四書文21題83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趙銘、王若濟、屠鑫、施補華、黃以周、金毓秀、陸召南、虞振源、鄭炳垣、吳承志、高拜庚、孫繩祖、沈國勛、陳建常、張學濟。

34、《崇文書院課藝九集》(杭州)

高保康題籤,光緒十七年(1891)六月開雕。掌教馬傳煦鑒定,監院許承綬、鄒在寅編校。浙江巡撫葉赫崧駿序(光緒十七年仲夏),馬傳煦序(光緒十七年季秋)。凡四書文46題140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張頤慶、孫榮枝、孫祥麟、吳起鳳、朱增麟、許錫龍、許康壽、程彰采、許寶傳、顧梓培、鄭文蔚、潘炳、鄒寶僡、吳福英、宋文蔚、董維新。

35、《崇文書院課藝十集》(杭州)

高保康題籤,光緒二十年(1894)十月開雕。掌教翁燾鑒定,監院許承綬、姚巳元編校。翁燾序(光緒二十一年孟冬)。凡四書文49題140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范崇正、鍾駿文、陸立瀛、洪錫撰、王儒寶、吳起鳳、吳福英、田位燊、洪昌烈、徐光煦、湯湘、陸懿凝、顧梓培、樊熙、張頤慶、葛迺青、來傑。

36、《東城講舍課藝》(杭州)

高行篤題籤,同治八年(1869)季春付雕。薛時雨序(同治八年十二月)。包括三部分:四書文39題100篇,經藝13題18篇,經解、雜文28題38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許誦禾、楊文傑、吳承志、陸召南、王若濟、王同、許承綬、屠鑫、張景祁、黃以周、許郊、鄭炳垣、吳榮誥、陸元鼎、陳豪、俞光組、朱錫榮。

37、《東城講舍課卷》(丁夢松)

稿本,上海圖書館藏,封面署「東城講舍肄業生員丁夢松,內課第二名」。四書文1篇,題《亦在車下》;賦1篇,題《賦得蘆花被賦》;試帖詩1篇,題《賦得美人娟娟隔秋水》。末評:「情文相生,稍欠錘鍊,排律誤作五言。」按,上虞廩生丁夢松,參校《上虞縣誌》[[ii]],未知是否即此人。

38、《東城講舍課藝續編》(杭州)

同治十三年(1874)冬季刊成。陳魯序(同治十三年仲冬)。凡四書文39題54篇,經文24題26篇,經解17題18篇,雜著14題18篇,賦61題95篇,古今體詩、詞曲47題64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楊振鎬、虞文璇、施補華、許郊、查光華、張燊、張祖鑒、俞光組、屠鑫、汪行恭、楊文傑、王同、祝桂榮、盛起、董慎言、蔣其章、諸可寶、張預。

39、《學海堂課藝》(杭州)

同治九年(1870)夏五月開雕。楊昌濬鑒選,洪衍慶、樊兆恩、錢繼祖、張景祁、邵世恩參校。卷首馬新貽《新建學海堂記》(同治五年(1866)仲春)。凡四書文36題100篇,雜體29題48篇(其中論28篇,說4篇,疏16篇),詩賦40題69篇(其中律賦7篇,試帖詩62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邵世恩、董寶榮、張預、胡鳳錦、陸元鼎、蔣思源、汪鳴皋、樊兆恩、沈榮、王彥起、褚成亮、汪蟾采、徐埏、曹鴻藻、孫承謨。

40、《學海堂課藝續編》(杭州)

光緒元年(1875)夏月開雕。杜聯鑒選,孫詒紳、李日章、洪衍慶、許誦年、何鎔、吳鳳葆參校。杜聯序(光緒元年季夏)。凡四書文68題117篇,雜體37題41篇(包括論26篇,疏8篇,表1篇,策1篇,議1篇,經解1篇,說2篇,考1篇),詩賦81題115篇(包括律賦20篇,試帖詩91篇,七古2首,七律2首)。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張預、陳濬、羅學成、王同、王禹堂、毛夔、王彥起、楊文瑩、施補華、王麟書、胡寶青、陸元鼎、鄭雩。

41、《學海堂課藝三編》(杭州)

光緒五年(1879)夏日開雕。山長杜聯鑒定,監院許祐身、吳鳳藻、俞祖綏參校。杜聯序(光緒五年仲夏)。凡四書文54題83篇,雜體31題34篇(包括論16篇,疏10篇,考2篇,頌、序、策、銘、記、贊各1篇),詩賦125題157篇(包括律賦36篇,試帖詩72篇,五古2篇,七古2篇,七律34篇,七絕2篇,七排9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陳濬(陳遹聲)、黃福楙、王彥起、章修黼、褚俊、朱裳、章以咸、馬寶瑛、滕金鑒、蔣廷黻、俞麟振、吳嘉賢、丁立誠、吳慶坻、吳榮誥、湯懋功、劉榮拔。

42、《學海堂課藝五編》(杭州)

光緒十一年(1885)秋七月開雕。山長唐壬森鑒定,監院潘鴻、俞祖綏、吳受福參校。浙江巡撫劉秉璋序(光緒十一年冬十月)。凡四書文38題86篇,賦13題22篇,疏3題4篇,論10題11篇,擬古3題5篇,試帖23題31篇,七言詩3題5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姚丙然、章華國、蔣廷黻、劉元鏞、查光華、鍾張堃、胡紹曾、沈祖翼、來熊、朱煜、黃福楙、李鵬飛。

43、《學海堂課藝六編》(杭州)

未題刊刻時間。掌教陸廷黻鑒定,監院朱希鳳、高保康編校。浙江巡撫衛榮光光緒十四年(1888)秋九月序。凡四書文45題100篇,賦21題32篇,疏2題2篇,論3題3篇,贊1題1篇,銘1題2篇,古今體詩11題17篇,試帖28題36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查光華、姚貽慶、李廷鴻、鍾張堃、姚丙然、黃丙壽、何慶輔、朱煜、朱葆儒、章華國、章以咸。

44、《學海堂課藝七編》(杭州)

光緒十七年(1891)孟秋開雕。掌教陸廷黻、楊文瑩鑒定,監院高保康、胡上襄編校。浙江巡撫葉赫崧駿序(光緒十七年六月),楊文瑩序(光緒十七年七月)。凡四書文36題100篇,賦15題25篇,論5題7篇,古今體詩18題25篇,試帖25題38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查光華、沈進忠、姚詒慶、倪震埏、張蔭椿、朱本、黃標、陸懋勛、朱毓琇、馬職塏、陳鋆、陳儀亮、俞省三。

45、《學海堂課藝八編》(杭州)

光緒二十年(1894)孟秋開雕」。掌教楊文瑩鑒定,監院許郊、高保康編校。浙江巡撫廖壽豐序(光緒二十一年六月),楊文瑩序。凡四書文35題100篇,賦4題7篇,論4題10篇,擬文1題1篇,書後1題2篇,古今體詩6題8篇,試帖21題30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沈進忠、陸懋勛、洪錫承、俞省三、孫榮枝、張蔭椿。

46、《紫陽書院課藝五編》(杭州)

王同題籤,光緒八年(1882)仲秋開雕。掌教許景澄鑒定,監院何鎔、許郊編校。浙江巡撫陳士傑序(光緒八年八月),許景澄題識。凡四書文90題151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蔣維城、嚴憲曾、黃開甲、王傑、潘鈵、朱增榮、許寶傳、高辛元、姚恭堯、劉元銘、都守仁、王希范、沈祖榮、陶玉珂、吳蘭馨、錢選青。

47、《紫陽書院課藝六集》(杭州)

光緒十一年(1885)中秋開雕。掌教吳超鑒定,前監院許郊編次,監院吳有倫編校。吳超序(光緒十一年仲冬)。凡四書文60題148篇,試帖詩38題58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駱長椿、沈祖榮、潘鈵、孫榮枝、嚴憲曾、夏樹立、盧學綸、沈林一、吳寶堅、孫禮潤、褚成昌。

48、《紫陽書院課藝九集》(杭州)

光緒二十年(1894)仲冬開雕。掌教王同鑒定,監院沈壽慈、楊振鑣編校。王同序(光緒二十一年嘉平月)。凡四書文48題148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吳道升、王儒寶、鮑寬身、鍾駿文、施恂、陳錫周、黃傳鼎、邵孝章、孫晉、王師渾、吳繩祖。

49、《春江書院課藝》(富陽)

鉛印本,未題刊刻年月。錯字較多,卷首有勘誤表。任錫汾光緒三十年(1904)三月)序,陳承澍光緒二十九年(1903)仲夏序。凡四書文6題7篇,五經文9題14篇,雜文48題75篇,算學4題4篇。皆有評語。入選課作較多者:朱邦彥、李永年、夏貞、朱梅羹、朱來、王烈、葛楨清、俞致中、夏鎮邦、朱淕、盛如彭。

(二)寧波府、湖州府及一省總集、江浙總集

50、《浙東課士錄》(寧波)

周振翰題籤,光緒二十年(1894)仲春無錫薛氏開雕,板藏甬上崇實書院。李翼鯤校字。前寧紹台道薛福成《題辭》(光緒十三年)。凡四卷:卷一四書文、五經文14題17篇,卷二經解、書後、史考等9題13篇,卷三史論、史考、書後、時務等23題36篇,卷四記、書、賦、詩21題31篇。有評語。入選課作較多者:張美翊、戴鴻祺、鄒宸笙、毛宗鋆、陳星庚、蔣子蕃、鄭德璜、鄭傳綏、李翼鯤、陳康黼、鄭崇敬、陸祖恩。

51、《安定書院課藝》(湖州)

山長周學濬選定。未題刊刻年月,無序跋。凡262篇,其中:經解25題27篇,賦105題141篇,雜文16題17篇,經文4題4篇,七古16題16篇,五古7題7篇,七排4題4篇,七律23題24篇,七絕12題12篇,五排4題4篇,五律2題2篇,詞2題4篇。文、賦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李煊、邱含章、鈕承棨、蔣錫紳、李宗蓮、朱廷燮、陸樹藩、唐得周、慎毓楨、徐步賢、蔣錫綸、錢選、沈炳泰。

52、《最新兩浙課士錄》

浙報館選印,光緒二十六年(1900)秋刊行。卷首注云:「初編論,二三編續出。」王同序。凡論72篇。末附原評。作者為詁經、崇文、紫陽、敷文、東城等書院生徒。入選課作較多者:陳錦文、樓振聲、沈維霖、王秉珩、吳忠懷、張獻之、陳天紀、薛炳。

53、《選錄金陵惜陰書院、浙江敬修堂論議序解考辨等藝》

抄本,上海圖書館藏。字體前後有所不同,當非一人所抄。間有評點。凡26題38篇,皆論議序解考辨之文。作者之中,惜陰書院15人:劉壽曾、唐源、朱桂模、陳作霖、汪鍾澤、姜渭、秦際唐、侯宗海、胡垣、劉貴曾、陳鳳藻、章鴻鈞、劉嶽雲、甘元煥,以及未署名1人。敬修堂7人:顧成俊2篇,潘恭壽、鄒志初、關瑩、鍾鳳書、董醇、陸人鏡1篇。另有邵世鼎《半部論語治天下論》,為單獨一葉紙,夾在書內。

三、安徽省

54、《敬敷書院課藝》(安慶)

山長馬雨農評選,板存文墨齋。安慶知府陳濬同治三年(1864)孟冬序。凡四書文61題122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陳守和、孫孚侃、劉鎮鐈、齊光國、程源洛、丁仁澤、吳國椿、吳楫、徐良箴、徐進、胡蓮、吳元甲、宋咸熙、趙錦章、江映樓、賈慶雲。

55、《紫陽課藝約選》(徽州)

光緒十七年(1891)夏月刊行。卷首注云:「板藏書院,續選嗣出」。徽州知府李成鰲序(光緒十七年夏四月)。凡95篇,其中:《論語》19題35篇,《學》《庸》3題4篇,《孟子》11題15篇,經藝3題3篇,賦5題5篇,論2題2篇,試帖21題31篇。有評點。入選課作較多者:鮑鴻、江承誥、何宗遜、汪塤、汪廷柱、江友高、胡兆熊、王日含、吳永涵、潘宗信、葉宗尹、李嘉會、石文璐、張裕傑、汪善慶、程能之、范國鏞、吳會昌、方秀書、胡殿元、何承培、程恩浚、程昌懋、吳爾寬。

[[i]]徐雁平《清代東南書院與學術及文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85-528頁。

[[ii]]光緒《上虞縣誌》卷首,《中國方誌叢書·華中地方·第63號》,成文出版社1970年,第25頁。

註:本文原載台北《書目季刊》第48卷第4期(2015年3月),引用請以該刊為準。感謝魯小俊老師授權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目文獻 的精彩文章:

TAG:書目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