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後矛盾的「不孝有三」,以及「無後為大」可能是孟子為舜做辯護扯出來的

前後矛盾的「不孝有三」,以及「無後為大」可能是孟子為舜做辯護扯出來的

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系列___《放過我的耳朵吧》油畫.陳哈

臨近年度大災難——春節,

身邊很多朋友都犯了恐催症。

「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句話背後是父母的心血,

是他們鬢角日益增多的白髮,

是他們日益彎下去的脊背,

是他們看著子女的時候殷切的眼神(注意殷切這個詞)。

一個不孝順自己父母的人,

不值得交往。

反過來,一個只知道愚孝的人,

也不大值得交往。

何謂孝?

我曾說過,

國人最喜歡掐段說話,比如不孝有三,從來只說「無後為大」,其他的不說。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換句話說,就是委屈自己順從父母,讓父母滿意,即使他們是錯的,也順從。)

這條就從來不提。

不提有幾種情況,

一種是真的無知,只知道無後為大,其他兩條不知道是什麼。

一種是知道其他倆條,故意掐掉不說。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孟子原文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十三經註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

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孟子為什麼只重點寫「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而且這本來是最後一條的,

排到最前面,說成最大呢。

因為替舜做辯護。

舜的生母死後,舜他爹娶了後母,生了個兒子叫象。

象是個壞胚子,「日以殺舜為事」——每天把幹掉舜當成工作。

一家四口,三個人聯合起來要殺舜,想想那家庭。

這時候天子是堯,堯在選誰來做接班人,

舜德行什麼的都很好,堯就看中了舜,想把女兒嫁給舜。

但是堯也知道舜家裡的事情很複雜,

堯知道要主動把他的倆女兒嫁給舜,這事肯定行不通。

舜也知道,跟父母彙報說,天子有倆女兒要嫁給我,這事也行不通。

舜的大粉絲孟子就開始腦補,替舜開始考慮了:

舜覺得,不結婚沒有後代是很大的罪過,

但是不向父母彙報就結婚也是很大的罪過,

兩害相權取其輕——畢竟結婚不彙報跟無後比起來,是小罪過了嘛,

於是舜就先不經過父母點頭,和堯的女兒結了婚再說。

孟子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搞這麼大,就是為了替舜辯護,

也就是說舜不向父母彙報,不等父母點頭就娶了堯的女兒,是怕擔最不孝的罪名——無後。

在大粉絲孟子「無後為大」的掩護下,

舜的英名算是沒沾上大污點了。

我還寫過一文章,

在中國父母眼裡,

「聽話」就是最大的孝順,

「不聽話」就是不孝——從古代到當代,皆如此,

極少數「另類」父母能不這樣——祝福你們全家(不是罵人)。

什麼是聽話,

聽話的內容是什麼。

當然不是叫你犯罪去,都是「為你好」。

聽父母的話考公務員,其他工作都是「打工的」——以後不好說了,公務員現在很「苦」啊。

聽父母的話,找個他們中意的對象——你中意否不在此討論,要聽話,乖。

聽父母的話,抓緊生個娃。

哪一條不是「為你好」呢?

哪一條讓你殺人放火去了?

讓我們回到不孝的第一條: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

即「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

對當代很多年輕人來說,

逼婚、催生本身就是一種摧毀子女生活的行為,

(這裡用斗大的黑體字寫道:你自己本身就很樂意早早隨便找個人結婚生子的人,那是因為你自己本身就喜歡這種生活,剛好滿足了你的父母,不是你做出了多麼偉大的犧牲!)

因為和自己希望的子女生活方式不一樣,

不讓子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從而用「不孝」的名頭給他們壓力,

這難道不是一種很大的過錯嗎?

用「不孝」的名頭去摧毀子女的生活難道不是很大的過錯嗎——也許父母不覺得這是摧毀,但子女表現出強烈的不樂意的時候,多少應該想想這麼逼迫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君不見有「父母在報紙上打整版的廣告勸兒子回家過年——答應不再逼婚。」這種極端例子嗎?

如果誰也不逼迫誰一家人其樂融融的,

不願意回家看望父母那才是真的不孝。

時至當下,

孟子定義的不孝有三,

大部分時候,第一條和第三條是對立、矛盾的。

從科學的辯證觀看,

事物是發展的,

孟子多年前在一個地方掉下幾句話,

是適合當時的情況的,

但這種適合不是千古不變的,

否則就成了刻舟求劍。

再者說了,

孟子說的又不是宇宙真理,孟子說無後是不孝最大,那就是最大了?

為了替舜說話,把事搞這麼大。

孟子你誰啊,憑什麼啊,你覺得無後就是最不孝,

那你就多生十幾個唄,管別人幹嘛啊,

要是你母親哪天神經大條了叫你自宮,不自宮母親就說你不孝,你切不切啊。

很多時候,看著自己父母日益蒼老,

很多人都想著多多改善他們的生活,

能給添置的盡量添置。

但父母總是說不用你亂花錢,他們夠花,

你要花錢的地方很多,留著自己用,

物質上他們過得去,就是精神上的缺乏,

所謂精神上的缺乏說白了就是:你能不能快點結婚,快點生娃。

當說到這裡,

熱烈的對話聲音小了下去,

雙方無語了,進入死胡同了。

很多時候,

你不在家的時候,

父母都吃得簡簡單單,

等著你回家才肯做好吃的,

好吃的盡往你里碗里夾,

恨不能短短几天把你在外一年缺的都補回來,

你望著父母殷切的眼神心裡五味雜陳,

你總是說平時你們不要省,

該吃吃該用用,

不用等我回來,

我在外面比你們吃得好多了,

物質上我過得去,

就是精神上——你們能不催我結婚、催我生娃嗎。

當說到了這裡,

殷切的眼神黯淡下去,

熱烈的對話聲音又小了下去,

進入死胡同了。

是的,

雙方都不需要你們物質上的給予,

雙方都需要精神上的滿足,

一方要抱孫子,

一方要自己的生活方式。

大多中國父母,都把「你喜歡吃蘋果,他們硬塞一車橘子給你」當做是愛,

你不吃橘子,他們還覺得你是個無情的冷血動物。

有理解能力去了太空的朋友說:

「如果他們僅有的就是一車橘子呢 ,你喜歡蘋果,就自己去買蘋果好了」

問題就在於,大家就是自己在買蘋果吃啊,

還願意給父母買很多他們喜歡吃的水果,

問題是父母只希望看到你吃橘子才滿足,他們自己什麼都不吃都可以。

這個千古蛋疼的問題,

何時得以解決呢?

蒼天當然給不了答案。

(初稿於2014年 )

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哈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的酒局
我中意的重口味電影I

TAG:陳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