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只是反導與戰機 俄羅斯軍工在2017年迎來大發展

不只是反導與戰機 俄羅斯軍工在2017年迎來大發展

近期,俄羅斯若干高新技術武器的亮相與出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蘇-35多用途戰鬥機在中國空軍的演習中亮相,因其強大的戰鬥巡航能力和打擊能力成為了中國空軍的主力裝備。兼具遠程防空和末端反導能力的S-400防空系統也獲得了多個國家的訂單。而俄羅斯新型的反導系統A235及其反導攔截彈53T6M也在哈薩克「薩雷-沙甘」靶場進行了反導試驗。在美國將俄羅斯視為「戰略對手」,且在歐洲和亞太地區加緊對俄羅斯的軍事壓力的背景下,上述高新技術武器的亮相也在為俄羅斯的應對「撐腰打氣」。

不過,從近期俄羅斯軍方和媒體的報道來看,2017年俄羅斯軍工產業所取得的成就遠不止在若干先進武器的研發和銷售方面取得突破,而是針對俄軍全面的裝備更新計劃和俄羅斯軍工出口的整體規劃,迎來了在產能、產值和產品多樣化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在如今俄羅斯面對美國和北約組織日趨頻繁的軍事部署與高技術武器優勢,同時其周邊若干熱點地區(高加索地區、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地區)發生軍事對峙甚至小規模衝突的可能性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俄羅斯軍工產業的發展,不僅通過全面裝備更新增強了俄羅斯的軍事威懾和打擊能力,也在技術和產業基礎上為與美國更大範圍的軍事競爭奠定了基礎。

圖為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

在俄羅斯軍工產值產能方面,2017年堪稱俄羅斯軍工的「豐收年」。據俄羅斯《軍事評論》網站近期報道稱,2017年俄羅斯僅在國防裝備的訂貨方面就撥款超越1.4萬億盧布,而其中超過65%的經費都被用於新裝備的採購。這一大規模的裝備投資,則使得俄軍現役裝備中的新型現代化裝備比重,在過去五年中提高了近三倍。截至2017年底,俄軍現役裝備中的現代化裝備比重已經超過60%,而這一比重有望在2020年進一步提升到70%左右。對於飽受蘇聯解體的「遺產」創傷的俄羅斯軍隊來說,此前大批量裝備的蘇聯時代的武器一直是阻礙俄軍現代化進程的重要負擔。而自2013年以來開始的全面裝備更新計劃,則與同步進行的軍事體制和部隊編製改革一道,實現了俄軍作戰能力的有效增長,並且在敘利亞的戰場實踐中得到了檢驗。此外,俄羅斯軍工產業在近年也表現出了在產能和研發方面較高的可靠性。俄媒稱,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里·羅戈津表示,在2017年,俄軍工企業完成了年度預定國防訂貨任務的97%-98%,且在2016年也取得了類似的成績。這一數字說明,在俄羅斯大規模軍工投資的刺激下,俄軍工產業的研發生產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振,這對於在軍工科研領域打造「長期競爭」的戰略能力大有裨益。

當然,在俄軍全面換裝現代化裝備的背景下,俄軍方的武器採購仍有若干重點投資方向。從俄軍各軍兵種的現代化裝備比例來看,戰略導彈部隊和空天軍的裝備無疑是俄軍和軍工產業投資發展的重點領域。俄媒稱,在2018年,俄軍計劃使其戰略導彈部隊中的現代化裝備比例達到82%,空天軍的現代化裝備比例則要達到74%。同時在未來數年中,這一比重還有望繼續穩步增長。戰略導彈部隊是俄羅斯賴以維繫其戰略威懾能力的重要力量,即使在其經濟最困難的1990年代都沒有停止新裝備的研發和更新。而在目前美國推出新的《核態勢評估》,強調提高針對俄羅斯的核武器優勢的背景下,優先確保戰略導彈部隊的發展,是俄羅斯用以應對和抵消西方軍事壓力,確保戰略安全的重要舉措。而近年新近調整組建的空天軍,則將傳統的空中力量與反導預警和航天系統等新質作戰力量整合在一起,在發展俄軍的戰區打擊能力與軍事干預能力的同時,也為太空、信息和網路等現代化裝備系統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俄媒報道稱,2017年俄軍導彈部隊換裝了包括「亞爾斯」、「伊斯坎德爾-M」和「棱堡」等多種導彈系統,空天軍則組建了1個特種師和1個軍事運輸師。接收了191架新型戰機和直升機,以及143件防空和反導系統。同時,在上述方向的大量研發和採購投入,也保證了重點軍工項目的發展。

圖為俄羅斯反導系統

除軍內採購外,2017年俄軍工產業的對外武器出口也取得較大成績。俄媒稱,2017年俄羅斯武器出口總額將超過2016年,而2016年的武器出口總額就達到了約153億美元。目前,俄羅斯軍工產業在世界軍火市場中佔據了約23%的市場份額,僅次於美國軍工產業的份額比重,且遠高於其他武器出口國。俄羅斯武器出口的質量也比較可觀。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的資料顯示,在2017年俄羅斯武器出口中,佔據主要份額的是新型軍用飛機、防空系統和現代化艦船等高附加值裝備。上述武器的單位採購價較高,且其研發製造技術也相對具有獨佔性(不易被其他國家的同類裝備取代)。這種高附加值出口結構,對於俄軍工產業借力武器出口的資金來實現軍工產業的再投資,以及對於俄海外武器市場份額的保證,都有較大的益處。同時,對外出口先進武器也成為了俄羅斯用以鞏固夥伴關係、擴大對外影響力的有力政策工具。

不過,在迎來2017年的快速發展的同時,俄羅斯軍工產業也面臨著若干嚴峻的挑戰。首先,隨著俄軍目前的裝備更新計劃的逐漸完成,俄軍的大規模武器採購行動也將告一段落。據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報道稱,未來俄軍工企業可能獲得的武器訂貨總額可能較目前下降約40%。在國內武器採購即將逐漸減少的情況下,如何維持目前的產能和研發能力,將是俄軍工產業面臨的重大問題。其次,隨著美國逐漸放開對外武器出口的限制,以及中國、韓國等新興武器出口國的崛起,俄羅斯目前在世界軍火市場上的份額很可能受到上述國家的挑戰。最後,儘管得益於近年來的國內武器採購和海外武器貿易,俄羅斯各軍工企業維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但由於此前逾二十年的產業衰退,目前俄軍工產業也出現了人才老化斷檔,研發生產能力不足,武器質量逐漸下降等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上述問題或許都將對俄羅斯軍工產業的發展產生影響。(文/馬騏騑)

圖為俄羅斯蘇-35戰鬥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軍事 的精彩文章:

天氣是大敵!美軍報告披露氣候變化威脅:某些美軍基地被癱瘓
英媒:俄軍戰備狀態令其佔優勢 潛艇性能優於北約

TAG:參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