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床藥物干預與再住院風險

臨床藥物干預與再住院風險

多環節藥師干預(參與藥物審查、動機訪談及隨訪等環節)能否降低再住院率尚不清楚。近期,《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發表的一項最新丹麥多中心隨機研究就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研究者共計入選1467例年齡≥18歲、服用多種藥物(每天應用處方葯≥5種)且說丹麥語的、新近緊急住院的患者,以1:1:1的比例將其隨機分為常規治療組(n=498)、基礎干預組(n=493)和延伸干預組(n=476)。其中,基礎干預組中臨床藥師在患者入院後對其進行藥物審查(審查適應證、藥物劑量、腎功能、藥物不良反應、相互作用等)並將建議填寫在電子病歷中或直接與醫生進行討論,平均用時17.8分鐘。延伸干預組中臨床藥師則需進行藥物審查和出院藥物整合,需對患者進行為期30分鐘的動機訪談以審查其新用藥物、用藥變化情況、不良反應、依次通行及停葯情況,並將建議提交給初級保健服務者;於患者出院3天後電話聯繫初級保健服務者、照護者及藥房,並在出院1周及6個月時對患者進行兩次電話隨訪,平均用時51.8分鐘。研究主要終點包括30天及180天內再住院以及180天內再住院和急診就診的複合終點,次要終點包括30及180天內藥物相關再住院、全因死亡率及藥物相關死亡率。

受試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2歲,男性及女性分別為679例(46.3%)和788例(53.7%)。結果發現,與常規管理組相比,延伸干預組患者的30天再住院率明顯較低(14.3% vs. 22.3%,HR=0.62,95%CI:0.46~0.84);180天內再住院率也更低(39.7% vs. 48.8%,HR=0.75,95%CI:0.62~0.90);180天內再住院及急診就診複合終點發生率也更低(40.5% vs.48.8%,HR=0.77,95%CI:0.64~0.93)。進一步亞組分析顯示,在男性、年齡≥65歲者、住院時用藥超過8種者以及Charlson合併症評分為0~2分者中,上述顯著差異仍存在,HR值分別為0.64(95%CI:0.48~0.84)、0.80(95%CI:0.64~0.99)、0.73(95%CI:0.59~0.90)和0.69(95%CI:0.52~0.91)。

此外,研究發現,各組患者的藥物相關再住院或藥物相關死亡發生率並無顯著差異。臨床藥師共計向臨床醫生提出946條建議,其中449條(47.5%)涉及與藥物相關的再住院風險;共計向初級保健人員提出183條建議,其中75條(41%)涉及上述風險。關於臨床藥師提供的建議,其院內及初級保健環境中的實施率分別為61%和66%。

上述結果提示,由臨床藥師在住院期間進行全面藥物審查、出院時藥物整合、對患者進行動機訪談並在出院後電話隨訪,這將有助於預防應用多種藥物者出院後再住院的發生。未來,有必要進一步研究識別那些藥物相關問題發生風險較高者,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實施延伸干預。鑒於由臨床藥師提供的延伸干預相對更費時間,實施應用需要大量臨床藥師。因此,目前可能重點應用於可從中獲益的高危患者如年齡≥65歲者及入院時應用至少8種藥物者中。

參考文獻:

Ravn-Nielsen LV, Duckert ML, Lund ML, et al. Effect of an In-Hospital Multifaceted Clinical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on the Risk of Readmiss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 Intern Med2018;Jan 29:[Epub ahead of prin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循環 的精彩文章:

PRISMS研究:tPA未能為不伴殘疾的輕度卒中患者帶來獲益
飲酒也能「嫌貧愛富」?

TAG:國際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