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變胖,我選擇胖在自己手裡……
臨近春節,超市裡沒什麼菜,晚上買菜的時候,真有點拔劍四顧心茫然。沒辦法,有啥吃啥,找了點小白菜、香菇,買包臘腸,回家做菜飯。
菜飯做飯簡單。臘腸切丁,放飯里一起煮,小白菜、香菇單獨炒,炒好後倒掉裡面多餘的水,放進電飯鍋里同飯再悶上四五分鐘,就能開鍋。
這種做法,全國各地似乎都有,在東北的叫大包飯,上海的叫菜飯,福建的叫咸飯,無非是口味和配料不同。
我這回做的是上海口味的。過去在上海待了兩個月,在一兩家小餐館吃過,翠綠的飯菜配碗湯,抵餓又好吃。
不過,這玩意兒要想做好,油不能少。煮飯的時候,丟一大塊豬油下去,還要再加一些豬油渣,吃完之後,滿碗都是油光。
上海的菜飯,我疑心它是豬油拌飯的變種。
邊吃就邊想,油這麼多,吃起來真爽快啊,可是又要胖了吧。
吃個飯,糾結死。
在外面吃飯,也沒好到哪裡去。平時不吃太油膩的食物,那是沒機會。要是機會來了,越是高脂肪的東西吃的越開心。
在廣州讀書時,最愛吃隆江豬腳飯。豬蹄膀在滷水里燉大半天,燉到稀爛。吃的時候跟老闆叮囑一聲,只要肥,不要瘦。
飯到手,就著配的酸菜一起吃,吃到感覺嘴唇都要被膠原蛋白粘住,每一粒飯都被豬油給浸透了。哐當哐當一碗飯進肚,沒什麼可以比這更令人滿足的。
寫到這兒,我開始好奇,對於油膩食物的熱愛,究竟是從何而來。
我疑心是被我爸帶壞的習慣。
我爸以前做過廚師,後來改行。平時在家,不輕易動鍋勺,一旦出手,必定是大菜,代表作有紅燒肉、炒田螺、燉牛板筋,反正都是些高熱量的東西。
他最讓人感到可怕的食物,乃是蛋炒飯。
蛋炒飯想要炒得好,油不能少。不過,一般人即使多放油,也不會到他的程度。
他的蛋炒飯,起鍋必定用豬油,這樣炒出來的飯白凈,不會像菜籽油炒出來的那般發黃。吃的時候沒什麼太大的感受,就是油,但也沒到誇張的地步。只有等到吃完了,才會發現一件恐怖的事情:
整個碗底,餘下的全是油,能有一公分深。
老頭子這感情做的不是蛋炒飯,而是油泡飯啊。
可就是這樣的飯,抵飽的很,早上6點多一碗飯下去,能挨到中午十一二點,也不會感到餓。這就是熱量高的好處了。上學的時候,飯菜里都沒油水,遇到這樣的飯,簡直令人著迷。
那時候,總覺得家裡做的飯菜油膩。等到自己下廚養活自己的時候,卻發現還真是忍不住,不管是做安徽菜,還是做川湘菜,動輒都是一鍋底的油。前段時間和合租的貴州小哥學了道剁椒炒牛肉。這道菜想好吃,就得捨得放油,做的時候要放小半鍋油,牛肉像是在油鍋里洗澡。看著不健康,可是真好吃,我一個月平均要吃上兩次。
自己給自己做菜,隨心所欲,總是沖著好吃這件事去。菜的熱量高,平時吃的也多,近來被幾波人說胖了。我覺著,照這樣的趨勢下去,幾十年後,我也許註定會成為一個大肚子的中年人。
可是我不在乎。反正在外面吃飯,油放的也不少,如果真的要胖的話,那我寧願胖在自己手裡。
人固有一死,或胖死,或撐死。耶~


TAG:八月彼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