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濟南的千佛山是從海底冒出來的?

濟南的千佛山是從海底冒出來的?

今天濟南的天兒不錯,從單位向南望,又能看到千佛山了。

從高度上來說,千佛山並不高,不到三百米,在泰山山脈的群峰中,只能算一個小小的丘陵,但是對於濟南來說,它的價值卻無法估量。

隋朝開皇年間,因佛教盛行,隨山勢雕刻了數千佛像,故稱千佛山。千佛山在文獻中還有幾個名字,歷山、舜山、舜耕山和遷祓山。

歷山、舜山、舜耕山這三個名字的來源都與舜有關。相傳上古虞舜帝為民時,曾躬耕於歷山之下,故亦名舜山或舜耕山。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認為歷山就是如今的千佛山。現在濟南有許多的路名諸如歷山路、舜耕路等都與這個典故有關。

至於千佛山又叫做遷祓山的原因,學界有兩種解釋,一說是遷祓即「仙佛」的意思,音同而訛;一說則以為遷祓與一種古老的民俗有關。據《周禮·春官》記載,女巫主持每年歲首用牲口血塗身驅除不祥的儀式叫做遷祓。漢朝以後,這種習俗演變為三月初三到水邊沐浴,稱之為「修禊」。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便記載了他和朋友在蘭亭「修禊」的過程。

對於濟南人來說,每年遷祓的場所,就是千佛山,時間一長,人們便叫做千佛山為遷祓山。

關於千佛山的來歷,據濟南民間傳說,歷山原本是一座海上仙山。在山上居住的仙人生性好動,總是帶著這山東遊西逛,惹得海神大為不悅,暗用鐵鎖將山鎖住。誰料一日鐵鎖被掙斷,那座山便飛落齊郡,但一把鐵鎖和斷鏈卻依然繫於峰上。據說,在唐朝時千佛山頂上還有鐵鏈存留。一把大鎖,一條鐵鏈,就這樣隨著山,從海上來到齊郡(濟南)。

這雖是神話傳說,但「海」與「山」的變化卻與現實相近。據今人研究,距今5億年前,濟南地區為海域。1.8億年前,發生了強烈的地殼運動,沉積的石灰岩跟泰山一起上升,造成了巨大穹窿構造,於是形成了千佛山。

千佛山雖不是從海上飛過來的,但確實是從海中脫穎而出的。(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作者:朱文龍,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濟南 的精彩文章:

好看的橋樑 也是萬里挑一
最新春節天氣預報出爐 初二夜間有小雨

TAG:愛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