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禮多人不怪,春節說說那些古代傳統禮儀!

禮多人不怪,春節說說那些古代傳統禮儀!

春節是家人聚首,喜樂團圓之時,也是一年中禮儀用到最多的時刻。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雖然傳統禮儀在世界文明的不斷融合中,逐漸暗淡。然而,有句老話說「禮多人不怪」,尤其在春節這個當口,熟知傳統禮儀尤為重要。

【家祭】

古人在家廟內祭祀祖先或家族守護神的禮儀,也是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一項家族儀式。據記載,唐代即有專人制訂家祭禮儀,相沿施行。宋代陸遊《示兒》詩中曾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可見家祭對於家而言的重要性。

【揖讓】

指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揖讓之禮按尊卑分為三種,稱為三揖:一為土揖,專用於沒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為時揖,專用於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於前;三為天揖,專用於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又有長揖一說,即拱手高舉,自上而下,表示對賓客的極度尊敬。

【坐】

古代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貼於腳跟。為了表示對人尊重,坐法頗有講究,「虛坐盡後,食坐盡前」。「盡後」是盡量讓身體坐後一點,以表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以免飲食污染坐席而對人不敬。

【座次】

古時座次尊卑有別,尤以官場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南向為尊,皇帝聚會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做「南面」,稱臣叫做「北面」。《鴻門宴》記載道:「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項王座次最尊,張良座次最卑。

【席次】

古代宴會席次,尊卑也很有講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門,北為上、左為上,位尊者居前,就是主賓坐在北面東側的座位,主陪坐在主賓的右側,依次類推。如果客多,可設兩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與散座的區別:上桌與單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則不分席次。

【祖道】

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禮儀。《漢書》載,西漢將領李廣利率軍隊出擊匈奴之前,「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荊軻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臨行祭路神,引申為餞行送別。

【膜拜】

古代的拜禮。行禮時,兩手放在額上,長時間下跪叩頭。專指禮拜神佛時的一種敬禮,後來也泛指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今人多用「頂禮膜拜」形容對某人崇拜得五體投地。又有「再拜」之禮,先後拜兩次,表示禮節之隆重。舊時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古老的傳統禮儀,還有很多,以上只是適宜春節期間的些許禮儀。謹記這些禮儀,不僅彰顯個人涵養,還能傳承中華文明,對於125席棟門望族而言,也是大家對共同約定的鄰里公約——《九棟之道》中「文與禮」的恪守踐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投九棟 的精彩文章:

TAG:國投九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