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費者」還是「親歷者」

「消費者」還是「親歷者」

「消費者」還是「親歷者」

經常有人問我諸如「什麼樣的電影才算是好電影」「中國電影跟好萊塢大片的區別在哪」這樣的問題。每一次我也都會認真的為其解答,但每一次我都會給出相似但不同的答案。那麼今天我們姑且不看問題,先看答案,我想以自己拍攝一部短片的經歷為題,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理解中的傳媒人,究竟應該怎樣講故事。

2012年被稱為「中國網路視頻併購元年」,也是在這一年網路視頻的受眾群體逆勢上揚,達到3.25億。巨大的市場前景催生出一大批弄潮兒。尤其是近幾年,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快速普及使得每一個人都可以拿出手機拍照上傳,並有機會成為生活的主角。但與此同時傳統傳媒行業卻仍深陷在「自律與法律」的選擇中無法自拔。

無論是對於成績斐然的著名導演還是躊躇滿志的傳媒學生來說,如何講故事,都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我以為無非兩種: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如果我們對近幾年入圍奧斯卡的電影加以分類,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電影都開始關注社會中最根本的——人(《底特律》,《華盛頓郵報》等)。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導演們把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的人身上發生的特定的事用鏡頭記錄下來,往往可以獲得不錯的效果。通過近半年對敘事電影的學習,我逐漸的認識到:鏡頭是最忠實記錄者,每一個觀眾也都有權利看到這個社會最真實的一面。因此在製作本學期作品的時候,取材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就成了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

「一次同學聚會上,大家打電話給本該出現的陳莫,陳莫卻反覆推託而並未到場。這讓一直暗戀她的楊澍無比沮喪,可他卻不知道陳莫頻頻缺席的原因,竟然是她長期被迫做校外援交。而另一邊,一直努力擺脫不法分子控制的陳莫卻無能為力......」。單從故事上看,援交是一個爭議性很強的命題。然而被迫援交的陳莫則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她與放校園貸的脅迫者的矛盾,是這篇故事的主要矛盾。我們希望通過一段小鋪墊把它的危害展現在故事的前段。

在故事中段,這個矛盾逐步發展,陳莫的遲到與缺席越來越頻繁,她內心的糾葛也展現在日常的行為中。一直關注她的楊澍有所察覺。而故事的中後段,楊澍不經意一些話與主動接觸讓陳莫內心的糾葛越來越大,她開始明白自己與正常生活的脫軌。矛盾也隨之激化,陳莫下定決心與之抗爭。而這時,男人的突然落網讓主要矛盾卻消失了(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必然的是犯罪的落網,偶然的是落網的時機)。這卻沒能讓陳莫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來,而是引起了另一個矛盾:陳莫的身體已經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來,卻發現自己心已經與朋友們產生了一種莫名的隔閡。我們希望通過一個戛然而止的結尾突出這兩個矛盾對她的危害:她已經自由,卻無所適從。

巧合的開場,開放的結尾,再加上一個現實的矛盾。讓我們回到了最初的那個問題上——這或許對傳媒人來說就是一個好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紅塵有你無遺憾,不改曾經一點純
一片麵包做成的三明治,快手又滿足!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