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傻子才會為死亡提前做準備

傻子才會為死亡提前做準備

聽說,你下凡來到了人間

GIF

「看見別人的故事,我們卻與自己赤裸相見。」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那是一個60歲的姥爺,因為堅持開窗引發感冒,進ICU,裝人工肺,最後悄無聲息地離世,29天。寫得非常冷靜,事無巨細地一一記錄,患者本人、醫生、家人的心路歷程和一些希望大家永遠都用不上的指導和建議,字裡行間雖然是理智大於情感,前前後後看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潸然淚下。

往往最真實的經歷才是打動人心的。這篇文章反映了太多中產階級的焦慮和痛苦,無法阻擋的現實困境,把我們一點一點慢慢吞沒,像受鞭時的疼與痛。我們之所以被戳中,是因為多多少少在某一方面看到了自我本身生活的影子,或是逝去的親人或是生存危機或是父母固執的無奈和中年肩上的重荷。

作者已經是紮根在北京金融圈的精英階層了,受過良好的教育,在29天里輾轉6、7個醫院,有著隨時可以利用的資金和人脈資源,卻還是在疾病和死亡面前不知所措。

我竟然有點邪惡地羨慕他們,金融高薪行業,可以拿出上百萬的資源為老人完成最後的醫治。我甚至不敢想像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一個普通人的家庭,會不會只有無力回天地等死……

如果是你,別說不可能,你會如何處理?

「01」你必須知道,死亡是突如其來的並且束手無策

在生老病死面前,我們都是平等的,凡夫俗子,無一例外。

有時候也覺得曬苦不是真的苦,因為歲月帶不走刻骨銘心的傷痕,大喜無言,大悲無淚。

更多時候讓我心生畏懼千萬倍的是毫無徵兆突如其來的災難。明明上一秒我們還談笑風生,生龍活虎,下一秒就猝不及防地陰陽兩隔。像是做了一場夢,可是夢裡明明我們還和至親的人相偎依,醒來就魂不知歸處。

我想起我的爺爺。

那年高三,爺爺死了,唐突地。當時我想這一生應該很少會有笑容了。可是,往後的每一個時刻,我想起他,臉上都會浮現出笑容。

爺爺死了,是死了。我總是用這樣赤裸裸血淋淋地字眼形容,像是要刻意提醒自己記得傷疤,記得疼痛,媽媽總是會怒斥我,不許說「死」,那不吉利,是離世,是走了。可是我執著地相信出走的人還是會在某個明亮的地方等我,某個時刻會想起他的家人,是一定會歸來的。可是死神會歸還我們每一個離世的親人嗎?

因為是高三,爸媽瞞了我很久。我沒能見到最後一面,請假從學校回去的時候等待我的是已經火化的屍骨,放在晶瑩透亮的水晶盒子里,雕刻著複雜的花樣圖案,然後骨灰盒放在厚重的木床中央,深棕色的木質紋理明明很好看,當時卻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從家門口跪到堂房的靈位牌前,抬頭就看見爺爺的遺照,大大的一張照片,心像剜肉般疼,爸媽事前叮囑過我好多次別看別看,我卻偷偷地窺探了一個人生命的最後一程。

就是那麼一個小小的盒子,承載著一生的喜怒哀樂,因果善惡。那時我想自己死後也要火化,只剩灰白灰白的骨與灰,也不要面目猙獰、嘴唇發紫、七竅出血的模樣。我也不要把自己的照片掛在那裡,太過驚悚,我不要成為任何人的夢魘。

後來知道爺爺是出車禍死去的,是被一輛摩托車撞倒的。當時沒有很嚴重的傷勢,行人送到了附近的醫院,住院觀察治療,無大礙。然後在無大礙的第二天深夜,爺爺死去了,早上才被巡班的護士發現僵硬冰冷的屍體。很多天後我看到了死亡記錄,上面寫道「病人在XX年XX月XX日XX時深夜突然大口大口踹氣,心跳驟停,死因尚在排查……」,就是這句話,葬禮上沒有落一滴淚的我淚如決堤。我總是想起那個場景,昏暗病房裡的爺爺,明明是在安然熟睡啊,死神突然折返了路,強行帶走他的生命,於是他掙扎,他反抗,他不甘,他大口大口喘著氣,極力張嘴想要說出最後的話或者再握一握愛人的手,瞧一眼孩子們的臉,可是死神沒了耐性,把斧頭「轟」地一聲砍下來。

62歲,生命止於此。

我常在想如果當時我在身旁,爺爺說的話一定是「好好讀書,好好長大成才,爺爺愛你」。

可是這是我的臆想,我多麼想被驗證一次。

後來我考上大學,爸爸為我祝賀宴請,等到人走席散,爸爸喝多了,就坐在酒樓冰涼的地板上,哭得像個孩子。他拉著我妹妹的手,一遍地一遍地問她:「雅雅,爺爺去哪兒啊,爺爺去哪兒了啊……」,然後像是明白了什麼似的,自言自語到「爺爺是死了,飛到天上去了,爸爸也沒有爸爸了……」

周國平有一段話:「一個人只要曾經因曾經想到死亡感受過真正的絕望,他的靈魂深處從此便留下了幾乎不可治癒的創傷。當然,許多時候瑣碎的日常生活分散了我們的心思,使我們無暇想及死亡」。後來的每一次,開心的時刻,難過的時刻,沿著操場走的時候,下了地鐵沿著街道走的時候,晴空萬里或是颳風下雨,會習慣性地抬頭,看星星、月亮和太陽,都是我爺爺的笑臉,沒有刻意去想起,不用刻意,血濃於水的愛已經刻在我的生命里,無處不在。

「02」 比保險靠譜一萬倍的是自我投資

為什麼我們常說「小確幸」,「小確幸」呢,可能因為幸福真的只是小概率事件,隨時都可能被打破,各自的幸福千差萬別,不幸的人卻總是相似。我們慢慢見識到世間的醜陋與陰暗還是要埋頭繼續前行。

有多少人以為霧霾戴口罩只是做作,有多人以為生小病吃藥輸液是一件可笑的事,有多少人對小感冒上大醫院的行為嗤之以鼻,有多少人以為自己身強力壯是疾病絕緣體?

國家衛生部曾經頒布過一個數據,是你想不到的驚人:人這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機會高達72.18%。而重大疾病的花費一般都在10萬元以上,我們如何應對這風險?文中提到了要給姥姥和孩子立即買保險,眾多文章也提到了重疾險。

但,國人對於保險根深蒂固的排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這種保險=傳銷=騙錢的意識已經在老一輩的思想中紮根了,他們甚至會排斥子女從事保險行業。為什麼,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一是保險銷售人員自帶的「推銷」氣質。保險這種東西的內在邏輯是廣泛而深刻的,通常銷售人員往往會避開其中的邏輯,主打愛、責任與規避風險的賣點,殊不知國人有時候是硬塞的東西硬不要,強行輸入的風險意識偏不信。

二是宏觀環境下保險行業本身的不完善,常常是保費(被保險人蔘保時所交付的費用)貴、期限設置不合理且保額(按照約定所賠付的金額)低。根據我不專業的經濟學知識積累,重疾險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只要購買了,所謂的「重大疾病」都能理賠。其實不然,只有在保險合同明確規定的承保範圍內的重大疾病才能獲得賠償,並且還要符合一系列條件。

通過這張圖片,可以看出保監會對於重大疾病的定義包含以下25種,導致文中姥爺去世的流感/感冒都算不上可以受保的重疾險。外在的商業保險的保護是不錯的方法,但是比起向外尋助文章教會我們更重要的是向內提升自身資本

文章中有一段話我蠻贊同的:

常有雞湯,勸人要像最後一日那樣生活。

純TMD扯蛋,最後一日你只想詛咒這個世界,你只想問老天爺:「為什麼是我?」

是,一生好短,一生好長。文章中作者說道「回想自己的一生,有不少的遺憾,但也算夠本」,正是因為他年輕時積累的人脈與資本才讓他在災難面前不至於那麼難堪。好像越長大就越不敢生病了,因為一個人越長大,支撐著他走下去的不僅僅是愛和年少時的夢想,是一份愈來愈沉甸甸的責任。不敢死不敢病,一個人生病是牽扯一家人的大事。

這世間有太多錢都擺不平的事,在生老病死面前的無奈,「不當官,錢有毛用」,沒有錢又如何當官呢,醫療資源、教育資源的極大不公分配下,最實在最有效的就是靠自身了。文中提到的人工肺的治療費用讓我膽戰心驚:「人工肺開機費6萬,隨後每天2萬起……」,短短一個月就能耗費上百萬,即使是一個繁榮的家庭在這種情況下也是捉襟見肘,更何況普通工薪階層,沒有足夠的資本如何應對?往深處想,就是漫無邊際的絕望與無助。

只有「有所作為」才不會被牽絆,才可以在面對任何突如其來的苦難時不至於那麼手忙腳亂。之前一直挺排斥「佛系」這個詞語的,不是所有的從容淡定與平和冷靜都是值得稱讚的,至少是見過複雜與世故才懂得天真可貴。沒有必要自欺欺人,用所謂的看破紅塵來說服自己我可以無欲無求我可以不奮發向上我可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同樣地面對感冒這件「小事」,人與人的差別才是最戳心的,處於鏈條頂端的人無疑會佔據更多的優質資源,掌握更全面的未知信息加以利用。

一直致力於做一個斜杠青年,可以更廣泛地去學習去感受,去看過更豐富的世界,經歷過更多的挫折,構建自己的人脈圈和社會網路,不囿於自身的認知界限,或許是比保險來得更長效的自我投資。

「03」最好的孝順方式是幫助父母二次生長

有一天夫人跟我說:爸爸救回來身體也弱了,以後你就是我們家的主心骨了。

我說:以前我掙的錢是你、你爸和你媽加起來的兩倍,現在自己瞎折騰,也是你們加起來的總和,我不是主心骨?

夫人說:不是。家裡不是你說了算。

我認真反思了這個問題。

家裡生活習慣不是由學歷、專業和收入來決定的,而是由脾氣決定的,誰脾氣大誰說了算。

這是文章中作者提到的,赤裸裸的中國傳統家庭的現實寫照。如果作者當初心橫下來阻擋岳父開窗,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可是世界沒有如果,我們也傾向於把自己塑造成正直的「事後諸葛亮」。

做正確的人還是做正確的事?

當家人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我們該如何勸阻?這太難了,或許只有親身經歷過家庭衝突的人才會理解不管委屈哪一方都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胸懷的。老人用一些陳舊思想來無理取鬧的時候頑固得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啊。靄理士(20世紀英國著名的性心理學家)曾有智言:與其說父母視生活的需要而陶冶其子女,毋寧說子女就其自身的需要而陶冶其父母。如果在父與子的關係中真正踐行這句話,是多大的智慧!做了父親和做了母親,是一個人的第二次降生,而依據我們自身的需要陶冶父母就是幫助他們二次生長。

你是不是覺得和父母或者老一輩代溝太大,他們簡直不講道理,無法溝通,墨守成規?的確是,我記得之前一次回老家我剪了短髮,奶奶很生氣地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沒招你惹你,你幹嘛剪掉?」還有我出去實習的時候,外公也怒斥我說「你要記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你不能整天不幹正經事兒」。哪一句話看來都是可以大吵一架的,但我只是一笑而過,然後認認真真地給他們解釋了我為什麼要剪短髮,新時代下工作不再是社會主義式分配所以我需要實習去積累經驗。

我走得很慢,因為我身負重荷,我習慣性帶著父母一起前進,至少會把差距控制在可接受和可理解的限度內,這不僅僅是幫助父母,最大的益處是幫助了自己。他們可以更好地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問題,可以逐漸認同你的價值觀,和你一起齊心協力做好做成一件事。能力越大的人的確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在家人準備選擇一條錯誤的路時,只有傻瓜才會大吵大鬧威逼利誘,從本質上減少甚至避免這種分歧才是釜底抽薪之計,畢竟我們永遠不可能把家人的生命和幸福作為賭注來試驗一次,事前預防永遠比事後懺悔更加有效。

我們這一生背負著太多角色,如何平衡使得家庭其樂融融是一種需要不斷修鍊的人生大智慧。我始終堅信父母本質是和我們同心的,如何兼顧愛、孝、倫理與道德就取決於自身的取捨。

明天和死亡,你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全盛地活,廣泛去認知,為自身積累足夠的資本,既能未雨綢繆也能理性應對。

End

文 西弗少女

圖 網路

你有哪些無法挽回的至親

死亡又教會了你什麼

留言說給西弗聽

我就在這裡

辛西弗的私人微信

遙遙人海相望,歡迎來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創新是怎麼發生的?
亞青賽U23半決賽開戰

TAG:全球大搜羅 |