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的民俗密碼

春節的民俗密碼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季節輪迴,春節又至,耒水河兩岸,楊柳吐新芽。讀蘇東坡的詩句,穿越歷史的時空,我來到北宋,感受那個朝代過年的繁華,追尋春節的民俗密碼。

國人過春節,一過就是數千年,延綿不絕,從不中斷。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春節有如此蓬勃的生命力?我們的春節,為何會有這麼多的習俗、禮儀?每到臘月,我都會思索這些問題。有位民俗學家認為,我國傳統節日與西方國家節日相比,體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西方國家的節日,往往違背倫理道德觀念。例如過狂歡節,忽視性別、身份、地位,忽略婚姻關係,人們戴上面具,可以跟任何一個人進行交往。西方社會宗教約束力強大,束縛人的行為、觀念等,人們平時有很大的壓迫感、緊張感,而到了過節就完全放鬆下來,回歸自然。這樣以來,就構成一種對立,平常怎麼樣,節日偏偏不怎麼樣,無需遵守日常的道德規範。我國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缺乏強大的群體束縛力,人們平時也沒有壓迫感,於是在過節上,反而有很多規矩,言行舉止,飲食服飾,都跟平時不一樣,節日變成了展示價值觀念的場所。人們過年,說話非常謹慎,不敢亂說話,什麼破了、壞了、死了、跑了、摔了、砸了之類的字眼,都很忌諱。行為上更是講究規矩,大年初一不小心打碎碗,會被視為不吉利。這個時期,各種社會關係表現得異常活躍,遠在千萬里之外的都會趕回老家。人們互相拜年,拜訪長輩,探訪親友,很多平時見不到面的都會見面,農村還有家族舉行的集體祭祖儀式。親情、友情、鄉情乃至傳統的家族血脈之情,都藉助節日達到空前的融合與團結。我覺得,這都是充滿正能量的,過年就要有過年的樣子,晚輩給長輩辭年、拜年,一定要登門拜訪,不能只是發條簡訊、打個電話了事。

但凡節日,都有起始,有終止。起始儀式,在節日中有多種表現方式。西方狂歡節之前,人們要出去砍樹。到了特定時間,人們把樹豎立起來,表示節日開始。只要樹木直立著,說明處於節日期間。樹木推倒,意味著節日結束。我國春節起始於祭灶儀式,送灶王爺上天。過去規定女子不能參加,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現在男女平等,這個規矩破了。祭灶儀式的時間,我國沒有統一,北方人是在臘月二十三,南方人大部分是臘月二十四,也有臘月二十五的。不管是哪一天進行,統稱「過小年」。人們把灶王爺從牆上請下來,舉行一個祭灶儀式,拿豬頭、糖果作為貢品,「糊住」灶王爺的嘴巴,或者哄他說好話。有些地方還搞黃羊祭灶,很隆重。祭祀完畢,要燒掉灶王爺的畫像,表明他上天了,向玉皇大帝彙報去了,報告這家人這一年裡做了啥事情。玉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確定這家人在新年中的吉凶禍福。據說,灶王爺喜歡乾淨整潔,人們在他升天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打炭墨」,掃除晦氣、霉氣,以討得灶王爺的歡心,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帶來新年的好運氣。

國人有崇尚節儉的傳統,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到了過年,就大吃大喝了。耒陽東鄉一帶有首過年謠:「二十三,打炭墨(大掃除);二十四,小年過;二十五,豆腐磨;二十六,年豬肉;二十七,雞鴨鵝;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樣樣有;除夕夜,團圓酒。」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到除夕夜,人們搞衛生、磨豆腐、殺年豬、宰雞鴨、打糍粑,六七天里,忙得不亦樂乎,基本是忙吃的。北方人喜歡麵食,就在過節時做饅頭,做成很多小動物的形狀,還塗上斑斕色彩,美其名曰「花饃」。而且,樣樣都講究規矩,有不同的習俗。殺年豬要祭祖、請客;二十八不能宰雞鴨,因為這天是雞生日,殺不得禽類;除夕之前,晚輩給長輩辭年,表示孝順和辭舊迎新。辭的肉,不能送整塊,那叫「呷獨肉」,會招致長輩不高興,因為獨肉寓意沒有後人。也不能用豬面子肉做搭頭,那是變相罵人。除夕夜,要守歲,「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日來。」過了子時,要放鞭炮開財門,招財納寶。所以,有句諺語說:「大人盼種田,小孩盼過年」。因為過年跟平時不一樣,吃香的喝辣的,還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小孩能不喜歡嗎?

春節期間,人們天天拜年,家裡的親戚朋友,你得見一個遍。你是家族一份子,還得遵守規矩。我老家石鏡有個傳統,「初一崽,初二郎,初三以後大家行」,大年初一給父母和家族拜年,初二給岳父母拜年,初三以後親朋之間相互拜年。見了誰喊什麼,行什麼禮,祭拜祖先如何磕頭,都是有講究的。如果說西方節日開放,我國節日相對保守,展示得更多的是人們社會性的一面。中國文化是以小家庭為中心的,上下不過三四代,就是祖輩、父輩和子輩,它們構成中國社會的核心。平時,人們不太注重社會性,以小家庭為活動中心,大多數親戚朋友,一年到頭見不到,只有春節期間才有了見面的機會。這就不難理解,為何人們平時不太講究華麗的服飾,到了春節特別注重打扮了。服飾屬於「物質民俗」,是有形的民俗。節日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以有別於平時的外在形式,表現出某種獨特,感受到某種文化的吸引,得到心理上的極大滿足和愉悅。

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包含一種凈化儀式。人們借過節機會,凈化時間和空間。端午節,用含有藥材的水洗澡,飲雄黃酒,就是一種凈化。春節的凈化儀式更典型。放鞭炮,目的就是驅邪,避開「年」之類的妖魔怪獸。除夕是一年的終止,從時間意義上講,等同於「死亡」。除夕的很多習俗也證實了這一點。人們在這天,貼春聯、窗花、門神,目的就是封門,不讓妖魔鬼怪進來,這屬於凈化儀式的內容。很多地方,除夕夜在院子里撒上芝麻桿。這個習俗,有兩層含義:一方面,芝麻開花節節高,寓意一年比一年好;另一方面,當人踩在芝麻桿上時,會發出吱嘎吱嘎的響聲,叫做「踩歲(碎)」。如果有妖魔進屋,踩在芝麻桿上面,也會發出響聲,就不敢進來了,因而撒芝麻桿是凈化空間的需要。除夕夜,家家戶戶要吃團圓飯,還要守歲,整夜燈火通明,放開財門鞭炮,歡呼新年來臨。因此,很多學者認為,除夕那一晚,是人們「集體模擬死亡」的過程。子時一過,新年開始,猶如生命的新生,過去所有的不愉快、不順利、不吉祥,都被拋棄了,成了乾乾淨淨的人。大年初一早上,人們互相拜年恭喜發財,這是現在的拜年方式,在古代,最初人們恭喜的是對方沒有被「年」吃掉,恭賀新生。

如果說小年是春節的起始,那麼元宵就是春節的終止。元宵節是晚上過的,有燈展、燈謎遊戲,有舞龍耍獅,有皮影戲、木偶戲,有的地方還有跑旱船、走橋的習俗。元宵節是春節最後的高潮,人們抓住春節的尾巴狂歡,因而有學者把元宵節比喻為「中國的狂歡節」。過去女孩子晚上不許出門,唯獨元宵節這天晚上,無論男女都可整晚在外面玩,這就給有情男女幽會製造了機會。有些人就戲稱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我們千年古縣耒陽,在元宵節時,有的地方流行拜神農章儀式,叫做祭祀神農,包括古法造紙、滾地龍表演,據說流傳近兩千年了。當然,現在的孩子無法理解這些節日習俗的含義,但長期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將來就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並自覺地傳承給下一代。就像春節終止於鬧元宵,人們不會去探究為何要這樣做,卻會一直保持這樣做,一代代相傳。在家過年,搞衛生,祭灶王,貼春聯,剪窗花,殺年豬,磨豆腐,包餃子,吃湯圓,拜新年,鬧元宵,你感覺俗氣,可有可無,換個環境,你會覺得這樣做讓你體驗到自身文化的存在。假如,你去國外生活,就會懷念這些傳統節日。因為,你置身異國文化的背景,感覺到你不屬於那種文化,你屬於中華文化。節日是人類的一種必需。不同的文化價值選擇,決定了你的國籍。

今年春節,耒陽市委市政府禁止放鞭炮。這固然是有利社會平安的舉措。但是,站在民俗學來看,春節不放鞭炮,就失去了過年的氣象。還有讓人更擔憂的,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村莊在消失,農村「空心村」現象很突出,這樣下去,很多傳統習俗、禮儀等文化傳統會丟失。不過,我並不擔心春節會消失,我相信民間傳統文化的力量,老祖宗留下的延續數千年的東西,無論如何變,終究會變回來的。

最後,讓我以一首小詩《正月》結束本文吧:

正月

正月,一朵一朵謝了雪花

正月,一樹一樹開了煙花

誰把春聯貼上歲月的創口

正月,獅舞龍躍歡呼寒風敗北

又一本泛黃的日曆走進歷史金字塔

正月,左鄰的兒子從深圳坐高鐵回家

正月,右鄰的女兒準備漂亮婚車出嫁

南飛的燕兒是否踏上回歸孤旅

正月,初一十五被開財門鞭炮湯圓

煮成一種古老的民族文化

正月,哪一天是我新的征程

正月,哪一天是我要找的天涯

醉里挑燈,遠方念我的人兒

正月,你會不會把我憶起

又一年的芳草染綠年輪滾滾步伐

正月,催開了一朵朵油菜花

正月,響起了告別臘肉的爆米花

耒水岸邊,老水牛揚起了鬢髮

正月,一聲長笛念起誰家的小屁孩

那韻腳從手中筆尖滴落,抬起又放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文科的芳草地 的精彩文章:

給心靈留一個安靜的位置

TAG:朱文科的芳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