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一種溫馨叫「做菜粿」

有一種溫馨叫「做菜粿」

農曆十二月廿八這天上午,家裡做菜粿,我家一年就只做一次,做菜粿也預示著年要到了!老婆的娘家以前一年還做三次呢,分別是廿四(小年前一天)、廿九(除夕前一天)和正月十四(元宵前一天)。以前奶奶在世時,就是她老人家和媽媽為主力,我們四兄妹一起相干做。這幾年,我們兄妹大都各建家庭,做菜粿時,妹妹也會回來娘家幫忙做。

有的人以為菜粿只是「菜包粿」,感覺和餃子類似,其實不然,餃子的名氣很大,但它的餡很簡單,根本不能和菜粿比擬的,菜粿的餡料太豐富。打個比方,如果說餃子是肉包子的話,菜粿就是有菜有肉有蛋有排骨的大包了。菜粿的餡料以菜為主,有芹菜、蒜仔、椰菜、花生等,還有豬肉、臘腸、魷魚脯和蝦脯等,這個基本是菜茶的配置了。還有一種配料是必不可少的,就是鐵脯粉,能夠增加餡料的香味。有的人家還用了菜脯干,我們家就從來沒有用,覺得味太沖了。

先把各種菜剁細,其中蝦脯和魷魚脯要切小一點,不然會把粿皮撐破的。把各種菜分開在鍋鼎里炒,之後放在吊籃里晾著,以前還要用手捏捏,使裡面的水分少一些,這樣包成粿後就不會容易破。都炒好後再倒進鍋鼎里攪拌混合,裝在茶盤裡。

做菜粿的原料除了餡料,最重要的就是粿漿。先把粞(米粉)倒在鍋里煠,我們農村家裡還有用灶來燒火,因為這樣的一個大鍋需要足夠大的火。煮煠了十幾分鐘後,再舀起來放到藍盆里,一開始比較燙,只能用木槌戳,使粿漿散發一部分熱氣。接著再用手揉捏成粿團,有一年還加上了豬油,弟妹說這樣更香些。但豬油幹了太油膩,我們一般都是用調和油。

揉粿最費勁,要用力使勁,但並不只是靠雙手的力氣,是整個上半身往前傾,用腰的力量去揉粿,這樣才能夠把粿揉得比較有彈性。如果只是靠雙手的力,揉久了手會酸,也事倍功半,粿不見得會軟。

揉粿是不能偷工的,如果圖快,沒有揉多久就歇手,就不能使粿團軟硬適中又有一定彈性,這樣壓出來的粿皮太厚,包成菜粿蒸炊時也容易破。美食要做到最好,力是不能省的。粿團很容易黏手,不時要抹些調和油。如果粿團有點硬,有時還要倒少許開水。

粿團揉好了,有時還用木槌擀壓。再分成拳頭大些的大團,把它捏分成小團狀,就放在盆里,蓋上保鮮紙,以防水分蒸發變硬。

近幾年做得比之前少,只有兩升半,往年要做四五升呢!以前一家人從上午做到傍晚,好幾個小時。現在因為不想菜粿存放太多天,就沒做那麼多。那時由於做的時間太長,要邊看電視邊做,甚至還去租VCD碟片來看。而堂嫂母女也經常來幫忙,隔天我們也去他們家做。

開始做粿了,大家圍著竹箶坐著,連小朋友們也有幫一下忙,雖然幫忙併不大,可能也覺得好玩。大家邊做菜粿邊聊天,聊著平時的趣事、家鄉的新聞之類的話題。

把揉好的粿團捏成小塊粒狀的粿坯,我和弟弟用粿夾把它們壓扁成粿皮。用粿夾這工具很方便,稍微用力壓扁就成為圓形,比較薄。近年壓粿皮都用上了粿夾,速度大大加快了。

以往都是用粿輪轉梭得薄薄的圓圓的,粿皮夠韌,但速度太慢,現在已經不多人會這樣做了。除非是做得不多的,還可以慢慢地轉梭。當然,慢有慢的好處,這樣做出來的粿皮韌性十足,菜粿蒸炊後一點也不會破。

接下來的工序就是包粿了,大家分工,也是流水作業了。由妹妹、弟妹和老婆她們把餡包進粿皮里,再包捲起來。餡要適中,放得多,炊時容易破;放得少則顯得乾癟,不好看也不好吃。這包菜粿看起來只是把粿皮包菜捲起來,但實際上很需要技巧的,要卷得好看兩頭又要黏合得上,不然一放到炊盤上就裂開口,或者蒸時裂開,就前功盡棄了。妹妹包菜粿就很有技術,粿皮完整得把菜包裹在一起,不會裂開,這得益於當年奶奶的教導。做粿的進度是快還是慢,其實就是看包粿的人數及其技術,這是最重要的一環。包好的菜粿放在炊盤里,為了集中熱氣,炊盤上面還用保鮮紙墊著,多年前不是用這種鋁製的,而是竹篾做的「籠圃」。妹妹說菜粿時的擺放也有學問的,是扁的那邊朝下,可以避免菜粿的粿口和旁邊的互相黏連,炊熟了也比較容易從蒸盤裡拿起來。

包好了幾盤,就可以放到大灶上的大鍋里炊粿了。往年爸爸都沒有動手幫忙做,炊菜粿這活就用他做了。爐火正旺,蒸十分鐘後就熟啦!

掀開鍋蓋,熱氣蒸騰而起。端起新鮮出爐的菜粿,再用油在上面刷一刷,增加其粿皮的韌度,要吃時一個一個就容易分開。

看著說垂涎欲滴也不過分呀!先拿些裝在盆子裡邊吃邊做,覺得不夠味的話,還可以蘸著蚝油吃,美味自不用說!拿一個菜粿放在嘴裡,一咬,柔軟的粿皮綻破,舌頭接觸到餡料,用牙齒慢慢細嚼,能夠分得出菜的甜味,肉的香味,菜里有汁液,而那些脯類則越嚼越香,各種餡料在牙齒的咀嚼下釋放出各自的味道,吸引著人的味蕾,吃完一個再夾一個!

這種菜粿不像酒樓的那種,那種是加了澄粉的,粿皮顯得通透有光澤,也有嚼勁,但怕不容易消化就不會多吃。市內不少人以為菜粿是梅隴的最有名,其實我們紅草的更好吃啊!這幾年,由家鄉人開的「紅草菜粿」都開了好幾家分店了。剛工作那幾年,我還邀請要好的同學來家裡吃,想想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進步,很多吃的東西都可以買到,生活是方便了很多,但是有些東西是用錢也買不到的,比如自己家裡做的粿就是比外面更有味道。更重要的是,要過年了,出門在外的家人也回來了,一家人圍在一起做菜粿,聊天或是看電視,這最有家庭過年的氣氛了。其樂融融,這是任何東西都代替不了的。

社會在發展,不少傳統民俗逐漸式微,年味漸淡,做菜粿、斫魚丸、炊發粿甜粿這些最能夠體現過年氣氛的美食更需要繼續傳承下去,因為它們可以讓我們保有對家的溫馨感、歸屬感和過年的「儀式感」。就像《小王子》里的那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這一天可以說是一年中特別重要的日子了,小時很期盼著,現在感覺也不會消退。

和家人一起做菜粿,我愛我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之書房 的精彩文章:

土窯煨出番薯香——80年代童年玩樂篇(二)

TAG:樂之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