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帶娃防「坑」三部曲-心理健康篇:「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啊?」

春節帶娃防「坑」三部曲-心理健康篇:「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啊?」

童童媽媽說:

春節期間親戚之間互相串門很常見,在家庭聚會、朋友聚餐的時候,很多熟悉的或不熟悉的親友都會以自己的方式去逗弄小孩,給聚會增加趣味氣氛。但是孩子跟其他成年人的交流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和心理健康。

在逗小孩子方面,很多大人因缺少教育常識和安全意識,根本就沒有分寸感。孩子雖小,可他是有感覺的,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緒,你覺得只是逗逗孩子,或者從孩子嘴裡套話,或者想試探自己在孩子心裡的地位,可這種行為卻深深的傷害了孩子。

1

要求孩子當眾表演

快到春節了,十來個相熟的朋友約著一起吃個飯。

路上,很多父母會對孩子說:「這次吃飯,就你一個小朋友,大家可能會讓你表演節目,你要做好準備啊。」雖然提前打了預防針,但是有些孩子還是不太情願唱,扭捏著坐在椅子上不想動。

大多數孩子在大家的「逼迫」下,開口唱了。但是幾歲的小孩,站在十幾個幾乎是陌生的大人面前,想堅持自己的意願,卻連他的媽媽都不來幫他,甚至還有些惱他,他心裡該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我發現,很多大人也會給孩子解圍,但容易掉進兩個誤區

1)有的大人會用一種「放棄」的姿態來解圍。

比如有人會說:「算了算了,他不想表演就算了,來來來,咱們吃飯。」

「小明不願意表演,不用管他,來,小紅你給大家表演一個。」

這也是給孩子解圍,但仔細體會一下,多少總有些埋怨和失望的意味在裡面——你達不到我的期待,所以我就放棄了對你的期待。

這些,孩子是能感覺到的,所以,即使大人幫他逃掉了當眾表演,他也會悶悶不樂。下一次,他只會更加扭捏,更加靦腆、膽怯。

2)還有的大人,看上去是給孩子解圍,其實是給孩子「補刀」。

比如孩子的媽媽會解釋說:「這孩子就是靦腆,人一多就扭扭捏捏的,在家裡唱得可好了,出來就不唱了。」

不想表演就不表演,很正常的事,為什麼要急於解釋?一是覺得臉上沒面子,好像是自己沒教育好孩子。二是怕為此掃了大家的興,討好型人格寧可犧牲自己和孩子,也不願意「得罪」眾人。

如果孩子不想表演,除了尊重孩子的意願,我們還可以善加引導——孩子是需要被引導的。如果把表演節目當作一種遊戲,而不是任務,小孩子是很樂意參與的。

2

親戚朋友無理逗弄孩子

春節到了,走親訪友的活動也即將展開,很多親戚朋友的都會聚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當沒話聊時,逗孩子便成了活躍氣氛最好的方式。

作為孩子監護人的我們,在面對這些沒有分寸感的大人時,一定要及時制止,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以免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嚴重的傷害。

1)逗孩子「爸媽不要你了」

2015年,武漢一戶人家的大女兒將僅僅兩個月大的親生弟弟從八樓家中扔出窗口,男娃當場死亡。

而起因就是鄰居逗孩子「你爸媽有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

說者也許無心,可是小孩子分辨能力低,容易當真,特別是二胎家庭的孩子都格外敏感。所以,請不要對孩子開這樣的玩笑話。

2)逗孩子「你不是你爸媽親生的」

2014年,在淮安漣水,一名17歲少年黃冰(化名)因常年聽鄰居與他開這樣的玩笑話,竟在家開煤氣自殺,多虧民警救下。

有些玩笑大人總不以為意,然而對單純的孩子來說,卻常常信以為真,特別是留守兒童或缺失父母關愛的孩子。

3)你喜歡你爸爸還是你媽媽

孩子其實都很聰明,會回答都喜歡。但這不是對方想要的答案。那些大人會說:一定要選一個,你更喜歡哪個?

對而對於孩子來說,當面讓他回答這種問題,知道孩子會怎麼想么?

他會有負罪感,滿足一個,就意味著辜負另一個。整天被詢問更愛誰的問題,只會讓孩子更緊張,說愛媽媽,奶奶不高興,說愛奶奶,媽媽又不高興。長此以往,孩子或者會變得膽小甚微,生怕得罪人而不敢說話,從此懦弱怕事;或者會變得陽奉陰違,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從此巧言令色。

一個優秀的家長不會去計較孩子更愛誰,一次傾情的親子陪伴也決不會是為了家庭排位。其實,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直接給對方瞪眼,高冷的走掉,我覺得是最好的。一家人卻非要讓孩子站隊,分出個高下來,影響家庭和諧。如果管不住外人的嘴,唯一能做的,就是先提升一下孩子自身的修為。

當然,如果你家孩子話還說不利落,咋應對?媽媽來搶答啊!!然後趕緊轉移話題吧,咱孩兒還小,不跟他們鬥智斗勇。三十六計,走為上!

4)討論成績

親戚朋友聚會,總會問孩子成績怎麼樣?優秀的孩子被誇,可成績不好的孩子呢?考的不好心裡已經覺得低人一等了,媽媽還要當著親戚朋友的面數落自己的孩子有多笨,作業做到多晚,那真的是最傷害孩子的事,給孩子的心裡蒙上陰影,從此自卑在心理紮根......

這樣的玩笑大家都習以為常,多數人都選擇一笑而過,卻忽略了:這樣的玩笑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其實過年逗小孩,很多大人圖的就是一個氣氛,加上又是親戚關係,因此大部分家長在阻止親戚逗弄孩子時基本都面露難色。

但是,家長們的不作為也許照顧了親友的情緒,卻忽視了孩子的情緒,爸媽旁觀甚至附和的態度比親友的 「逗」 更讓孩子感到憤怒和傷心。如果孩子遭到不友好的逗弄,及時替孩子回答,和孩子解釋清楚。

後續預告

「乖,媽先幫你把紅包存起來」 - 春節帶娃防「坑」指南 - 財商啟蒙篇

過年孩子們最開心的就是能得到壓歲錢了,那麼該不該替孩子保管壓歲錢呢?如果讓孩子自己拿著壓歲錢又該怎麼教他管理呢?讓童童媽媽告訴你怎麼辦。

童童媽媽的話

有了孩子以後被這種問題輪番傷害過N次的有沒有?我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內心的小火苗都忍不住往上竄。很想說一句,關你P事。但是不能啊,有的時候問出口的,就是自己的親媽和親婆婆。即便是外人,因此翻臉也會顯得太不近人情了。

但是,有時真心不明白,問者何意?

當你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你是怎麼處理和解決的?如果你想分享給其他寶媽寶爸們,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哦~

期待你的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發給你第一個想到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貓天天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大飛機最怕碰到的竟然是小鳥?
火山噴發有多可怕?

TAG:熊貓天天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