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病患到實習生,「醫學生」的實習感悟

病患到實習生,「醫學生」的實習感悟

本台記者:

魏渼倬 第三臨床學院2016級學生

從病患到實習生,我的寒假見聞

「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更加明白病患的需求。」去年的寒假,我因病在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鄭州院區16樓骨關節病科住院,進行右腿前交叉韌帶重建術,體驗了病患的痛苦,更加堅定了學醫的信念。今年的寒假,我有幸再次來到這裡,只不過這次,我的身份不再是一名病患,而是一名實習生。

身份不同,心態也有所不同。穿上病號服,內心裡是對健康的渴望;穿上白大褂,則滿心裝的是對病患的責任,對知識的渴求。

在短短兩周的實習時間裡,和其他4名實習生一起作為骨關節病科主治醫師岳松濤的「小跟班」,我進行了很多嘗試,比如問診、寫病歷、為病人拆線換藥、進手術室觀看微創手術、跟隨經驗豐富的張傳禮院長坐診……每一份經歷都讓我有新的收穫,讓我對「醫生」這個名詞有更多的理解。

一次失敗的問診經歷

圖為作者在翻看病歷

一般情況、主訴、現病史、既往史、個人生活史等等,問診前,我在筆記本上記下所需的重點內容,生怕忘了哪個問題。然而,我的第一次問診,以缺乏人文關懷而失敗告終。

「叔叔,您的聯繫電話是多少?」「您家庭住址是哪?」「您是做什麼工作的?」「您有幾個孩子?」「您有沒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史?」這我來說像是一場「戰爭」,因為緊張,所以想著速戰速決的我,拿著筆記本像機關槍一樣連續問出幾個問題。剛開始,叔叔還會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但後來,或許是我的語氣太過急切而又僵硬,引起了叔叔的反感,叔叔便調侃道「喲,閨女,你這問個情況咋像派出所查戶口一樣?」隔壁床的病患聽到後也哈哈大笑起來,而我面紅耳赤,磕磕巴巴地結束了詢問後,內心極度挫敗。

坐在樓道的長椅上,我反思許久。

猶記得去年住院時,郭馬瓏主任和岳大夫每天早上都會來查房,詢問我的病情,親切而又有耐心,「渼倬,今天早上感覺怎麼樣啦?讓我看看今天能把腿抬多高?」「繼續鍛煉,加大強度!」而我作為一名患者,每天早上也都期盼著醫生們來查房,聽到他們說「行,進步不小,繼續努力!」這總是讓我很開心,因為它標誌著我與健康的距離又近了一步。

當時我作為一名患者,並沒有覺得這些親切的問候對醫生來說有什麼難處,然而,這次失敗的問診經歷告訴我,「人文關懷」是如此的重要,做一名醫生,醫的是病,看的是心,只有真誠的與患者溝通,才能獲得患者的信任。正如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有時去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做一名優秀的醫生,誠然如是。

手術室里看醫學

圖為作者在整理衣物

去年進手術室時是什麼樣的情況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只記得自己既害怕又緊張。在鎮定劑的效果下,我躺在手術台上很快就昏昏沉沉地進入昏睡狀態,直到手術結束才醒過來。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那時岳大夫叫我的名字,跟我說「魏渼倬,手術很成功,你馬上要出手術室了!」

這次進入手術室,我近距離地觀看了一場經皮穿刺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患者名叫胡建華(化名),男性,19歲,在校大學生,因腰椎間盤突出症而長期腰部、左腿疼痛,提前查詢過患者病歷後,我懷著滿腔好奇進入了手術室。

手術進行中,通過顯示屏我可以清晰地看到髓核鉗的鉗口夾住了突出且已破裂的白色髓核,在孔凡國醫生細緻而又謹慎的操作下,突出的髓核在髓核鉗的拉扯下不斷往外移動。在手術臨近尾聲時,隨著病患側卧位時左側大腿的緩慢直抬,顯示屏上乳白色的脊髓神經在椎管內緩緩移動。

這場微創手術,對於醫生們來說可能只是一場平常的小手術,但對我來說,給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直到離開手術室,我的內心還久久不能平復下來。

在屏幕上觀察,那塊突出的髓核看起來與蠶豆的體積相當,然而現實中,它不過兩顆大米粒般大小,約4g重。我很驚訝,這麼小的一塊東西就讓人飽受病痛的折磨,而更令我詫異的是,這場微創手術出血量總共也不過5ml左右。

學醫前,我以為大多數疾病都能被治癒,學醫後,有段時間我恐慌我們只能治癒少數疾病。我知道,目前還有許多疑難雜症在等著我們去鑽研解決方法,可能當我們突破一種疾病的治癒方法後,又會有另一種新的疾病產生,但我相信,醫學在不斷的發展,它會一直為解決人類之病痛而不斷努力。

「大國醫」的醫者風範

圖為作者跟隨張傳禮醫生坐診

良者,德也;醫者,道也。既有高尚的醫德,又有高明的醫術,如此德才兼備,方能稱之為良醫。實習中,我有幸跟隨77歲的國家級專家張傳禮院長坐診,一睹「大國醫」的風範。

「腿上沒有力氣,走路走不了多遠,腰也直不起來。」67歲的李春曉(化名)拄著拐杖在家人的攙扶下前來看病。詢問完病史,張院長讓他仰卧位躺在診療床上,進行腱鞘反射、跟腱反射、會陰部感覺等檢查,「你放鬆,不要用力!」因為口音差異和患者聽力下降等問題,張院長在檢查時不得不多次重複一句話。

短短五分鐘的檢查中,張院長已經得出了診斷結果,並且用形象的比喻為李春曉及其家屬講述病況及解決方法。「你這是椎管狹窄,人的椎管就像一個管子一樣,現在你的椎管有一部分變細了,壓迫住了你的神經,所以你得做個手術,讓這個管子恢復原狀!你也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但是只能減輕癥狀,不能除病根,你能明白嗎?」

病患離開後,趁著空閑時間,張院長拿起杯子喝上一口水,緊接著又開始向我們這些實習生講解剛剛他的診斷過程,傳授知識,「你們看,間接性跛行是椎管狹窄的典型癥狀,再加上他腱鞘反射、跟腱反射檢查均為陰性,會陰部感覺麻痹但雙下肢感覺無影響,基本上可以確診為椎管狹窄,且狹窄部分基本上位於第四腰椎與第五腰椎間或第五腰椎與第一骶椎間,但具體的病變情況,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

對每一位病患,張院長都很溫和,似乎從來沒有急躁的時候。無論什麼病症,他都手到擒來,只要一有機會,就為我們講解他的診斷分析過程,病症治療方案。

「張院長,我這關節炎要不要住院住一段時間?」

「你這病不急,該過春節了,你回去好好過個年,年後再來也不遲。」

「張院長,我這肩周炎疼的厲害,聽人介紹說您這兒看的好,我專門從外地趕過來想請您給開點葯。」

「 行,我給你開點膏藥,你回去貼一貼,但你這還是得靠自己鍛煉,可別偷懶! 」

……

從上午8點到中午12點,4個小時的時間裡,張院長共接診了16位病患。從張院長身上,我看到一位「大國醫」豐富的臨床經驗,診療時的耐心細緻和薪火相傳時的毫無保留。

不少病患慕名而來,尋求張院長的診治。但我想,縱讚譽無數,終不過「本分」二字,而張院長始終踐行的,就是醫者的本分——「術精德厚」。

「學問愈深,敬畏愈深。」從「患者」到「實習生」,身份的轉變,也帶來了心態的轉變,作為「病患」,我體驗了病痛帶來的折磨,感受到了醫生們的關懷與耐心,而作為一名「實習生」,我看到醫學的不斷發展,意識到自己缺乏的不僅僅是過硬的專業知識,還有一顆嚴謹的醫者仁心。醫路漫漫,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這條路在未來充滿了坎坷與艱辛,但我知道——我一直在路上!

擇一事,終一生。

圖文編輯 魏渼倬

審核 呂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醫廣播台 的精彩文章:

直到年少不再回來

TAG:新醫廣播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