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無關係

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無關係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這句話是智者楊絳在百歲感言中的結尾。當然,任何話都是有語境的。楊絳先生在文中的態度是,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是淬鍊心智的最佳途徑,與「渴望命運的波瀾、追求外界的認可」相較而言,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來看《金剛經》。

這一品里須菩提和老佛爺的對話讓人好生奇怪。明明都說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為啥又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呢?

暫將此疑問擱置,來看一期師父的問道:

客人:十八歲就看破紅塵了?!

師父:紅塵如虛空,虛空豈可破?

客人:那為何出家?

師父:感覺出家比較好玩。

客人:紅塵中可玩的才多,出家有什麼可玩的?

師父: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魚一磬、一經一論,細細玩之,皆妙樂無窮矣!

-《問道中普陀·芳振法師開示語錄》-

看師父,慢慢玩。閉關三年,一經一論,玩通了三藏十二部;十餘載日升日落,一磚一瓦,搭出了一座座清凈殿宇;丈室茶香,迎來送往,談笑間廣度眾生;獅子座上,慈眉善目,妙趣橫生,金繩頻頻接引有緣之人;一草一木漸至鬱鬱蔥蔥;一魚一磬普傳法事莊嚴……曾被朋友戲謔地稱為師父的「腦殘粉」,其實紅塵中人也認真地思考過這種「視師如佛」的心理是如何產生的?諸法因緣生,也許最深處就是因為感受到「法身慧命」是師父賜的。

記得有一次在中普陀寺研修班聽妙峰法師上課,法師問「如果有人給你一堆黃金,讓你生氣,你生嗎?」大部分人看到黃金眼都開了,就生個氣嘛,換一堆黃金,多划算呀!但妙峰法師說,「如果是見了性的人,一座金山給他,換他生氣,他都不要的!為什麼?因為貪、嗔、痴是三毒,為了表相的虛幻的財,舍了內在的清凈法財,這是只有凡夫才會做的蠢事。」若不依僧,安能聞法?而如果沒有這些聞法因緣,我們又如何返觀到自身的愚痴顛倒?

試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或追逐於一些轉瞬即逝的快樂,沉迷而不能自拔;或因不順己意而雷霆大作,瞬間火燒功德林;忽悲忽喜,有幾個人不是被種種情緒支配,各種迷茫混亂呢?但再一想,一個嬰兒用手碰火,是因為不懂,但一個大人,明知火燙的嚴重後果,是斷然不會把手主動伸進火堆的。由此可見,之所以顛倒,就是因為沒有深刻地認識到貪、嗔、痴三毒的恐怖。佛家把世間比為「火獄」,細思極恐。

皈依三寶,有一種從生死苦海被帶到一艘平穩大船的安樂;持五戒,體會到仁、義、禮、智、信的道德魅力;受菩薩戒,漸漸在生活中落實學到的佛理。尤其是榜樣的力量無處不在,亂髮脾氣時,家裡的小子會說,師父就是一直平靜喜樂的;一驚一乍時,先生會提醒,師父那麼溫文爾雅,好好學;各種「一根筋」時,朋友在旁頻頻搖頭,台詞或潛台詞都是「師父怎麼收了一個那麼傻的弟子」……日間擾擾,塵事紛繁,被八風吹得暈頭轉向,又何嘗找到過那種「於動上不動」的淡定與從容?

俗語 「手抱孩兒,方知父母時」,這是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而跟著師父一路修行,更是經歷了一次重生。原來拜佛,拜的是自己本具的法身;原來學佛,是要挖自性內在的寶藏;原來法身慧命不是師父賜的,而是人人本具的。但,若不依僧,安能聞法?一次次打坐,一回回燃香,只為洗盡凡塵,找回最初的自己。道意堅時塵趣少,俗情斷處法緣深。

回到最初的疑問,為什麼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呢?經文中的答案是「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一切佛語心,所有佛經中的文字,或優美,或深奧,其實都是一個指著方向的導引,那最終的目標,就是告訴我們「無一法可得」。明白這個「了不可得」的道理,才能真正做到不再執著分別,那是一種大平等的境界。一心無住,萬境俱閑。安身立命,守住篤定的感覺;了生脫死,方明白隨緣二字。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其實佛法的義理就像飛鳥划過天空,你明明看到了那些痕迹,卻是無法言說。不可說,不可說。

最後,以憨山大師《醒世歌》里的一段來結尾吧。

紅塵白浪兩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

終身安分度時光。

圖:四川安岳毗盧洞紫竹觀音刻像

安岳這尊紫竹觀音是全國罕見的北宋石刻藝術珍品。像高3米,半鏤雕懸坐在一突出岩石峭壁上,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凈瓶,赤足分別踏在蒲葉座和蓮花蕊上,鳳眼下視,巍峨莊重。

GIF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東屏街道普陀路一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TAG:中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