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館藏推薦:《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

館藏推薦:《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

2017年,北京市方誌館新增了許多館藏圖書,今天小志給大家推薦其中的一本——《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

201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也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前身——北平舊都文物整理委員會組建80周年。兩院共同決定將各自所珍藏的一批20世紀40年代測繪的古建築圖紙編輯出版,以紀念兩院院慶。

這套圖集的主體,是在抗日戰爭期間,由基泰工程司承包、建築師張鎛先生主持,帶領天津工商學院建築系畢業生等技術力量對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進行測繪的成果。這次測繪,共繪製了實測圖700餘張,主要是大幅的墨線圖,也有重要建築的色彩渲染圖。該圖集收藏了654張,其餘圖紙的下落,還需要進一步查詢。此外,圖集還收錄了一批從1934年開始測繪的故宮古建築圖紙。這次測繪由中國營造學社主持進行,但是由於抗日戰爭爆發,工作未能完成。1939年,營造學社資料曾經遭遇水患,雖經搶救仍損失嚴重。現珍藏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圖書信息資料中心的62張圖紙很可能是僅存的碩果。著名古建築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樓慶西先生在得知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故宮博物院整理出版此書的計劃後,熱情建議將它們一併收入圖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積極響應這一建議,使這批珍貴資料公諸於世。可以說,這套圖集,涵蓋了與明清北京城中軸線有關的大部分重要古建築,相當全面和完整地表現了北京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文化城市的城市建築史的信息。如果考慮到它在目前的唯一性,其科學價值和史料價值,無疑是非常突出的。這批誕生至今已經超過70年的珍貴圖紙的首次全面出版,本身也堪稱我國城市研究和古建築研究與保護史上的一件大事。

眾所周知,明清北京城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設的典範,是中國數千年古代都城建設活動遺留至今的最完整的標本。以中軸線為骨幹、宮城居中、多重城牆的都城規劃,深刻地反映了佔據古代中國思想主導地位的儒家的政治思想,是古代都城文化的核心內容。如果從金代建設中都城開始,北京都城建設的歷史已經延續了860餘年。元大都是中國自隋唐長安城以來最宏偉的一座首都,明成祖改造元大都為明北京城,清代在此基礎上踵事增華,一步一步地將北京建設成為中國古代城市的建築藝術的無上珍品。作為舉世公認的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明清北京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約7.8公里的城市中軸線始終處於駕馭全城的至尊地位。眾多重要建築、廣場和道路,或有序安排於軸線之上,或對稱布置於軸線兩側,形成空間的韻律與高潮;中軸線兩側的街巷衚衕亦相向布局,展現著北京特有的格局和肌理。如此大面積的對稱,使整座城池產生出無與倫比的超然氣度,建立起獨具特色的壯美秩序。北京城中軸線既是城市構圖的核心,也是城市格局的脊樑,使城市空間序列嚴謹、主次分明、層級遞進、收放有度,也使平緩開闊的宏大城市具有了強烈的向心力和歸屬感。紫禁城在皇城、內城、外城的城牆與護城河的重重護衛下,坐落於北京城的核心位置,紫禁城的中軸線與北京城市中軸線重合。紫禁城的重大建築,也是北京城最重要最壯美的建築;北京城的其他重要建築物,全都圍繞著紫禁城,是皇家宮殿功能的補充與延伸。在建築色彩方面,全城也是如此和諧。中軸線最高潮部分也是全城重點,基本用黃色琉璃瓦覆蓋。其他部位的皇家壇廟、苑囿建築的琉璃瓦,點綴在普遍的灰色陶瓦之間。街巷衚衕之外和園林之中,則有綠樹的裝點。這本圖集,表現了更多中軸線建築的細節之美,將會使人們對北京城市中軸線的研究和觀賞愈發充滿愉悅之情。

目前,北京城中軸線申遺工作正在緊張地進行,北京市方誌館針對北京城中軸線也開展了一系講座。如果您對此感興趣,歡迎您來北京市方誌館查閱該書。2月27日下午2點,北京市方誌館也將在一層多功能廳舉辦第五十三期京華講壇,屆時將由北京市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古都學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及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王崗講授元大都中軸線,歡迎您來參加。

編輯:趙冰

審核:劉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市方誌館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市方誌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