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給您上一席滿洲人豐盛的年夜飯!

給您上一席滿洲人豐盛的年夜飯!

滿洲人特別講究「過年」,滿洲人兒時童謠就有:「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滿洲人家庭每到年關特別準備一些美食,過年時食用,這樣不僅是為了省時省事,還因為有個老理講究初一不能動刀。臘月天氣寒冷,食物不易腐壞,所以家家提前做菜,名為「年菜」。

因為滿洲人分布廣泛,各地滿洲人習俗也會有不同。咱們就選兩個重要,滿洲人的老家滿洲地區的年夜飯和清朝滿洲人的大本營北京的年夜飯。

先說說老北京旗人過春節的一些吃食。

農曆臘月二十七宰的公雞,也是老北京慣例提前準備的年菜。過去,殺好的雞,不在當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

炸松肉

炸松肉是由牛肉餡、豆腐、胡蘿蔔、油豆皮炸制而成。外表金黃的松肉,看上去誘人,聞起來饞人,吃到嘴裡更是香香脆脆,停不了口。

酥魚

酥魚,也稱骨酥魚。北宋初年,被太祖趙匡胤頒旨御封,從此尊稱「聖旨骨酥魚」。酥魚製作簡單、易於保存,舊京人家在臘八之後往往都會做上一大盆,以備過年食用,隨熱隨吃,十分方便。

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灰白紅綠相間,口感香醇味厚,別有風味,號稱老北京特色傳統小吃中的絕品。所謂絕品,意思就是說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你在其他地方是沒有口福消受的。

丸子

北京的年夜飯上必有丸子,因為丸子象徵了闔家團圓,所以北京人要炸出一大盆丸子預備著。炸丸子分素丸子、肉丸子,素丸子必須放大量的香菜,還有胡蘿蔔、五香粉、粉條,把這些和到面里。剛炸得的丸子直接吃就很香,要是沾點由蒜泥、黃醬、甜麵醬、蝦皮、香油調好的「老虎醬」就更地道了。過年時,抓把丸子稍微過下油,用鍋燒點燉肉的湯汁兒,勾上芡,下鍋一熘,撒上把香菜,一盤焦溜丸子就得了。

咯吱盒

這是一種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北京小吃。咯吱盒是也是常有的一道年菜。京杭大運河通航後,船工們從山東帶回酥脆的煎餅,日久受潮,煎餅變的皮軟,入口不爽。有心人將煎餅捲成卷切成段下油炸,吃著又脆又香,之久不變質。過年時,咯吱盒不僅可做點心用來招待客人,亦可做湯、做餡、焦溜、爆炒,也可葷可素。

肉凍兒

雞凍、魚凍、肉皮凍。在低溫環境下,肉和肉湯凝固如同果凍,遇熱即化,其味鮮美。

豆兒醬

老北京人把製作「豆兒醬」,叫做「打豆兒醬」, 這是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冷盤,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那可是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美食,臘月三十除夕晚上就可以開吃,直吃到正月初五,也有的吃到正月十五的,因此,家家每次做,都是一大盆,好幾天才能吃完。

芥末墩兒

北京人大都會做芥末墩兒,將大白菜剝去老幫子,橫刀切成寸高的菜墩兒,放在漏勺上,用湯勺不斷舀起正在沸滾的沸水澆在菜墩上,一直澆到白菜開始變軟,即一層層碼在瓦盆內,碼一層,撒一層芥末,芥末上撒白糖和少許醋。這樣一層層碼好,最後用棉墊子把瓦盆蓋嚴封實,約兩三天即可食用。芥末墩兒吃起來辣味躥鼻,恨不得眼淚都流出來,嘴裡卻爽脆甜香,叫人慾罷不能。過年時候難免大魚大肉,吃上兩個芥末墩兒,絕對可以起到爽口開胃的作用。

炸藕合

炸藕合味道香酥嫩爽,適於家庭烹飪,沒有固定風格。將藕去皮切片,每兩片不完全切開而成一藕夾,中夾蔥姜肉餡,兩片藕合在一起而稱藕合。而後掛一些麵粉糊,過油之後即成。

鹵炸豆腐

鹵炸豆腐是一道老北京有名的清真小吃,豆腐嫩滑,湯汁鮮美深受百姓喜歡。要是就著個麻醬燒餅,那真是絕味。自「豆腐」傳到北京吃法在南北口味結合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經數百年的演變,形成了北京自己的特色,尤其到了明代的中晚期,京城的「六必居」開張以後,調味品、小菜更加豐富。又出現了「鹵炸豆腐」這一小吃,經過不斷改良傳至今日。

炒醬瓜丁

炒醬瓜丁,醬瓜是醬漬老菸瓜,最好的是甜醬瓜。切絲、切丁,加生蔥炒之,用豬裡脊或精緻豬肉伴炒,如能用山雞肉,就更好了。要用香油,肉須先用滾水焯過,蔥須炒熟後再加。炒時加些白糖或冰糖,更是別具風味,可以下酒。

雜拌兒

老北京過年時,喜歡去超市抓一些代表吉利的乾果、蜜汁果脯、蜜棗、栗子等拼在一塊叫做「雜拌兒」。據說清朝時慈禧太后嘗了這種混搭吃法覺得很滿意,故作此名,此後便從皇宮流傳至民間。

老北京過年吃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以上傳統的吃食,幾乎全保留下來了。餃子和年糕,應該是各地滿洲人年夜飯里必有的。

下邊再看看滿洲人故鄉滿洲地區的年夜飯。

魚,不用說了,不論什麼魚不管紅燒、清蒸還是,總得有一條放在桌子正中間,對,是一整條!魚得留頭留尾,寓意一年有頭有尾。通常還不能吃光,要留到初一,道理你都懂,年年有餘嘛~

肘子

年夜飯桌上必須有大肘子,意思是「走字兒」!肘子做好了,肥而不膩,蘸蒜醬吃,空嘴吃都超級美味。

豬爪、雞爪

豬爪、雞爪必須有。吃雞爪,寓意新年往上撓撓,節節高升;豬爪寓意「摟錢」的耙子,過年啃塊豬爪,期望新的一年財運亨通。

小雞燉蘑菇

這道菜吃的絕對是食材!是那個味!要想好吃,小雞必須是不喂飼料的笨雞,蘑菇是山裡的野生榛蘑。這樣做出來那才叫「正」!

紅燒排骨(糖醋排骨)

排骨在東北有N種做法,樣樣都好吃。家裡要是孩子多,端上桌一會兒就沒!小鞭兒有個聰明的媽媽,過年做排骨,糖醋就是在紅燒的基礎上放點兒糖和醋,味道都差不多,反正她說叫啥就是啥!好吃就行了唄!

殺豬菜

酸菜汆白肉、酸菜燉大骨棒、拆骨肉、血腸蘸蒜醬……都是殺豬菜,以前農村過年殺年豬,過年少不了殺豬菜。

炸蠶蛹

難以忘記初次見你,不敢吃你的表情。不少MM第一次吃蠶蛹時內心都曾崩潰過。可第一口咬下去,那酥脆噴香的獨特味道,嘴裡滿滿蛋白質的味道,足以抵擋看到ta內心的不安。東北過年必備,只需炸一炸,撒上鹽,就成了哄搶對象。絕對是營養味道絕佳的點睛之作。

炒豆芽

在東北,你要是過年前走親戚,一定會發現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蓋白布的盆,在地上、在暖氣旁、在炕上……懂得人都知道這是在生豆芽。只過一周,盆里便滿滿地擠著白胖的豆芽。待到過年時,油鍋里一過,無論是清炒還是涼拌,味道都最好不過。自家生的豆芽炒出來就是香!

蒜苔炒肉

沒吃過蒜苔湯泡大米飯的東北人,那都不叫東北人!這道菜火到了年夜飯的餐桌上,不只是因為這是孩子們最愛的青菜之一,也因為它是一道不可缺少的下酒菜!

松仁玉米

好看又好吃的一道甜品,年夜飯桌上的女士菜。小編超愛!

炸丸子

自家做的蘿蔔丸子,或是到商場買的丸子,都很受歡迎。

豬肝、豬心、醬牛肉拼盤

年前在熟食店買好,過年那天,切滿滿一盤,就著蒜醬,即能下飯,也能下酒,專治熊孩子,堪稱年夜飯中的「百搭菜」。

紅腸也是東北的一個標誌啊,哈爾濱的里道斯紅腸你指定得選擇!

豬頭肉

同樣搭配蒜醬出場的還有豬頭肉。蒜香和肉香一配,再喝上一口小酒,那才叫過年啊!

海鮮拼盤

一端一大盆,大蝦、螃蟹、蝦爬子、蜆子、扇貝……光用水煮就很鮮。

炸花生米

經典必備下酒菜,就用鹽爆!叔伯在桌上嘮多久,取決於花生米夠不夠……

蝦仁西蘭花

經典素菜之一,顏色好、味道佳。

炸魷魚圈

又是一道大人小孩都愛的菜,蘸點椒鹽、麻辣鮮,一盤很快就見底。

冷盤

(攝影|冰城馨子)

你說這道菜沒啥技術含量?還真不是,首先它要求刀工,切絲兒,全程手切才行。調味,你得根據家裡人的口調,鹽、味精、白糖、醋、醬油、香油、料油等多種調料才能拌出獨有的清爽可口。一般一拌就是一盆,下酒主力。加點粉皮,味更佳!

皮凍

這也年夜飯飯桌上必備,一般情況下都是自己家裡做的,不會做也有到熟食店買的!豬皮切條熬煮,之後自然冷卻,切好,蘸蒜醬吃。皮凍也可以風味兩種:清凍、混凍。清凍就是裡面沒有肉皮。

蝦片

經典零食,炸蝦片。香香脆脆的,都是回憶的味道。ps.推薦上好佳的。

炸小魚

炸黃花魚、刀魚段、偏口魚……給小孩當零嘴,過年看春晚嘎達牙啥的。

什錦罐頭

什錦罐頭在年夜飯桌上是殿堂級的存在。沒啥年俗說道,卻總也少不了。可能因為這是許多東北人兒時的回憶吧~

餃子

小編朋友剛才說:東北過年吃餃子很有講究,三十必須吃素餡,初一必須吃肉餡……這是真的嗎?吃芹菜陷的寓意勤快;韭菜餡的寓意久財;白菜陷的寓意百財……你家吃啥餡的?

大棗饅頭

不少人家過年都好蒸大棗饅頭,寓意在新的一年裡生活紅紅火火,早早起來,還有驅邪祈福的含義。

粘豆包

蘸糖吃,少吃,吃多了停不下來,你該吃不下肉了……

米飯

本來不想說,但東北大米確實是比別地方的好吃!不吹牛!

凍梨

飯後必備凍貨,解饞解膩,吃飯前要緩好!可別說你沒吃過!小編吃過但無感……

拔絲地瓜

吃的時候配上一碗涼水喲,把地瓜沾一下涼水再吃,防燙,防黏牙。

哈啤、三星、二兩半、干紅……有句話說的好,咱滿洲人過年,就是要吃好喝好!

作者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北京小吃有600多種,您知道多少?
耶律阿保機建立「中國第一經濟特區」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