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朝花午拾之秀才遇到兵

朝花午拾之秀才遇到兵

我母親祖上大抵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父親在祖籍河北勝芳的姥爺一脈,據他本人講是前清時出過達官的,說不清什麼品級,但在當時鎮子里絕對算顯赫。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我父親的姥爺,姓薛,我該叫太姥爺吧,他爸比就是剛才前面說做官的,卸任回鄉後也算有些勢力,太姥爺是他小兒子,大略是個有點紈絝的小少爺,少時錦衣玉食,家裡好東西吃多了嘴裡沒味,就到外面飯館開葷,可拿到菜譜一看,嘴一撇,這菜還沒我家做得全呢!於是跑堂夥計出了個餿主意,說少爺要不來份炒餑餑吧,就是把蒸熟的玉米面餑餑煎炒來吃,當然貴人吃的——得用好油、鮮肉、雞蛋、時令蔬菜同炒,加之餑餑焦香酥脆,沒見過此物的少爺自然讚不絕口。可是,要知這物,是當時苦力、河工常吃的上不得檯面的野味(當然裡面沒那許多精緻的配菜),此事被他爸比知道後,覺得真是丟了薛府的面子,於是把他按在地上用馬鞭一頓好打,又知會飯館老闆開掉了那個跑堂夥計。

此事過後,鄉紳覺得兒子不能總在家待著,要出去見世面,於是託人花錢把他送到北京上了中學。一說是南開,一說是匯文——我父親也說不清,只說太姥爺曾見過周恩來,還參加過五四,結果因為湊熱鬧被軍閥的馬弁拿槍托把耳朵給打傷了。自此後,太姥爺便對國事不再熱衷,一門心思鑽進象牙塔不問世外春秋了。後來,太姥爺上了大學,去的學府,可能是如今北大清華的前身——燕京大學,不知為何,太姥爺選了個大概什麼宗教神學之類的專業,好像教授之中還有別了中國人民的司徒雷登。結果畢業後,這操著滿口熟練美調英語的冷門畢業生,出了校門卻不知道自己該去幹什麼(估計以他的性格也沒打算去幹什麼),於是很快就回老家繼續當他的少爺了。

然後,自然是娶妻、生子,繼續養尊、處優,做他鎮里小有名氣的秀才舉人。可是時代,卻沒按這個當時所謂秀才給自己設定的人生軌跡去發展——先是亂鬨哄的民國,家族沒了勢力;緊接著四處鬧土匪,自己的錢袋子越來越癟了;隨後日本人打了進來,而秀才呢,則自然躲在家裡,守著老婆孩子,接著做他的良民。

就在此時,一股武人嘯聚於晉察冀一帶,名喚八路軍。秀才,當然也聽過他們,自號人民的隊伍,專打小鬼子。不過那時,城頭變換大王旗,小日本兒、中央軍,包括這八路,秀才哪個也得罪不起,所以乾脆關門讀書來得踏實。可惜,你想當鴕鳥,偏偏不如願——突然,一天夜裡,武工隊親自登門拜訪,腰別短槍、一襲勁裝,說是要請秀才去區里幫個忙,這情景,頗有些姜文《鬼子來了》里燈下黑的意思。

秀才當然不樂意,可看看烏黑的槍管,就把斷然回絕的話生咽了下去。來的幾人也很客氣,一口一個先生,一句一個民族大義,說得秀才既有點激動又有點抹不開,於是只得安頓好家人,跟著幾位去了所謂的區里。第二天天沒亮,又被另外幾位架著到了軍中(好像是不大讓他看路的,這點,經歷過土匪的秀才倒不覺得有啥不正常)。到了軍中,先是待了一日,轉天,秀才正在屋內覺得憋悶,一挑簾進來幾位長官。其中一位像是中軍的,先給秀才科普了一下當今天下大事:大抵」小日本兒,那是秋後的螞蚱,沒幾天蹦頭了,最後的勝利,一定是屬於人民的!」之類。隨後,有個主帥模樣的開了口:我們知道先生在北平讀過書,洋文甚是純熟,所以,想請先生權當翻譯,幫我們接待幾位遠道而來的異國朋友。秀才見這位將軍英武又不失儒雅,說話客氣又有分寸,便平添幾份好感,而且一想自己已如砧板上的魚肉,趕緊點頭答允。

後來的事情,我父親也說不大清楚了,只說可能是給白求恩等醫療人員當了一陣子翻譯,又說可能是幫來華的美國左翼記者,因為太姥爺自己也沒把當年這些和我父親說清楚,所以一切都有如雲里霧裡。

至於最後秀才的離去,卻頗值得玩味——轉眼,幾個月過去了,秀才思鄉心切,就一直鬧騰想回家,終於有一天,之前那位主將來看望了他,兩人寒暄幾句,將軍單刀直入:先生學富五車,又是深明民族大義之人,希望今後能留在隊伍里幫助我們,也算不負所學。秀才一聽直嘬牙,趕緊推搪,將軍又勸,兩人一來二去,三番四次,秀才終於按捺不住一時書生意氣,把心中真實想法一吐為快:大帥,我只是個讀書人,當學生那陣年輕氣盛也曾想為國效力,可如今我只想過些安穩日子,什麼國家民族,我愧不敢當;對貴軍,我也算盡心儘力,恕我直言,日本人雖已勢弱但仍佔據遼東,中央軍則一統南方,貴軍夾縫求生,大帥您自己以後尚不知何去何從,我真是不想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豪賭你所謂光輝偉大的事業……此話一出,將軍面上難掩不悅之色,但也沒說什麼,只是嘆了口氣,扭過身去,臨別時用手拍了拍秀才的肩,擲地有聲地說了句:先生,我可以很有信心地告訴你——我們,一定會打敗日本人,取得最後的勝利!而我們,也一定會迎來一個新的中國!你我今日一別,或許後會無期,望先生好自珍重……說完,徑自離去。

秀才楞在那兒,沉默良久,突然,一絲不安湧上心頭——他們,會不會,要除我滅口?這一夜,他輾轉難眠。第二天,來了幾位精壯健兒,說:先生,讓我們送你回家吧。

一路無書,秀才在擔心被滅口的種種惴惴不安中,順利回到了家,他才長吁一口氣,原來,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秀才這一去,就是幾個月,家裡太姥姥不知其生死,每日以淚洗面,對外只說丈夫出外探親訪友。此時,一見秀才回來,自然喜不自勝,太姥爺也沒多說什麼,只言是給抗日義士出了一份力,此乃身為華夏子孫應盡的義務,婦道人家切勿多言,小鬼子耳目甚重,就說我出外求學,以後咱們繼續關門過日子便是。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轉眼間,日本投降,接收大員們粉墨登場,世道更加澆漓,緊接著內戰爆發,家鄉又鬧了大饑荒,秀才只得帶著妻女逃到了天津投親,祖產當賣一空,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日子的秀才日漸窘迫,他第一次認識到書齋以外的生活——其實如此多艱,他只好一點點去適應,好讓自己和家人能夠在這亂世生存下去。

又一轉眼,戰爭結束了,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秀才也老了,女兒出嫁了,他也有了外孫——我的父親。

孩子嘛,睡前總要纏著大人講故事,於是,他把這個故事講給了我父親;父親,又把故事講給了我。據父親說,那個將軍,解放後太姥爺曾說可能是聶榮臻,對此我表示懷疑。

故事講到這兒就算結束了,其中梗概是記憶中真實的故事,至於枝葉,我只是負責略作加工並敘述出來。

也許,這只是個虛構的故事,是秀才垂老之年無聊之際編出來哄哄孩子的,畢竟值得推敲、語焉不詳之處甚多;但也許,這一切,真的發生過,每當我想起這個故事,眼前就會浮現出那將軍堅毅的背影,耳邊彷彿聽到他說:我們!一定會勝利的!一定——會迎來一個新的中國!

我想,我們的民族,正是在這樣一種堅持中,走過了這幾千年的歲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SHIT公 的精彩文章:

TAG:太SHIT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