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不一樣的作業 有意義的寒假

不一樣的作業 有意義的寒假

編者按 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除了課堂這一主陣地,學校還可適當利用寒假這一時間節點,實現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內化與遷移這一馬拉松的「接力」。

近日,教育部下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首次提出凝練學科核心素養,明確了學生學習該學科課程後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小學寒假啟幕,對於學校來說,寒假作業的布置也是一次落實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契機。如何讓學生的寒假更有意義,成了校長和教師關注的焦點。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寒假是寫不完的日記、寒假練習冊,上不完的培訓班……可是,這裡幾所學校的寒假作業可不一般,沒有苦哈哈的「題海」和「補習」。一份看似簡單的寒假作業里,門道可不少,處處接地氣。

倡導立體閱讀

帶上名著去旅行

這個寒假,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人大附中)給高一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是「帶上名著去旅行」,包括帶上《紅樓夢》去南京、帶上《聽聽那冷雨》去台灣、帶上《文化苦旅》去月牙泉、帶上《吶喊》去紹興、帶上《京味兒》游北京、帶上《平凡的世界》去延安等15本推薦閱讀書目和旅行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取。

人大附中學生王君睿對杜甫的詩格外感興趣,寒假剛開始,就已經讀完了馮至《杜甫傳》中「隴右的邊警與艱險的山川」和「成都草堂」兩個章節,又把自己曾經背過的杜甫詩歌重溫了一下。「我期待在杜甫草堂漫步,體悟工部不朽的妙筆,追尋詩聖憂國憂民的情懷……」王君睿說,這個假期,他將帶上《杜甫詩選》去四川成都,踏上杜甫曾艱辛生活四年多的這座悠悠老城,品讀他在蜀地書寫的百首詩歌。

另一名學生馬紓顏則選擇帶上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去台灣。她說:「余光中先生的作品既不過於晦澀難懂,又能在文學之美上觸發熱愛與感動。他的作品與台灣這片土地是那樣緊緊地嵌合,濃濃淡淡的愁緒正需要在這片土地上感受。」

人大附中高一語文組備課組組長王彩雲認為,閱讀是讀者與作者生命體驗與人生思考的交流碰撞,是讀者對作品的二次創作,也是作品的最終完成。帶上名著去旅行,可以營造「現場感」,以一種和作者「同空間」的姿態去探尋,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常常可以讓閱讀變得更立體、更豐厚。

「我國自古就有遊學、壯遊的傳統,今天年輕學子走出課堂走向廣闊天地是一種增長見聞、陶冶性情的途徑。」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說,這也是學校語文組「構建中學生的文化地圖」課題,將閱讀、行走、思考、寫作打通,實施立體教學的一種新探索。

對接高考改革

關注體驗和研究性學習

浙江是全國首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之一,新高考方案出爐,還給考生「7選3」的選考自主權。這意味著,學生們要儘早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點和專業傾向,並據此確定選考科目。

基於此種考慮,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學(以下簡稱衢州一中)將高一年級的寒假作業確定為「職業體驗」,主要包括:崗位體驗、職業人物訪談、撰寫體驗報告等三項內容,這也是學校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衢州一中學生葉子駿從小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外交官。寒假第一天,他就獨自一人去衢州市外事和僑務辦公室「求職」,並獲得通過。「對於即將到來的職業體驗,我非常期待。」葉子駿說。「讓學生直接體驗相關工作,對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品格的形成大有裨益。」衢州一中校長徐衍昌說,現在的高中生中獨生子女多,參加勞動的機會少,非常需要補上「勞動」這一課。

同為浙江的高中學校,浙江省江山中學(以下簡稱江山中學)卻將學生的寒假作業確立為「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寒假期間自己組建研究團隊,自主申報和完成一項小課題研究。

2010年,江山市大陳村村歌《媽媽的那碗大陳面》登上央視全國村歌總決賽的舞台,從此大陳村一唱成名。如今,四面八方的遊客慕名而來,村裡成立了旅遊公司,發展民宿經濟,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增加。江山中學學生薑雨瀟一直關注著這一現象。寒假前,她與班上同學一起申報了小課題項目《中國鄉村好聲音——探究村歌文化的影響》。「村歌文化興起的條件是什麼?它對鄉村文化建設有哪些影響?對其他地區有些什麼借鑒意義?這些都是我們急切想知道的。」姜雨瀟和同學將用一周的時間在大陳村蹲點調查,並在開學後提交研究報告。

「新高考背景下的綜合素質評價特別注重同學們的學習經歷和體驗,尤其關注高中生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形式。」江山中學校長夏飛華說。

創新裝備管理

把作業和裝備一起帶回家

「我這裡還有一套架子鼓沒有借走,有沒有學生要借的?」「顯微鏡還有5台,要借的抓緊了哈」「平板電腦已經出借完畢,請告訴學生不要再申請了」……寒假前夕,浙江師範大學附屬白雲學校(以下簡稱白雲學校)的教師微信群異常熱鬧。

「我們學校的器材室,快被『搬』空了!」學校負責此項工作的副校長陳紅梅說,只要學生有興趣,自己寫個申請,學校同意後就可以把實驗、文體器材、平板電腦寒假裡帶回家使用。學校的這項規定,也成了學生們的寒假作業。

帶走樂器的,開學至少要學會演奏一首曲子;帶走顯微鏡的,要把實踐成果呈現出來。每一名借器材的學生都要交一張《教育裝備「帶回家」申請書》。在申請書後面,還附有友情提示:「小朋友們,歡迎你帶我回家哦,帶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哦:帶我回家,需要提出申請,並準時歸還哦;帶我回家,請你愛護我,並好好利用我,不要讓我天天『睡懶覺』哦;如果我不幸『丟失』,或者『受傷』了,你要照價賠償;回校後,我們一起上台展示吧!」

在學生領取器材時,教師還要向學生介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學生所借器材進行分類,專業教師分別組建QQ群,假期教師接受學生諮詢,提供及時的使用指導。

「假期正是學生培養興趣的好時機,而教育裝備也處於閑置狀態。在寒假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學校允許學生把各類教育裝備借回家使用。」白雲學校校長葉海濤說,學生有意向借器材回家,表明有興趣學、願意學,這種主動學習的狀態,遠比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育要好得多。對於許多農村學生和困難學生家庭來說,許多器材無力添置,學生心裡有期望,就從學校借回家,這也是對家庭困難學生的一份呵護。

重拾親情年味

留一份彌補情感的作業

剛放寒假,浙江省江山實驗小學的學生王藝就「黏」著爺爺,請爺爺教他踢毽子、滾鐵環、打陀螺。「以前放假回家,他跟我說不了幾句話,這幾天我們祖孫倆可算玩到一起去了。」王藝爺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大年三十晚上,他們全家還要舉行踢毽子比賽。王藝的這一變化,得益於學校布置的特殊寒假作業:學生假期要學會踢毽子、打陀螺、滾鐵環、跳橡皮筋等傳統遊戲,下學期開學將開展這些項目的比賽。

「現在的學生在家裡跟長輩少有共同語言,交流少了,看電視、打遊戲的多了,我們設計的這些遊戲項目都是這些孩子父輩、爺爺輩小時候玩過的,而且玩具可以就地取材,自己製作。」江山實驗小學校長楊根法說,小孩和家長通過這類遊戲有了交流互動的載體,親情年味自然就更濃了。

湖南省華容縣城興小學(以下簡稱城興小學)400餘名學生中,留守兒童佔到30%。大部分的家長都是進城務工人員,平時陪伴孩子的時間極為有限,有的孩子不理解父母,在父母回家後疏遠父母,與父母有隔閡。於是,「感受親情、感恩父母」就成為孩子們寒假作業的主題:給父母寫一封信;與父母一起包餃子;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寫親情日記,記錄與父母相處的日子。「讓這些孩子主動與父母交流,用心感受父母的關愛,這對於彌補與父母情感隔膜和學生健康成長是極為有益的。」城興小學校長羅勇說。

《中國教育報》2018年02月14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推選活動舉行
北京市學生資助政策盤點——學前教育階段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