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20已列裝中國最強作戰部隊 — 航空兵開始組建大旅

殲20已列裝中國最強作戰部隊 — 航空兵開始組建大旅

原標題:殲20已列裝中國最強作戰部隊 — 航空兵開始組建大旅


作者:92軍迷


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2月9日發布消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向全面形成作戰能力邁出重要一步。


殲-20從立項、首飛到定型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是入列、試裝鼎新試訓基地,期間有兩個標誌性事件:(1)2016年11月參加珠海航展,首次公開進行飛行展示;(2)2017年7月參加建軍90周年閱兵,首次以戰鬥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2月9日發布的新聞屬於第三階段,拉開了殲-20全面列裝的帷幕。


那麼軍迷最關心的是首先列裝殲-20的,會是空軍的哪支作戰部隊。下圖(上)是央視新聞視頻截圖,圖(下)是去年底空軍滄州飛訓基地的衛星圖。對比發現兩圖中的A、B、C、D四個建築以及相對位置是相同的,可見首支列裝殲-20的作戰部隊是滄州飛訓基地。衛星圖右下角顯示,該基地去年加建了可停放6架殲-20的敞開式機棚,以及可供多架殲-20日常維護的封閉式機庫


網路上對空軍宣布的消息有兩個誤解,這裡需要澄清:


誤解一,之前在鼎新試訓基地屬於定型試飛,此次才是殲-20正式入列空軍。這個觀點是錯的,自從五位數字編號的殲-20交付空軍鼎新基地176團開始,殲-20就正式參軍啦。試飛院才是負責定型試飛,雖然試飛員也會在鼎新開展定型試飛,七架四位數編號(2011--2017)的殲-20才是供試飛的原型機,五位數的是小批量產機。


下圖是鼎新試訓基地176團編號78276、78277的殲-20,說明該團裝備一個大隊8架)殲-20,網上圖片顯示該團還有8架殲-16(7817X)。空軍鼎新試訓基地坐落在新疆和甘肅交界處,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 是全空軍唯一的副軍級訓練基地,也亞洲最大的空軍戰術合同訓練基地。



換言之,(1)鼎新基地是空軍部隊,殲-20由試飛院試飛定型之後,轉入小批量生產並交付176團, 就標誌著殲-20正式入列。鼎新基地既承擔試裝任務,同時負責開展戰術合同訓練、研究新戰法(編寫戰術大綱)。


(2)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2月9日發布的是殲-20首次列裝作戰部隊的消息,而不是指殲-20才開始列裝空軍。研究戰法、編寫戰術大綱在鼎新已經完成,滄州飛訓基地要編寫的是換裝大綱,這是兩個概念


為什麼這麼說,難道不是先換裝再研究戰法?試飛院完成試飛大綱要求,標誌著殲-20已經技術定型,進入176團就是小批量換裝,通過部隊試用,進一步優化地勤維護方面的問題,之後就可以轉入大批量生產。


誤解二,滄州飛訓基地是承擔試飛任務,編寫戰術大綱,所以它不是作戰部隊,大規模換裝還要一年。這個觀點是錯的,(1)滄州早就改成「訓基地」,而不是「訓基地」,別看一字之差,區別可大了。


我們先來了解滄州基地,它的前身是原空軍第十一航空學校,隸屬北空,1986年,航校成立空軍第一個藍軍分隊。1987年4月航校改為空軍飛行試驗訓練中心,主要職能任務改為促進空軍裝備發展和戰鬥力提高,2002年,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心改編為空軍飛行試驗訓練基地

早期的滄州基地的確承擔新機戰術試飛任務,如第一批赴俄羅斯改裝蘇-30MKK的空、地勤人員就來自這個基地。滄州基地有三個團(有說曾編為17師),目前擁有殲-10A/B/C、殲-11B、BS、蘇-30MMK、殲-16。


殲-10A、11B、蘇30這三個機型早就在空軍大量服役,不可能還在編寫大綱。那最早換裝的這三型戰機現在為什麼還在滄州?事實上滄州基地(含滄州和固城兩場站)同時負擔首都防空戰備值班任務,所以滄州飛訓基地是作戰部隊


鼎新試訓基地擔負著空軍新戰法研究,可以容納軍區空軍級單位的對抗,每年都會定期舉行代號為」紅劍-XXXX(年)「 的實兵實裝對抗。從建軍90周年閱兵後,殲-20飛行員吳昊接受記者採訪所言可知,他們已經為殲-20研究了各種新戰法。


殲-20在與多型三代機的多輪對抗中,打出100的戰績。怎麼可能滄州再去編寫戰術大綱呢,滄州基地無論是試飛測試的硬體基礎,還是飛行員的技術水平都不可能與鼎新相比,吳昊還是金頭盔和紅劍演習評估小組成員。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閻良是中航的試飛中心,是給研製的戰機挑毛病的;鼎新因條件完備、空域遼闊無干擾,又身居內陸便於保密,是戰術對抗的訓練場,既承擔新型號戰機的試用和實戰對抗檢驗,把戰機的優異性能轉變為實實在在的戰鬥力(實戰對抗檢驗),同時編寫戰術大綱;鼎新是尖子飛行員,地勤也能得到廠家的技術支持,所以換裝上技術難度不大。


滄州基地則相當於陸軍的「教導團」率先換裝新裝備。是作戰部隊根據換裝和戰術大綱的要求訓練,將換裝、訓練、直到形成戰鬥力全過程的經驗,分階段總結成大綱,陸續發給後續換裝的部隊,便於其他接裝部隊快速形成戰鬥力。


比如接裝、熟悉裝備、飛行、戰術訓練、地面維修保養。。。甚至後續換裝的部隊在接裝前,會提前派尖子飛行員和技術維護骨幹去滄州基地培訓。該基地還曾經為購買我國戰機的國家培訓接裝飛行員。所以滄州才改稱「訓基地」,重點是針對飛行員培訓,有點種子教官基地的味道。


今年肯定能見到第二個「 作戰部隊 」換裝殲-20,除了上述的原因,還有就是成飛的殲-20年產量絕非一個大隊,而是兩位數,難不成殲-20生產出來先放在成飛倉庫,等全部大綱都編寫完才交付


實際上是成飛一邊生產,同時接裝部隊分步接收滄州的換裝大綱、開展訓練,這樣就最大限度加快換裝和形成戰鬥力的進程。可以說滄州基地的主要任務是擔負戰鬥值班,編寫大綱只是他們與其他作戰部隊相比,增加的一項的「副業」。


下面我們來聊一聊為什麼我國要高調宣布殲-20加入作戰部隊。因為殲-20是具有戰略威懾力的武器,即使是擁有超級軍事力量的美國,也會對它的存在感到壓力。

今年的111軍迷節當天,雖然沒有像往年那樣有先進武器首次亮相,但是在這前後幾個月里,海軍002、055相繼下水,一年入列一個驅護支隊,電磁炮出航。空軍的殲-20裝備作戰部隊,火箭軍的反導再次試射成功。



相比于海空軍新裝備的不斷曝光,陸軍除了重組集團軍和師改旅,給人感覺變化不大的感覺。實際上數字化建設使陸軍正在發生鳳凰涅槃般的變化。陸軍通過媒體連續報道112師數字化的建設成果,展示陸軍數字化發展進程。


舉個例子,在裝備方面除正常換裝之外,合成旅和合成營的編成上都加強了偵察力量,新型偵察裝備正在大量裝備合成化部隊。下圖是師旅直屬偵察連裝備的重型偵察車,根據重型旅和中型旅,分別採用履帶底盤和八輪底盤,偵察設備相同。



合成營偵察排配備的是六輪底盤的ZZC01光學偵察車(下圖),主要是光電探測設備,有升降機構。



下圖是偵察車設備艙內部,輪式偵察車偵測的信息,可以在全營的信息末端共享


因為現代戰爭是「發現即摧毀」,首先比的就是誰先掌握戰場態勢。擁有先進的偵察裝備才能先敵發現,先敵打擊;信息共享不但加快信息傳輸效率,使得偵察與火力融為一體,達到精確打擊,同時使得老裝備煥發新的戰鬥力。


中國為什麼越來越公開報道軍備的發展成就。第一是因為我們更加自信,更有定力,這可以大大減少因應對實力欠缺而必須保持最高警覺,進而導致某些戰略誤判的幾率。同時也是對國民提升自信心的一種教育。


第二是通過對尖端武器的展示,抑制敵人的不理性衝動。中國已經跨過了「 韜光養晦 」的時代,走進」更有作為「 的新時代。雖然「 和為貴」的思維依然要保持,但我們的戰略戰術要隨國際形勢的變化而改變。


中國已經成長為超大型國家,大象是無法再躲在樹後面,美國已經將我們當作頭號對手,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自欺欺人。中美矛盾不僅限於兩個國家的實力和領導權之爭,而是兩種道路、兩個發展模式之爭,是「 公平、正義 」與「 自私、霸權 「之爭。


中國與美國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大戰略不變,但這種關係的建立,除了說話和氣(不鬥氣)之外,手裡必須緊握 」大棒「,而且要讓對方看見大棒,否則人家就不會好好聽你說,而且會不斷給你找麻煩,甚至採用極端手段遏制你。先進武器裝備適時和有限度的展示,就是配合這一戰略轉變的措施之一。


下面換個話題,海空軍都在嘗試組建「大旅」(大是相對於三個大隊的常規航空旅)。先來看一則官媒的報道(下圖),去年7月11日海航四師已經改製為四旅。改旅之後部隊保留四師92095編號,說明四旅不是由四師下轄的某個團改編,而是四師整體改制。



為什麼海航的軍改與空軍軍改的撤師、飛行團+場站(團級)組建航空旅不同,看下錶就明了。海航的戰鬥機師實際上只有兩個戰鬥機團,而且已經完成三代機的換裝。隨著航母的增加,今後海航發展的重點是艦載機,海航的陸基戰鬥機數量不會增加。


如果一個團升級為一個旅,師團機關和後勤占部隊的比例太高,不符合軍改要求,所以兩團並成一旅,合用一個機場就是合理的邏輯。



南部戰區的海航8、9兩師各兩個團,而且兩個團都是駐紮在同一個場站(樂東和加來),22團和24團的殲-11BH的編號也是連號,那就是說海航8、9兩個大旅是6個大隊的48架。海航1師的兩個飛豹團各18架,合併為海航1旅(36架)。

海航四師的兩個戰鬥機團,分別裝備殲-10A和蘇-30MK2,撤銷團級機關,師改成旅轄6個大隊。25團的殲-11BH與27團的飛豹A合併成海航9旅、12旅的殲-10A與10團的蘇-30MK2合併成海航4旅,13團的飛豹與15團正在換裝殲-10A合併為海航5旅,這三個旅都符合「空優戰鬥機+ 多用途戰鬥機/攻擊機」模式。


雖然肥東的蘇-30MK2有時會去路橋機場執行戰鬥值班任務, 如下圖(上),但目前仍保留兩個場站, 所以殲-10A和蘇-30MK2的機號還沒改,下圖中各有一架機頭編號22的殲-10A和蘇-30MK2。



空軍組建的大旅與海航略有不同,上圖(下)是空3師9團2015年飛行員獲得金頭盔的合影。圖片背景的機號是11045,是按照軍改前的編號規則。再來看看最近有關該旅的新聞(下圖),該旅蘇-30MMK的編號改為62X0X,是改旅之後的編號(620 – 611 = 9)。下面兩幅拼圖中的戰機編號是31、36、38;51、52、53



空9旅原有19架蘇-30MMK、數架殲-11BS,如果在31~53是連號,那麼01~30為什麼空著?假設31~53不是連號,那就有可能是將原來的三個大隊編為1X、3X、5X(X=1~8),留出2X4X用於將要擴編的兩個大隊,即空軍的大旅是5 X 8 = 40架。



下圖是7旅的殲-16與9旅的蘇-30MMK在同一個機場。它們是演習臨時在一起,還是搬遷到同一個機場



如果是後者,那麼空軍的大旅可能是是40或48架。有消息稱9旅的蘇-30MMK有幾架外調,與6旅的蘇35組建大旅(原有的殲-11A給了空4旅)。目前蘇35的編號是1X2X,那麼調來的蘇-30MMK的編號應該是0X,也就是說空6旅將是32架的大旅。

這也反證了9旅的蘇-30MMK不會與7旅的殲-16合併,而是補充殲-11B或11D,形成「空優戰鬥機+ 多用途戰鬥機」。同理,7旅的殲-16可能不會換裝整個旅,而是調整充實為「殲-11B + 殲-16」的混編大旅。預計這類攻防兼備的混編大旅會陸續增加,每個旅下轄4~5個大隊(32~40架)。


美國在benefeild的微波暗室,測試腔尺寸是83米寬88米長23米高,轉檯直徑26.6米,承載能力113.5噸,轉檯可以每秒0.1-每秒0.6度速率旋轉,可以給B-52、B-1B、B-2KC-46這樣的大型飛機做全機電磁測試。


從不同時間拍攝的衛星圖顯示,成飛正在建造大型的微波暗室。成都的微波暗室最寬處是66米,轉檯基座直徑22米,轉檯直徑36米。


那麼它可以用於測試機長和翼展不大於66米,前後輪距不大於36米的大型飛機,如轟-20。圖片顯示成都大型微波暗室的建築主體已經封頂,以此可以推測中國的遠程轟炸機的研製進度----原型機接近於完成,這個大型微波暗室是研製轟-20的配套工程,因為研製四代戰鬥機無需如此大型的微波暗室。



近日有關成飛的兩則報道引起筆者的關註:


一是2018年伊始,殲-10C的組裝生產作業面擴大30%。。。之前官媒曾報道成飛平均9天出廠一架殲十,即年產量40架,增加30%就是52架。


為什麼殲-20已經量產, 殲十卻沒有像一些軍迷所猜測的會停產,反而是增產三成呢?因為除了二代機要換裝,空軍航空旅還要擴編到4~5個大隊,總共需要近架三四代戰機。假設殲-10佔總需求的三成也有三百架,需要生產六年。


二是《中國航空新聞網》一篇有關成都所的總結性報道-----奮進航空新時代開啟報國新征程http://www.cannews.com.cn/2018/0130/171107.shtml(文章較長,有興趣的可以點擊鏈接看原文)。從報道中的幾段描述可以看出幾點:


1成都所是以型號戰略推動預研,以技術預研引領項目立項,已經進入了科研發展的良性循環,2017年推動多個項目立項

2正如楊偉之前所說的,他們首先是研究「未來仗怎麼打「,從而根據」需要的能力」,來研究技術支撐、構建作戰體系。(仗要怎麼打,我就提供什麼裝備)


3文章提到該所有個「空天部」,根據之前官媒報道副所長聶海濤就是研究空天飛機。「 跨域」可能就是指某裝備是涉及航空 與 航天,或是正在研究臨近空間飛行器。


4AI技術」就是人工智慧,它能綜合陸、海、空、天探測的信息,幫助飛行員形成對周邊的感知力,提前預知對手的行為。


殲-20就運用了AI技術,例如座艙語音指揮和顯示信息優化,將雷達、光電、數據鏈、戰機自身狀態等各路信息進行智能化處理,然後提供應對方案供飛行員決策。可以這麼說,如果僅有隱身、超巡,超機動這些硬實力,而沒有AI技術運用的軟實力,就是個低能的四代機。

正因為殲-20 與 三代機相比,有巨大的技術跨越,飛行員從三代機換裝殲-20需要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換裝的第一個作戰部隊選擇滄州基地,就顯得更為必要。滄州飛訓基地作為」教導團「充當換裝的先導部隊,就像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區,把換裝、戰術訓練、維修的經驗編成大綱,將大大加快後續換裝部隊形成戰鬥力的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口談兵 的精彩文章:

081級兩棲攻擊艦為何遲遲沒動靜?
中國為何還不收復台灣?(二)

TAG:刀口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